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手足口病治疗也得分阶段

时间 : 2016-03-10 10:58:58 来源:全球医院网

[摘要]

手足口病的治疗需要分几个阶段?手足口病的每个治疗阶段分别是什么?如何治疗手足口病?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有哪些?

导读:近段时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许多的孩子患上了手足口病,也让家长们操了不少心。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按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的治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讲手足口病治疗的四个阶段。

手足口病治疗的四大阶段:

一、疱疹性咽峡炎阶段。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呕吐、腹泻等给予相应处理。

二、神经系统受累阶段。

该阶段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呕吐、精神差、易激惹、嗜睡、肢体无力、肌阵挛、抽搐或急性迟缓性麻痹等。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0.5~1.0g/kg/次,每4~8小时一次,20~30min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速尿;

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

3.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强地松龙1~2mg/(kg·d);氢化可的松3~5mg/(kg·d);地塞米松0.2~0.5mg/(kg·d),分1~2次。重症病例可给予短期大剂量冲击疗法;

4.其他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安定、鲁米那钠、水合氯醛等);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注意严重并发症。

三、心肺衰竭阶段。

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绀、出冷汗、心率快、吐白色或粉红色血性泡沫样痰、出现肺部罗音增多、血压明显异常、频繁的肌阵挛、惊厥和/或意识障碍加重等以及高血糖、低氧血症、胸片异常明显加重或出现肺水肿表现。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的畅通,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小儿患者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20~30cmH2O,PEEP4~8cmH2O,f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以后根据血气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

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插胃管、导尿(禁止压迫膀胱排尿);

6.药物治疗。

6.1应用降颅压药物;

6.2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给予冲击疗法;

6.3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6.4血管活性等药物的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药物;酌情应用强心、利尿药物治疗;

6.5果糖二磷酸钠或磷酸肌酸静注;

6.6抑制胃酸分泌:可静脉应用西咪替丁、洛赛克等;

6.7退热治疗;

6.8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可皮下或静脉注射胰岛素;

6.9惊厥时给予镇静药物治疗;

6.10有效抗生素防治肺部细菌感染;

6.11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四、生命体征稳定期。

经抢救后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但仍有病人留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1.做好呼吸道管理,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

2.支持疗法和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的药物;

3.功能康复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最后,小编提醒广大家长们,一旦发现孩子患了手足口病,一定要尽早治疗,以免病情的加重,导致治疗的难度也更加大了。(责任编辑:囧钧)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手足口病治疗也得...”相似的文章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