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时间 : 2016-03-16 17:38:51 来源:寻医问药

[摘要]

新生儿败血症的出现,让很多的妈妈们感觉到不寒而栗,因为该病的出现让很多的新生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给他们的健康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很多的妈妈不知道如何来预防新生儿败血症这种疾病,让我们往下看了解一下吧。败血症的影

新生儿败血症的出现,让很多的妈妈们感觉到不寒而栗,因为该病的出现让很多的新生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给他们的健康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很多的妈妈不知道如何来预防新生儿败血症这种疾病,让我们往下看了解一下吧。

败血症的影响是全身性的,由于新生儿期免疫功能尚不成熟,体内的屏障功能尚不完善,细菌容易在全身扩散,当细菌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时,则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使病情加重、凶险。

做好围生期保健,对孕妇定期作产前检查,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胎膜早破、宫内窒息或产程过长的新生儿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对有感染与发热的母亲应用广谱、通过胎盘屏障的抗生素。对有窒息的新生儿的复苏尽量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做好皮肤、黏膜护理,应特别注意保持口腔、皮肤、黏膜、脐部的清洁,避免感染或损伤。不要挑“马牙”,割“口腔脂肪垫”,不要用粗糙不洁的布巾擦洗新生儿口腔,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如有感染性病灶,应及时处理,并应用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

对高危儿加强监测可能发生败血症的高危新生儿应严密监测。注意观察新生儿面色、吮奶、精神状况及体温变化。

我国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死率为10%~20%,其中早产儿尤其极低体重儿可达30%以上。预后的相关因素除与出生体重、地区差别有关以外,还与病原菌的耐药性明显有关,特别是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多重耐药机制是造成感染扩散与死亡的重要原因。所以做好预防是十分关键的。

常见的细菌如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等,这些细菌在我们正常人的身体表面和周围环境中都有很多。由于新生儿对疾病的抵抗力很差,再加上皮肤和粘膜很薄很嫩,新生儿脐部又是一个开放的门户,这就给细菌的侵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母亲患败血症、阴道炎、宫颈炎等疾病,细菌便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分娩时羊水污染,出生后脐部包扎不清洁,皮肤护理不干净等,都可使细菌乘隙而入。当然,呼吸道也是细菌侵入的极好途径。新生儿的免疫力很低,不能把侵入体内的细菌及时消灭掉,如果细菌得以生长、繁殖,就会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往往表现为衰弱,不吃或吃奶减少,不哭或哭声无力。体温不恒定,发烧可到40度,但也可能体温不升。烦躁不安,面色发灰,皮肤发黄,皮肤可有出血点,甚至可抽风、昏迷,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所以,当发现新生儿吃奶减少或有发热等早期表现时,就应及早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综合了以上的这些内容,大家应当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方法非常清楚了,败血症对于新生儿弱小的身体来说是极其可怕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进行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工作,孩子在出生之后要多注意他们的身体情况。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新生儿败血症的防...”相似的文章

更多>>

败血症疾病

血常规尤其是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检查,可提示细菌感染的程度,但获得阳性病原菌对诊断和治疗均至关重要,为提高病原菌培养的阳性率,临床上应注意送检标本要及时(最好在投予抗生素之前);要多次;要多部位留取标本(如血...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