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糖尿病

糖尿病导致手脚麻木?有什么症状?

时间 : 2016-01-22 18:13:30 来源:

[摘要]

糖尿病被称为“百病之母”,可引发几十种并发症。《中华本草》中详细介绍,蜂胶对糖尿病并发症有综合防治功能。

糖尿病被称为“百病之母”,可引发几十种并发症。《中华本草》中详细介绍,蜂胶对糖尿病并发症有综合防治功能。

糖尿病究竟会导致哪些并发症

手脚麻木糖尿病人应重视

糖尿病人因血糖不稳定,不论冬夏手脚都冰凉,且有麻木感。吃蜂胶能起到什么作用那?专家答疑:手脚麻木、冰凉是典型的糖尿病并发症,是患者末梢神经及血液循环发生严重病变导致,如不及时治疗,将面临坏疽、截肢,后果非常严重。研究发现,蜂胶富含300多种有效成分,且十分精妙,具备对人体血管、神经、免疫系统同时修复的综合功效。临床显示,服用蜂胶六个月后,患者血糖平稳、正常;一年后,手脚麻木、四肢冰凉、失眠、多汗、乏力等并发症均可有望消除。

皮肤瘙痒?是典型并发症

患糖尿病5―20年的患者,很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且越挠越痒,直到挠破、出血才会感觉好一点,请问如何解决?专家答疑:皮肤瘙痒是糖尿病的典型并发症,其病因是微循环障碍、神经损伤以及免疫力下降等所致。在目前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我们发现,蜂胶同时具备保护血管,净化血液,修复神经,调节血糖,抗菌消炎,提高免疫力,促进组织再生等多重功效。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患者出现的皮肤瘙痒,服用蜂胶半年到一年均可彻底消除。同时帮助患者平稳血糖,减少降糖药的使用量。

视力下降?糖尿病人不容忽视

糖尿病人因血糖控制不好,近视力也开始明显下降,用什么办法治疗?专家答疑:视力下降是糖尿病的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它标志着眼部并发症已经出现。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已经排在致盲因素的首位。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失明。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主要根源在血管损伤,对症才是最有效的办法。蜂胶是公认的“血管清道夫”,能够有效净化血液、软化血管、改善血管的通透性,医学临床显示蜂胶配合茶素,半年眼部并发症便可消除,视力恢复正常。

糖尿病会出现的症状解读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在临床上,当病人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血糖升高、尿糖阳性时,可诊断为糖尿病,但有一些疾病的症状与糖尿病相似或可以导致糖代谢紊乱。所以,应加以鉴别:

1、尿崩症

该病有明显的烦渴、多饮、多尿,此症状类似于糖尿病,但有以下几点可与之鉴别:①该病尿多而比重低,糖尿病尿多而比重高;②尿崩症患者尿中无糖,血糖亦正常。

2、食后糖尿

食后糖尿是指糖类在胃肠道吸收过速,故进食后出现一过性高血糖和糖尿。可见于胃空肠吻合术后,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这些病人的特点是,做糖耐量时,空腹血糖正常,半小时和1小时血糖浓度超过正常,2小时和3小时血糖正常或低于正常。

3、应激性糖尿

在急性中毒、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消化道大出血等应激状态下,由于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大量释放,可导致暂时性的高血糖和糖尿。在应激反应消除后,血糖、尿糖可恢复正常。

4、慢性肝、肾疾病

慢性肝病患者因肝脏贮存糖原的能力减弱,糖异生及胰岛素灭活减弱,会影响血糖的调节。慢性肾脏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在肾脏中灭活减弱,以及有尿毒症时胰岛素受体不敏感而影响糖代谢;还可因肾小管对葡萄糖吸收功能障碍而出现肾性糖尿。

5、继发性糖尿病

皮质醇增多症,胰腺切除术后,肢端肥大症等。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糖尿病 症状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糖尿病导致手脚麻...”相似的文章

更多>>

糖尿病疾病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