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糖尿病

吃饭快压力大可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时间 : 2016-01-22 18:14:47 来源:

[摘要]

日本研究通过对照不同饮食方式,发现吃东西太快最容易增加患糖尿病风险。此外,男性雄激素含量低或增糖尿病风险;以车代步运动少,忙于工作日夜颠倒,这都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失调,使现代人患糖尿病几率增加。

饮食与糖尿病的关系十分密切,随着饮食不节制导致肥胖增加,过去通常认为,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然而最新研究表明,在社会发展、环境污染及生活习惯的变化、饮食习惯变化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越来越多,从而促使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

一、男性雄激素含量低或增糖尿病风险

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糖尿病》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一些实验鼠进行了处理,使雄性激素难以发挥作用,结果它们很快就表现出了胰岛素耐受症状。胰岛素可以促进身体分解吸收血液中的糖分,胰岛素耐受就是它难以发挥正常功能,是许多人患上糖尿病的原因。

研究人员因此认为,男性体内雄性激素含量低可能是导致糖尿病的风险因素。进行这一研究的克里・麦金尼斯说,人们通常知道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但从本次研究结果看,无论体重多少,雄性激素含量低都会导致糖尿病风险上升。

二、加工食品、塑料包装食品,风险特别高

2011ADA班延奖(糖尿病业界的诺贝尔奖)得主、波士顿大学Barbara.E.Corkey博士的研究,其研究称,除了饮食与运动和糖尿病的高发有关系,如果家中总是开空调使环境处于恒温状态、早上清醒的时间没有规律、餐具及装食品的容器总是用塑料制品,都可能影响胰岛素分泌,导致糖尿病。

据悉,如今深加工、细加工的人工食品越来越多,还有用人工饲料和添加剂喂养的肉牛、肉羊、催生的蔬菜水果等,其营养成分与人体并不相配,食品中的甜味剂也可刺激基础胰岛素分泌,这些都会引起人体代谢的紊乱。即便是装食品的塑料容器、塑料包装也可能由于释放某种物质(如多溴联苯醚)而引起代谢紊乱。此外,以车代步运动少,忙于工作日夜颠倒,这都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失调,使现代人患糖尿病几率增加。

三、吃饭过快增加糖尿病风险

据英国《每日邮报》最新报道,日本研究通过对照不同饮食方式,发现吃东西太快最容易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日本科学家在考虑体重、性别、年龄、家族糖尿病史、烟酒摄取量、血压和胆固醇等因素的同时,对比了爱吃点心或半夜吃东西等不良饮食习惯,发现吃东西太快是最容易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坏习惯,这类人发展为糖尿病前期的风险是健康人的两倍。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值高于正常值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程度的一个“中间状态”,患者一旦出现此种情况,就成为了“糖尿病后备军”。近些年,各国调查发现,“糖尿病后备军”规模日渐庞大,几乎是已确诊糖尿病患者的2―3倍。如果不采取防范措施,超过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在3年内会发展成2型糖尿病,40%―50%的患者在10年内可能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吃饭快压力大可增...”相似的文章

更多>>

糖尿病疾病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