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闯八关 糖尿病个性治疗非必选胰岛素

时间 : 2016-01-25 16:50:28 来源:

[摘要]

胰岛素控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等知识已经深入人心,但疗效却各有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没想到吧,使用胰岛素也会关卡重重,险阻重重。

胰岛素控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等知识已经深入人心,但疗效却各有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没想到吧,使用胰岛素也会关卡重重,险阻重重。

胰岛素治疗还要“闯八关”

第一关

疼痛

说到注射胰岛素,很多人首先会怕疼。其实,现在的胰岛素针比其他注射针细小得多。只要选对部位注射,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

一般来说,推荐注射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和上臂。腹部吸收较快、疼痛较轻且方便注射,是多数人的首选,但一定要避开脐周3~5厘米的区域,因为脐周皮下组织比较薄而且敏感,容易碰到血管神经。在大腿注射时,要选择膝关节以上10厘米、腹股沟以下10厘米的大腿正中线外侧的一片区域,否则也会比较疼。总的原则就是,要选择在脂肪层比较厚、血管神经分布相对不密集的部位注射,捏起注射部位进针也可以减轻疼痛。

局部神经敏感、有炎症或吸收不好,是产生注射疼痛的主要原因。糖友切忌因为怕疼、图省事而过于集中注射某个部位,久而久之易引发局部肿胀和脂肪增生,影响治疗效果。

第二关

低血糖

低血糖是最常见的障碍之一,几乎每个糖友都经历过,发生率约为口服药的2~4倍。避免的关键在于,掌握好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时间,并在该时间点前30~60分钟适量加餐。

一般来说,早晚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容易在打针后3~5小时出现低血糖,大致是午餐前或睡前至午夜;临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容易在打针4~8小时后出现低血糖反应。因此,即使没有明显低血糖反应的糖友,也建议在上述时间范围内多测血糖,适时、适量加餐,做到未雨绸缪。

需要提醒的是,大家一定要避免胰岛素注射过量,千万别为了追求血糖接近“正常值”,随意增加胰岛素的注射量。如果打针后要运动,也需适时加餐或提前减少胰岛素用量,以防低血糖。

第三关

体重增加

从临床经验来看,如果不加以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体重一般可能会在3~6个月内增加2.5~3公斤。胰岛素是一种合成类激素,会促进能量储存和脂肪堆积,还会抑制脂肪分解,因此容易导致体重增加,且脂肪多分布在腹部,由此引发的腹型肥胖较多。

体重增加说明药物起效,但如果增加过多也可能抵消治疗带来的好处。有研究表明,身体每超重1公斤,心血管病风险会增加3%。必须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应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胖”措施。一般可以通过联合使用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使用量,同时配合科学的饮食控制、运动调节等方式。

大家要注意的是,胰岛素剂量越大,体重增加越明显,所以要避免因急于降糖而过快增加胰岛素用量,原则上应“速减缓加”、“见好就收”。许多人加了胰岛素后,血糖降了,但胰岛素的量没有及时降,这也容易导致后续的血糖反弹,需继续加量,结果体重长得更快,血压也越来越高,心血管负担因此加重。

第四关

剂量加大

用胰岛素控糖,有种常见的“水涨船高”现象。也就是说,胰岛素每次加量,都只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控糖效果,后续血糖仍可能升得很快。有时理想状态常常短不过2~4周,长不过3个月。这主要与身体在血糖被过快过度降低时产生的升糖反射有关。

我们常用两个招数应对它:一是主动调高血糖达标数值,只需控制在比正常值高出2~3毫摩尔/升即可,如餐前血糖控制在6~8毫摩尔/升,高龄且病程长的人可放宽为7~10毫摩尔/升;二是和口服降糖药一起打“组合拳”,减少胰岛素用量。胰岛素用量越少,这种反跳性升糖也可能越少。

第五关

水肿

注射胰岛素把血糖控制好后,在7天内有时会水肿,这也叫胰岛素性水肿,常出现在面部和下肢,主要与胰岛素会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钠排出,使身体水钠潴留有关。

出现水肿时,应首先去医院检查肾功能,如果基本正常,则考虑与胰岛素有关。闯过“水肿关”,要注意调整好胰岛素的注射剂量,在可能的情况下,联合使用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共同降糖。有的患者在水肿明显时,还会伴有手脚麻木等末梢循环不良的症状,调整好胰岛素用量后,麻木症状也可能明显缓解。

第六关

胰岛素过敏

胰岛素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约为2%,主要与胰岛素制剂中的杂质蛋白或鱼精蛋白、患者个体差异以及免疫功能强弱有较大关系。局部过敏反应多在注射后2~12小时发生,常常表现为注射部位的皮肤出现瘙痒、红斑、皮疹及皮下硬结等,一般持续数小时后会逐渐消退或减轻。

我们可以通过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预防局部过敏。在注射胰岛素时,进针稍深一点,达到较深处的皮下组织。如果过敏反复出现,且已排除其他因素,可以到相关专科进行胰岛素脱敏治疗。

第七关

脂肪增生或萎缩

摸上去比正常脂肪更硬、更厚的“脂肪垫”,看上去“坑洼不平”的脂肪萎缩,可能都与长期在相同部位注射,导致该部位产生炎症和免疫反应有关。大家可别把这点“小事”不放心上,它会影响局部胰岛素的吸收。

一旦出现脂肪增生或萎缩,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如果继续在同一部位注射的话,还会让问题变得更严重。因此,我们必须以预防为主,按区域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位。

具体做法是:一定要在腹部、大腿、上臂等各区域轮换着打。最好把可以注射的部位像围棋棋盘那样分成一个个小格子,然后在每个格子内轮换着打,并尽量保证2厘米内不重复注射,两周之内不在同一个区域内注射。

第八关

局部淤青

有些人打完胰岛素后,注射部位的皮肤会出现瘀青,这其实并非直接由胰岛素引起,而是与注射时导致的小血管损伤有关。这种情况在血管和皮下组织比较薄的老年人、使用了强力抗凝药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相对常见,如果在比较容易出血的部位注射,也会加大局部淤青的可能性。

闯关要诀是:注射后,立即按压注射部位,并加长按压时间,如按压2~3分钟甚至更长。但按压后千万不要反复揉,否则会加重淤青。

胰岛素治疗并非适合所有人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但不能说是适合所有人的手段,患者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该用胰岛素的必须要用,没必要用的坚决不能滥用。

糖尿病的治疗强调个性化治疗,治疗方案因人而异,不能别人打4针胰岛素自己就跟着打4针,也不能别人吃哪种药效果好自己就跟着吃。这样治疗可能短期内也能降糖,但是不利于长期的血糖控制,增加了副作用,严重情况可能发生低血糖甚至低血糖昏迷。

如一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就不需要长期胰岛素治疗,仅在严重疾病或手术等情况时注射,因为胰岛素有增加体重、胰岛素过敏、注射部位硬结、皮下脂肪萎缩等副作用。肥胖的病人需要注射的胰岛素用量很大,降糖效果却往往不好,也可能在降血糖的同时身体越来越胖,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因此,如果肥胖病人在胰岛素降糖满意的同时体重继续增加,总体上讲这个治疗是不成功的,不利于病人远期健康。理想的治疗目标不仅是血糖控制,还要控制血压、血脂、体重,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等,才符合现代医学理念。

糖尿病的治疗应结合每个人的病情特点,综合考虑到患者病程的长短、体型的胖瘦、胰岛功能状况、是否已经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是否有肝肾功能异常、是否有胃肠道疾病、平时的饮食与运动习惯、是否独居等方面,设计合理的治疗方案,才是正确的选择。

在接受胰岛素治疗之前,了解完以上事项再做不迟哦。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胰岛素治疗闯八关...”相似的文章

更多>>

糖尿病疾病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