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感冒

立秋后宝宝发烧需分情况就医

时间 : 2016-03-14 16:03:50 来源:寻医问药

[摘要]

专家指出秋季感冒经常袭击小宝宝们,孩子在立秋后发烧的情况也是时常发生,对于人满为患的医院,家长们又怕宝宝被传染,可不就医宝宝的病情一再拖延,所以分情况就诊,以及日常细节护理最重要。

专家指出秋季感冒经常袭击小宝宝们,孩子在立秋后发烧的情况也是时常发生,对于人满为患的医院,家长们又怕宝宝被传染,可不就医宝宝的病情一再拖延,所以分情况就诊,以及日常细节护理最重要。

秋季是往往是宝宝发烧的高峰期,尤其到了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又到了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许多家长也打来电话,说宝宝很容易发烧,情况严重的宝宝还会出现情绪不稳定、脸色苍白、腹泻、恶心呕吐等其他异常表现。去看病吧,人太多,担心被传染;不去吧,又担心孩子烧坏了。这种情况下,到底该不该带孩子去看病呢?

有经验的父母总结出这样一句话:“看了一辈子儿科,其中80%—90%都是呼吸道疾病”。虽然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肺炎是5岁以下孩子的头号杀手。但家长也不用过分紧张。掌握一些原则很重要,分情况到门诊就医可以给宝宝提供最好最适当的治疗。

体温38摄氏度以下,不用着急去医院

如果孩子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下,只是咳嗽、有痰、流清鼻涕,不用着急去医院看,也不要给孩子吃抗生素,吃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就可以。特别是在夏天,孩子有时还伴有腹泻症状。这时,可以吃些藿香正气。

38摄氏度以上,分情况对待

孩子体温达到38摄氏度了,但精神状态很好,照样满地玩,可以吃退烧药同时进行物理降温。注意给孩子多喝水,多吃西瓜、冬瓜和苦瓜。如果吃药后,孩子体温依然升高,且伴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症状,要马上去医院检查。

超过39摄氏度马上去医院

如果孩子起病急,体温超过39摄氏度,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食欲减退,有时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婴儿可表现为呛奶、口吐泡沫、咳嗽。家长这时要特别注意了,孩子可能得了肺炎,要立刻去医院检查。

立秋后宝宝发烧护理

立秋过后,各类“秋季病”开始“骚扰”抵抗力低的小宝宝们。此时应注意,夜里不要让宝宝受凉,尽量少用空调和电扇,注意冷暖变化,以防疾病“秋后算账”,家长要想宝宝少发烧,日常的细心护理必不可少。

由于宝宝个体存在些许差异,发热的表现也会有很大的不同,用手触膜四肢及额头往往会误认为孩子不发烧,最好以触摸胸腹部感觉为准。有时孩子可能因感冒而发高烧,可手足摸上去却感觉冰冷,直到体温逐渐下降以后,手足皮肤才又慢慢热起来。

假冷真热的原因主要是小儿、特别是婴幼儿的四肢血量少于内脏,由于供血不足,四肢本身就较成年人容易发凉。

不少家长不了解这种情况,一发现小儿四肢发凉,就误认为孩子受寒怕冷,马上用厚衣棉被将孩子紧紧包裹起来,结果小儿的体热得不到及时散发,体温越升越高,甚至发生高热惊厥或“中暑”现象。

在孩子发烧时最好不要洗澡,洗澡虽然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是宝宝在洗澡后都会比较清醒兴奋,不利于睡眠,而且容易再次受凉。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立秋后宝宝发烧需...”相似的文章

更多>>

感冒疾病

1、血象:病毒性感染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2、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视需要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法和病毒分...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