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鼻窦炎

鼻窦炎的常用药物疗法

时间 : 2015-11-26 14:15:49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炎是一种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以鼻塞、多脓涕、头痛为主要特征;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常继发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以多脓涕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轻重不一的鼻塞、头痛及嗅觉障碍。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劳逸结合,衣着适度

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以鼻塞、多脓涕、头痛为主要特征;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常继发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以多脓涕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轻重不一的鼻塞、头痛及嗅觉障碍。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劳逸结合,衣着适度,多呼吸新鲜空气,避免鼻子干燥,不轻易滴用鼻药。对鼻腔病变及时诊治,邻近的病灶感染需治疗。本病相当于中医学“鼻渊”等范畴。其病是因外感风寒、肺经风热,胆腑郁热、脾经湿热、肺脾气虚等所致。临床常见的证型有:1.肺经风热型:证见算塞,鼻涕黄或粘白、量多,发热恶寒,头痛,咽喉不利,舌质微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2.胆府郁热型:证见鼻塞,鼻涕黄浊粘稠如脓样、有臭味、嗅觉差,头痛及患处疼痛剧烈,并有发热,口苦咽干,烦躁,舌质红,苔黄,脉弦数。3.脾经湿热型:证见鼻涕黄而量多,鼻塞重而持续,嗅觉差并见发热,头重如裹,体倦肢重,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濡数或滑数。4.肺脾气虚型:证见真塞较重,鼻涕粘白或黄稠量多,嗅觉差,头晕头胀,短气乏力,咳嗽痰白,食少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弱。5.瘀热互结型:证见鼻塞,流浊涕有腥臭味,量多色黄,不闻香臭,伴头痛、口干不欲饮,舌苔黄腻,脉滑数。一、可选用的西药1.急性化脓性鼻窦炎:(1)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足量,以控制感染,防止其转为慢性。(2)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每次1—2滴,每日2次。(3)镇静止痛药:用于头痛剧烈者。2.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局部治疗为主,可选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常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净等。可在滴鼻液中加入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应注意滴鼻净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发生药物性鼻炎。二、可选用的中成药1.肺经风热型:(1)筋通鼻炎水:外用滴鼻。一次2—3滴,一日3—4次。(2)胆香鼻炎片:成人每次4—6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儿童减半。(3)鼻渊丸:每次服用12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4)苍耳子鼻炎胶囊:口服,按本品说明书要求服用。(5)鼻炎丸:每次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6)香菊片:每次2—4次,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7)辛苹冲剂:成人每次1袋,一日3次,开水冲服,小儿用量酌减。(8)鼻通丸:每次服用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9)鼻渊舒口服液撼扇嗣看?0ml,一日2—3次,饭后服用。7天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小儿酌减。2,胆府郁热型:(1)龙胆泻肝丸(片):水丸剂成人每次3—6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1/2成人量。片剂每次4—6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2)藿胆丸:成人每次服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减半。(3)鼻咽清毒冲剂:每次20g,一日2次,开水冲服。30天为一疗程。(4)鼻炎康片:每次2—4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3.脾经湿热型:甘露消毒丹:每次6—9g,一日2次,饭前用温开水送服。4.肺脾气虚型:(1)通窍鼻炎片:成人每次5—7片,温开水送服,一日3次。(2)参苓白术丸(散):水丸剂每次口服6—9g,或散剂每次1袋,均为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3)补中益气丸:大蜜丸每次1丸,浓缩丸每次8丸,水丸剂每次6g,一日2—3次,用姜汤、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5.瘀热互结型:(1)千柏鼻炎片:每次3—4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15天为一疗程,症状减轻后减量维持或遵医嘱。(2)滴通鼻炎水:外用滴鼻。一次2—3滴,一日3—4次。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鼻窦炎的常用药物...”相似的文章

更多>>

鼻窦炎疾病

CT检查 已经成为诊断鼻窦炎的重要手段,也是鼻窦炎手术前必须做的系列检查之一,CT扫描分为冠状扫描和水平位扫描,鼻窦炎经常和鼻息肉并存,CT可以显示鼻息肉鼻窦炎的范围,清晰显示各鼻窦及其比邻区域的细微结...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