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早期强化治疗

时间 : 2016-01-25 16:50:33 来源:糖尿病网

[摘要]

强化治疗或积极治疗糖尿病的观念在医学界是早已得到公认的。研究证实,积极的、旨在严格控制血糖的治疗、可以使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显著减少,对防治糖尿病的危害有重大的意义。

强化治疗或积极治疗糖尿病的观念在医学界是早已得到公认的。研究证实,积极的、旨在严格控制血糖的治疗、可以使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显著减少,对防治糖尿病的危害有重大的意义。

为什么要进行糖尿病强化治疗

20世纪,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而同时糖尿病研究也有突破性进展,糖尿病的治疗手段大大提高。

现在我们有胰岛素和几十种有效的降糖药物供临床治疗选择。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危害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对糖尿病的强化管理,对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指标进行严格监控,可以大幅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并发症危害,并使患者长寿。

最具权威性的糖尿病研究DCCT,UKPDS

国际上有两个最具权威性的大型糖尿病研究――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和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以其合理的设计、严密的组织、强劲的观察终点说服力,为全球的糖尿病治疗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DCCT研究将1441名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的主要区别在于血糖控制的水平。

强化治疗要求严格管理血糖,控制空腹血糖低于6.0mmo/L,每日至少监测血糖1次,该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Ic)水平控制在7%左右。常规治疗组能每日监测血糖者仅占70%,空腹血糖控制在6.O-15.0mmol八.平均HbAIc水平在9%左右。

经过3―9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强化治疗使糖尿病并发症大大减少,其中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减少76%,微量白蛋白尿(肾病)的发生减少39%,临床神经病变的发生减少60%。

结论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治疗,将血糖控制接近正常才能保护糖尿病患者,减少罹患并发症的危险;而HbA,c超过8%的常规治疗不足以让糖尿病达到受控的状态。

UKPDS研究面对的是新诊断的5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和常规治疗组,两组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与DCCT相同。强化治疗组降糖治疗应用胰岛素、二甲双胍及磺脲类药等,单一或联合用药,使患者空腹血糖达到低于6.0mmoI/L的控制水平;常规治疗组则以空腹血糖低于15.0mmol/L为目标。

经过平均9年的随访,经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对2型糖尿病来说,强化治疗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危险上有重要的意义。以HbAIc为控制指标,HbAlc每下降1个百分点,患者中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危险性就降低25%,各种原因死亡降低7%,致命、非致命心梗减少18%。

积极治疗2型糖尿病

当谈到对早期的2型糖尿病进行积极治疗具有极大裨益时,有专家提出对于新发的2型隋尿病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希望在很大程度上延缓糖尿病的进程。

最早报告此事的是以色列医生。他们在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发现,早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有一部分患者的胰岛功能出现了喜人的恢复。在短期强化治疗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患者不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仅依靠调节饮食、运动的基础控制就能维持血糖正常。

只用饮食、运动疗法,不打针、不吃药就能控制糖尿病,这在很大程宦上能满足人们对“治愈2型糖尿病”的期望。这一非常令人振奋的临床结果,立即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报道。国内外很多医生相继做了类似的研究,进行临床观察。

我国北京、广州等地的纪立农、翁建平等专家也做出了相似结果的报告。翁建平等专家的研究从2002年开始,已经报告了100多例。在这些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相当多的例子,在接受强化治疗后表现出胰岛功能的明显恢复。在其后很长时间里,这些患者仅依靠饮食控制加运动的基础治疗就能维持血糖正常。

如果通过这一办法――积极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延缓2型糖尿病的进程,这将实现医生和患者久已期待的梦想。当然,这需要更长期的随访观察。研究仍在继续,5年乃至10年后的结果如何,现在还言之尚早。

但可以确认无疑的是,早期接受积极治疗对2型糖尿病十分有益。

早期积极治疗是大势所趋

美国专家建议: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该从30岁就开始定期接受检查。

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不一定都是胰岛功能尚好的早期患者。钟教授指出,很多患者的发病时间难以确定,有一部分患者确诊之初就已经有了并发症,确诊时胰岛功能已经很不好了。但积极治疗仍能有效遏制病情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因此,及早开始定期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相关检查,就非常重要了。

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可能是刚刚发生,血糖只是高一点;也可能是已有十几年而没有发现。情况虽不同,但积极治疗肯定是有益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治疗,可以消除高糖毒性,让胰岛功能得以恢复。

研究比较强化治疗与常规治疗不同的临床终点表明,运用调节饮食、运动等各种综

合治疗手段,应用胰岛素、磺脲类、双胍类、a―糖苷酶抑制剂等等各种药物,总之一个目的――个体化、严格、合理地控制血糖,并定时监测,积极治疗,把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相关指标严格控制在良好范围内,这些积极治疗措施能使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大大减少,寿命延长。

让糖尿病患者早期接受积极治疗,是具有全球化趋势的糖尿病治疗主张。积极治疗的目标是把糖尿病相关指标控制在良好范围内: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血糖<6.OmmoI/L,餐后血糖<7.8mmol/L,血压<130/80毫米汞柱,血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都达到严格控制标准。

推行强化治疗方案有难度

专家提倡积极治疗糖尿病,但广泛推行强化治疗方案目前有难度。2型糖尿病执行强化治疗方案现在没有成为常规。

一些人因为不能理解糖尿病慢性危害的严重性,而不愿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甚至不愿改变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如果连控制饮食、坚持运动、按时吃药都做不到、就更谈不上强化治疗了。

目前我国也算是”糖尿病大国”了,估计现有3000万患者。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总体血糖控制水平差。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指标分析,低于7%(控制良好)者仅占糖尿病患者的10%,7%一9%之间者占40%,超过9%者占全部患者的50%。

妨碍推行积极治疗的另一个因素是费用。

积极治疗、血糖监测会有一定的花费,为达到强化治疗的目的,有些花费是比较昂贵的(例如用胰岛素泵).但却是必要的。与病情不受控制日后出现并发症产生的高昂治疗费用相比,积极治疗的费用是可以接受的,是值得的。

糖尿病患者应坚持积极治疗、不能松懈。

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积极治疗不易被患者接受,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缺乏糖尿病知识。

不仅是糖尿病患者,还包括患者家属、亲友甚至一些基层医务人员。他们对糖尿病的认识欠缺,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未出现明显症状时,对慢性疾病的危害不当回事。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不够高,这是严重的问题。

所以,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极为关键。人们对这种疾病了解得越多,保持健康和长寿的可能性就越大。为此,还需要做更多的宣传教育工作。

也希望糖尿病患者为了自己,做更有益健康的选择。

什么是知晓率?

知晓率,指知道自己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在该病的所有患者人数中所占的比例。目前我国正处于糖尿病爆发期,每天都有人数众多的新发病患者;而2型糖尿病在患病的初期又常常是“不知不觉”的。这使得很多已经罹患糖尿病的人并不知晓,也不了解糖尿病,造成知晓率低,不能及早治疗的现状。

什么是治疗率?

治疗率,指患者中采取治疗措施的人数,占患者总数的比例。不把糖尿病当回事,不治疗、不在意的也大有人在。

什么是达标率?

达标率,指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血压、血脂等)均控制达到治疗标准的患者所占比例。有些患者虽然也在应用一些治疗,问起来他们会回答“我吃药了”,但实际上并未控制达标,或没有进行日常监测,更谈不上达标。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糖尿病人的早期强...”相似的文章

更多>>

糖尿病疾病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