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消渴丸服用注意事项

时间 : 2016-01-25 16:50:40 来源:99健康网

[摘要]

消渴丸是由中药复方与西药格列本脲(优降糖)组成的中西药结合制剂,既具有中成药整体调节、改善症状、作用持久的特点,又具有降糖疗效确切、起效迅速的特点,因此应用消渴丸时要注意不可将其与普通的中成药混为一谈,更不可随意服用。

消渴丸是由中药复方与西药格列本脲(优降糖)组成的中西药结合制剂,既具有中成药整体调节、改善症状、作用持久的特点,又具有降糖疗效确切、起效迅速的特点,因此应用消渴丸时要注意不可将其与普通的中成药混为一谈,更不可随意服用。

一、应严格遵循消渴丸说明书

经报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广州中一药业对消渴丸说明书进行了修改,在新版说明书中将消渴丸的服用方法由“餐后服用”改为了“餐前服用”,根据专家论证,消渴丸从餐后服用改为餐前服用,能更安全有效地发挥其治疗作用:消渴丸所含格列本脲降糖作用强,起效迅速,发挥作用的高峰期一般出现在服药后的半小时到2小时内。

如果进餐前半小时内服用消渴丸,进餐通常需要半小时左右,进餐完毕正好是消渴丸发挥降糖作用的高峰期,此时由于进餐后的食疗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因此餐前服用可以更好地避免低血糖,因而更安全;另一方面,糖尿病的治疗,最理想的目标就是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能得到满意控制,消渴丸在餐前服用的话,既能有效地降低空腹血糖,又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使机体内的血糖能长时间保持相对平稳状态而且更有效。

二、严格掌握其适应症

消渴丸的适应症常常是一些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于较轻型患者一般并不适合选用该药,一些仅血糖升高尚不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病例更不宜选用。对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病例,治疗开始应先进行饮食控制治疗,不宜过早选用该药,对于一些轻型糖尿病患者,经食疗后大多即可缓解,对效果不佳者再根据情况选用消渴丸。

三、密切注意检测以有效防治

药物性低血糖反应关键在于预防。在消渴丸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监测血糖,尤其是治疗初始的一周,如果血糖下降过低应注意将药物减量。治疗中如果患者出现心慌、出汗、焦虑或昏迷等,应立即想到低血糖反应的可能性,抽血查血糖即可证实,此时应不失时机地给予救治。如果患者尚清醒可给予糖水或进食少量食物,昏迷时应给予50%葡萄糖静脉推注及5%葡萄糖持续滴注。

由于其代谢产物有持续性降血糖作用,低血糖清醒后可再度昏迷,因而治疗持续滴注1~2天,血糖平稳后方可停止。在用葡萄糖治疗中,应注意监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及血电解质等指标,以防导致治疗后高血糖和高渗昏迷。

四、摄入碳水化合物减少

糖尿病患者早期食欲往往亢进,随着病程的延续,后期糖尿病患者往往食欲不佳,进食较少,尤其是老年患者,进食较少且不规则。有些患者过分限制饮食,这些情况均使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受限。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因食欲不佳,晚上未进食即服药休息,致使夜间发生低血糖反应。

五、老年病人及肝肾功能状况

该类药物诱发低血糖和年龄有明显关系,老年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通常较严重,且老年人较少出现肾上腺释放反应,常无先兆而转入嗜睡或昏迷。老年患者肝肾功能衰退,故药物代谢减慢。消渴丸所含优降糖,其代谢产物仍有活性和降糖作用,部分在肝脏代谢,部分经肾脏排出。因此,对肝肾功能不全者原则上禁用。另外,有些老年患者精神状况较差,记忆力减退,造成重复过量服药,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六、和其它药物的协同作用

消渴丸和某些药物同时应用可诱发或加重低血糖:

1、水杨酸盐类(如阿司匹林):这类药物和消渴丸合用时,可使降血糖作用加强。有的糖尿病患者应关节疼痛而加用阿司匹林,因此而出现低血糖反应。

2、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此类药物可加重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严重性。心得安低血糖的特点是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其交感兴奋症状如心动过速、心悸、焦虑等往往不明显。故在治疗糖尿病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心得安等受体阻滞剂。

七、治疗方法要得当

由于消渴丸的降糖作用较强,服用应从小剂量开始,即每日5粒,缓慢加量,不要开始就给予“常规量”。另外,该药所含格列本脲(优降糖),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半衰期为8~12小时,故每天给药不超过3次,且应尽量避免晚间临睡前服药,因睡眠后低血糖反应不易发现和治疗。另外,晚上或夜间体内升血糖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处于较低水平,亦容易造成低血糖。特别禁止因急于求成而随意增加药量或给药次数。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消渴丸服用注意事...”相似的文章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