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代糖食品不代表“零糖”

时间 : 2016-01-25 16:50:48 来源:搜狐

[摘要]

《自然》(Nature)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与糖代谢异常相关的人工甜味剂》显示,被广泛用于代糖食品的人工甜味剂,可能会导致葡萄糖不耐受,从而增加血糖升高的风险。面对市面上鱼龙混杂的代糖食品,“零糖”“降糖”一说站得住脚吗?

《自然》(Nature)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与糖代谢异常相关的人工甜味剂》显示,被广泛用于代糖食品的人工甜味剂,可能会导致葡萄糖不耐受,从而增加血糖升高的风险。面对市面上鱼龙混杂的代糖食品,“零糖”“降糖”一说站得住脚吗?

代糖食品不代表“零糖”

爱甜食却要禁口,这如同“紧箍咒”牢牢拴住糖尿病人的胃。近几年,代糖食品的涌现,可谓戳中了糖尿病人的心事,甚至满足了肥胖人士“甜得健康”的诉求。

所谓的代糖食品,实际上是用甜味剂代替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标示“无糖”字眼的食品。

目前,中国将无糖食品定义为一种特殊膳食用食品,是为满足糖尿病、肥胖等特殊人群的生理需要,按特殊配方而专门加工的食品,这类食品的成分与可类比的普通食品有显著不同。

那么,“无糖”就是说没有一丁点糖了吗?其实不然。中国在《GB/T13432-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标准文件中规定,”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无糖食品是不存在的。

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随处可见的无糖饼干、无糖月饼、无糖奶粉等,本身就含有淀粉、淀粉水解物或糊精之类的碳水化合物。一旦被人体吃进去,这些所谓的无糖食品内含的淀粉最终还是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实际上还是糖的来源之一。可见,光看无糖食品的外包装成分标签是否糖,也是不科学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主任医师杨晓晖教授曾表示,无糖食品本身就是一种食品,抛开口味来说,它跟我们日常吃的馒头、米饭没有任何区别。“我们只要进食到体内以后,它还是像正常的食物一样,最终还是要分解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所以它也不能无限制地去吃。”他说。

“降糖”不靠谱

无糖食品打了个擦边球,但因有明文限定其含糖量,还算规矩。对于那些明目张胆地打着“降糖”旗号的无糖食品来说,才真是忽悠人。

无糖食品使用的甜味剂,热量极低或为零,而甜度可以是蔗糖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在赋予食物甜味的同时,它们因不参与人体代谢过程、不产生热量,而被认为是适合需要减重,患有葡萄糖不耐受症以及2型糖尿病的人食用的。

2013年,北京卫视《养生堂》栏目曾就“无糖食品是否降糖”做过一组实验。该实验让一个血糖正常的人分两天,在同一时间分别吃同等重量的普通饼干和无糖饼干,1个小时后测血糖的变化情况。测试结果证明,市场上所谓的无糖产品,并不能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而在今年9月,于《自然》(Nature)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与糖代谢异常相关的人工甜味剂》,对小鼠及人体的试验发现,被广泛用于代糖食品的人工甜味剂,即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可能会导致葡萄糖不耐受,血糖并不能稳定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增加血糖升高的风险。

必须意识到,无糖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药品,只能辅助控制血糖。若要“降糖”,还是得吃药,切忌轻信无糖食品有“降糖”功效的宣传语。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代糖食品不代表“...”相似的文章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