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6-01-20 16:55:40 来源:我就医健康网
我国是肝病大国,对于肝病的治疗有很多方法,如今,肝病医学专家发现心理社会医学可指导肝病治疗,这是什么道理呢?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自1977年由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内科学教授恩格尔正式提出。这种模式是以人类的疾病谱以及健康观念的变化为依据的。这一模式认为导致人类疾病的不只是生物因素,而且还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因而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生物学方法以外,还应当包括社会科学法和心理学方法。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研究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还要研究人的状态和人所处的环境。医学必须建立在人与其生存环境的和谐适应基础上,改善人的生存状态,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治病、防病和促进健康。
对传统模式的超越
生物医学模式是传统的医学模式,重点是对某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不太重视与疾病有关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逐渐认识到除了生物因素外,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决定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对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超越。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
我们在临床中可发现同是乙肝病毒感染,但病情的发展、转归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很大的一部分病人,不用治疗,终生只是一个乙肝携带者,但有的病人则发展到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甚至肝癌。这单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不能很好的解释。
我们在诊疗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同样的病情,用同样的药物,性格好的病人恢复快,性格不好的病人常常病性重,恢复慢。同样的疾病,家属照顾好的病人比照顾一般的病人恢复快。许多肝癌的病人多有心理、社会因素的不良因素的刺激。
乙肝治疗是个整体
医学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现在抗病毒治疗成为乙肝治疗的主要方式,为广大肝病医师所认可,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大大的改善了肝病的预后。
但在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不要只把目光集中到乙肝病毒上,只关注乙肝病毒的转阴。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因为我们治疗的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病人,不只是乙肝病毒。我们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家庭情况,甚至社会关系等。
现在社会上许多人对乙肝病人还有许多的偏见,我们也常常可以听到招工因查出乙肝“大三阳”而不录用的报到。甚至乙肝病人的家属对此也不能正确的认识,在家中对病人进行隔离。社会的歧视,家庭的不和谐,在乙肝病人心理就会形成巨大的压力,这是就是用再好的药物,也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所以我们在肝病的治疗中要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除了正规的药物治疗外,还要重视心理治疗,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重视肝病科普知识的宣传,让家庭乃至社会对肝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为我们的病人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氛围。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