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肠梗阻

肠梗阻的类型和饮食方法

时间 : 2015-12-30 15:04:34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肠梗阻如今的发病率非常高,所以不少人对于它的知识想深入了解一下。肠梗阻是肠胃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根据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不同,发病位置不同,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也不同。但是肠梗阻的类型也有很多种,很多患者并不了解自己的患病类型,所以在手术后不能

肠梗阻如今的发病率非常高,所以不少人对于它的知识想深入了解一下。肠梗阻是肠胃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根据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不同,发病位置不同,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也不同。但是肠梗阻的类型也有很多种,很多患者并不了解自己的患病类型,所以在手术后不能做到更好的护理。现在就让专家给我们介绍一下,肠梗阻的类型都有哪些。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

1.机械性肠梗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腔狭窄或阻塞,使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者,如肠腔堵塞、肠管受压和肠壁病变等。

2.动力性肠梗阻是指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造成的肠壁肌肉运动紊乱,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使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而无器质性肠腔狭窄者,包括肠麻痹和肠痉挛。

3.血运性肠梗阻较少见。是指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液循环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使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者。

肠梗阻患者的饮食方法

(1)饮食:禁饮食,如梗阻解除,症状消失,12小时以后可开始进流质饮食,但忌甜食、牛奶;24小时以后可进半流质饮食;3日以后改普食。

(2)胃肠减压: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及量。

(3)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拟出定性、定量及定时的输液计划;输液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测定有关的血生化指标,以使补液治疗更准确有效。

(4)防治感染和毒血症:不管哪种类型的肠梗阻,梗阻近端的肠腔内均有细菌繁殖并产生毒素,故应常规使用抗生素。

(5)解痉和镇痛:在确定无绞窄后,可用解痉药物如阿托品,但禁止随意使用吗啡类镇痛剂。

(6)观察病情变化:出现以下情况应警惕绞窄性肠梗阻:①腹痛发作急骤,为持续性剧痛,或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或剧痛伴腰背痛;②呕吐出现早、频繁,呕吐物或胃肠减压液均为血性;③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局限性隆起,或触痛性肿块;④肛门排出血性物;⑤出现腹膜刺激征,肠鸣音由亢进转为减弱或消失;⑥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无效,体温升高;⑦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白细胞升高;X线检查可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袢,位置固定不变,或有假肿瘤状阴影或肠间隙增宽。

(7)非手术治疗无效及绞窄性肠梗阻者,做好手术治疗准备。

肠梗阻根据类型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发病情况,确定自己是哪种类型。患者在饮食养护上也要注意,发病时禁止饮食,术后12小时可进流食,但忌甜食和牛奶,还要时刻注意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肠梗阻的类型和饮...”相似的文章

更多>>

肠梗阻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血红蛋白及白细胞计数:肠梗阻早期正常,梗阻时间较久,出现脱水征时,则可以发生血液浓缩与白细胞增高,白细胞增高并伴有左移时,表示肠绞窄存在。 2.血清电解质(K ,Na ,Cl-),二氧化碳结合力 ...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