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选择哪一种药物治疗效果好

时间 : 2016-01-20 16:57:38 来源:

[摘要]

抗乙肝病毒药物至今批准的有普通干扰素(国内有多种商品)和聚乙二醇干扰素(长效制剂,有2种商品名分别是派罗欣和配乐能);有4种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相应商品名贺普丁、贺维力、博路定和素比伏)。那这几种药物在治疗乙肝时,应该如何选择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骆抗先教授

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有哪些?

抗乙肝病毒药物至今批准的有普通干扰素(国内有多种商品)和聚乙二醇干扰素(长效制剂,有2种商品名分别是派罗欣和配乐能);有4种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相应商品名贺普丁、贺维力、博路定和素比伏)。

我国医药市场正在整顿中,有些药物尚未批准就做广告;有些药物虽按护肝药已批准,但并未批准其作为抗病毒药物;乙肝疫苗用于预防,并未批准用于治疗。而且,用过这些药物的病人都知道并没有抗病毒效果。规范的医院和规范的医生只可能用规范的药物。

两类抗乙肝病毒药物各有何优缺点?

当前有两类很不相同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干扰素针剂和核苷类口服药。核苷类药有直接抑制乙肝病毒作用;干扰素也有抗病毒作用,但主要是免疫调节剂。

核苷类药的抗病毒活性很强,能很快抑制病毒复制,而且对极大多数病人都有效。每天只要1片药,很方便,很少有不良反应。然而,核苷类药对“大三阳”的作用很慢,疗效不稳定,需长期服药,维持治疗才有维持效应。不能随意停药,即使血清转氨酶已经正常、病毒也查不到了,停药后经长短不定的时间,极大多数病人将会复发。核苷类药经过较长时间治疗,每种药物都可能发生耐药性。要用好这类药,必须医生的指导。

干扰素6~12个月治疗,疗效的指标是清除“大三阳”;血清转氨酶正常;血清病毒检不出来。干扰素通过激发病人的免疫获得疗效,停药后疗效相当稳定。正因为干扰素须通过免疫激发获得疗效,每个人的反应很不一样,1个疗程能获得3条疗效指标的只有约半数病人,即使再用1个疗程也只有70%~80%的疗效。此外,用干扰素治疗有不少不良反应,有些有其他疾病的病人不适合用干扰素。

需要自己去考虑治疗吗?

每个病人的情况不同,要求不同,不能绝对说哪种药物比较好。须按病情和个人其他情况,从各个药物的特点选择较适合的某一种。考虑自己的年龄、今后的生活追求、工作条件和经济条件、过去的治疗和肝炎的重度等等。可向医生咨询,规范的医院中规范的医生会向你客观的分析病情和介绍药物。要了解一些正确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知识:读一些科普资料;最好能上上网,听说《肝胆相照》是病人自己的网站,可能与你有共同的语言。在我临诊的病人中,有一些人对乙型肝炎已有相当的认识,对疾病和治疗有较正确的态度,能顽强坚持抗病毒治疗;有些病人经济不宽裕,能坦率的和医生商讨,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慢性乙型肝炎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有时还比较艰难。患者本人必需了解自己的疾病,才能不被误导,才能按照自己的条件和愿望来选择治疗,才能在医患配合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己应该处于主导地位,病是你生的,钱要你化,最靠得住的是你自己。

我自己是医生,当然不会排斥医生,因为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比较难治的疾病,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充分调动病人自己的积极性,沟通医患间的关系,密切医患间的协作。

首先,你在两类抗乙肝药物中选择哪一类?

核苷类药和干扰素的药物性质不同,疗效机制各异,治疗反应也不一样。首先你要对此做出选择,先化点时间弄清楚两者的差异,再下决断也不迟。

如果你是一位老者,尤其是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老人,可能以选择核苷类药比较安全有效。糖尿病和高血压的药都是要长期服用的,再增加一种也要长期服用的核苷类药可能你也能接受。

如果你是年轻人,不大容易接受长期服药,尤其是还未生孩子的男女青年,核苷类药尚未做过胚胎致畸试验,服药期间不能受精和怀孕,当然以能短期停药的干扰素治疗较好。

如果你同时有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未控制的糖尿病,未控制的高血压、心或肾功能不全,精神病、癫痫等。这些疾病是干扰素的禁忌症,但可安全、有效的应用核苷类药,你同时治疗这些疾病也很少有药物冲突。

就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情不同也应有所选择。如在严重的肝病:不易消退的黄疸、腹水、血常规白细胞或血小板很低,都不能用干扰素,但可安全的应用核苷类药。

那么,对大多数既可用干扰素、也可用核苷类药的病人如何选择呢?

如果干扰素治疗能获得疗效,当然是用干扰素较好:可以停药,疗效比较稳定,可以较快清除“大三阳”,停药后几年内甚至有清除“小三阳”、获得痊愈的希望。但最好的效果不是所有用干扰素的病人都能达到;而以核苷类药维持疗效却是极大多数都能获得的。因此,要求积极的病友可以选择干扰素;要求稳当的病友可以选择核苷类药。

联合治疗能同时得到两类药物的效益吗?

经济比较宽裕的病友想同时联合应用两类药物,是否可以积极而又稳当的获得治疗效果呢?

干扰素激发免疫炎症才能清除病毒;而核苷类药很快血清转氨酶已经正常了,抑制了肝内的炎症,不利于干扰素发挥作用。临床试验已经多次证明:两药联合治疗并不能提高疗效。

干扰素治疗失败的病人血清转氨酶仍是升高的,可以改用核苷类药,并且干扰素已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免疫水平,比未用过干扰素的病人疗效会更好一些。反过来,如先用核苷类药却是单行道,因治疗早期血清转氨酶就可正常,就较难换用干扰素了;当然也可以停药等待复发后再换用干扰素,但有严重反弹的风险,从停药到复发的时间可以是1、2个月到1年多,在这期间你都要警惕反弹,能安心吗?

因而,如果经济允许,可以先试用干扰素,失败了再改用核苷类药。

其次,在两大类药物中怎样选择其中的一种?

如果已经决定用干扰素了,你还得选择用哪一种?

国产的普通干扰素有几十个品牌,不像到商场去,你容易挑选到价廉物美的物品。干扰素要求生物活性高而纯净,这就需要研制成本,价廉物美的可能比较少,应向医生咨询。进口的普通干扰素只有一种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商品名称“甘乐能”,疗效与国产的优秀干扰素差不多;但国产干扰素不够纯,长期用药有时会产生中和抗体而失效,进口干扰素罕见;携带和注射也很方便。

长效干扰素是新一代的制剂,将来或许会取代普通干扰素。目前国内外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只有商品名“派罗欣”一种,疗效要比普通干扰素好一些,不良反应也比普通干扰素多一些。问题是价格昂贵,如果你很宽裕,当然是较好的选择;一般病人主要还是用国产普通干扰素,在下列情况可以考虑:曾用普通干扰素失败;产生中和抗体而失效(须等中和抗体消失后);较长时间用普通干扰素进步不显著。这些病人可在中途换用长效制剂,疗程短一些,经济负担可以轻一些。此外,“小三阳”肝炎感染的是容易复发的变异乙肝病毒,可能长效干扰素复发较少。

核苷类药将会有4种药上市,各有不同的特点,已经在《核苷类药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一文中介绍。因为需要长期用药,价格是选择的重要指标,贺普丁最便宜,抑制病毒的活性中等,不良反应最少,故而是迄今应用最多的抗病毒药物,但耐药变异的发生率最高,可以定期替换避免发生。博路定是抑制病毒活性最强的药物,耐药变异的发生率最低,但价格贵一些。在初治的病人,如能尽快抑制病毒复制,从而缓解肝脏炎症破坏,当然后果较好;发生病毒耐药变异也自然较少。故而在血清病毒水平较高、或炎症病变较重的病人,可能以选择博路定较好;病情危重的病人和肝移植病人博路定应该是首选的药物。

许多医生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都有自己的见解。上面是我个人的意见,还会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不断修正,仅供广大病友参考,主要还是要与你当地的医生讨论。

更多骆抗先教授文章推荐:

怎样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慢性乙型肝炎不治疗会怎样?

怎样判断肝炎病情的轻重?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慢性乙型肝炎选择...”相似的文章

更多>>

肝炎疾病

一、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10×109/L,黄疸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下降,血红...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