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秋燥

秋季中风高发皆因“燥”起 防中风需先防燥

时间 : 2016-03-08 11:20:16 来源:网络

[摘要]

秋有初秋和深秋之分,因而所产生的燥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初秋有夏热之余气,久晴无雨,秋阳以曝,燥与热相合侵犯入体,导致温燥的发生;深秋接近冬季,北风起,天气转寒凉,当秋天的余燥与寒相合侵犯人体,导致凉燥的发生。

我国是中风高发的国家。据统计,全国每年有200万-250万名新发脑血管病患者。有资料表明,约有70%的中老年人中风发生在秋季。由此可见,秋季尤其需要预防中风的发生。

从中医角度来看,秋季主气为“燥”。表现为气候干燥,空气中水分缺乏,当“燥”入侵人体时,即为燥邪。燥性干涩,最易损伤人体津液,让人体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干燥的症状。当燥邪伤津太过,就会损及阴液。

秋有初秋和深秋之分,因而所产生的燥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初秋有夏热之余气,久晴无雨,秋阳以曝,燥与热相合侵犯入体,导致温燥的发生;深秋接近冬季,北风起,天气转寒凉,当秋天的余燥与寒相合侵犯人体,导致凉燥的发生。

初秋温燥为病,既有燥邪易伤阴津,又有温热之邪,易伤津耗气,两邪相合,阴伤更甚,阴不制阳,化生瘀痰,痹阻脑脉;深秋凉燥为病,既有燥邪伤及阴津,又有寒凉之邪,其性收引凝滞,收引则经脉拘挛,凝滞则血行涩滞不畅,两邪相合,则血行不畅,痹阻脑脉。

因此秋天易感受燥邪,至脑脉痹阻,经络不通,清窍蒙闭,导致中风的高发。这就是秋季中风高发的原因。所以预防秋燥就能有效帮助人们预防中风的发生。

首先要保证饮水量

每天需保证饮水1200毫升。大多患者发病前均缺水。机体缺水易使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加大,很容易形成血栓,增加中风发病机会。临床发现大部分中风患者在发病当天都有缺水的病史。

喝水的次数要多。喝水不能等到口渴时才喝,因为口渴时表明人体已缺水,应每隔一小时就喝一杯水。夜尿多的老人床头最好放一杯水,起夜后可以及时补充水分。

早晚喝杯水。人们经过一夜睡眠、出汗和排尿后,人体水分减少,血粘稠度会升高。所以夜晚入眠前及早晨起床后,各饮用20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起到预防中风的作用。

其次饮食要注意

秋季气候干燥,易损伤人体阴津,所以饮食宜多吃清淡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主要有梨、甘蔗、百合、银耳、大枣、红薯、枸杞、麦冬、沙参、蜂蜜、山药、白扁豆、藕、栗子、胡桃、花生、荸荠、海蛰、胡萝卜、荠菜、平菇、海带、番茄等。少吃辛辣、煎炸,易伤阴津食品,如辣椒、生姜等。

点击查看秋季疾病专题:谨防秋季高发病安度“多事之秋”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秋季中风高发皆因...”相似的文章

更多>>

秋燥疾病

秋燥患者较轻的会出现声音嘶哑,喉咙疼痛以及口腔溃疡等;有些人会咳嗽,声哑气喘不停,特别容易于夜晚发作,进而无法安心入睡;还有些体质差的人会将这种秋咳一路持续入冬,或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等严重症状。鼻敏感...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