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衰弱

一般神经衰弱吃什么中药比较好?

时间 : 2015-11-26 13:37:26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中医治疗神经衰弱以其疗效好,副作用小,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中医在治疗神经衰弱时,注重辨证分型,补充气血、调理阴阳、养心安神。  那么,一般神经衰弱吃什么中药比较好?  1.阿胶。阿胶性平,味甘,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止血和滋阴润燥之功效

中医治疗神经衰弱以其疗效好,副作用小,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中医在治疗神经衰弱时,注重辨证分型,补充气血、调理阴阳、养心安神。

那么,一般神经衰弱吃什么中药比较好?

1.阿胶。阿胶性平,味甘,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止血和滋阴润燥之功效。因此,中医常用阿胶来治疗神经衰弱证属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的患者,能迅速改善头晕乏力、心烦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状。阿胶用于治疗神经衰弱,一般每次5克~15克,入汤剂烊化对服,胃弱便溏者慎用。

2.熟地黄。熟地黄性微温,味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之功效。作为补血滋阴益精之要药,熟地黄对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及心肾不交型神经衰弱均有较好的疗效,能很快缓解神疲乏力、眩晕耳鸣、失眠健忘等症状。熟地黄用于治疗神经衰弱,一般每次10克~30克,水煎服,脾虚便溏者慎用。

3.灵芝。灵芝性平,味甘,归肾、肝、心、肺经,具有益气养血、养心安神、健脾益胃、滋补强壮之功效。灵芝是临床常用的滋补品,其养心安神、益气养血的功效显著,是治疗神经衰弱的天然中药,可用于神经衰弱的各种类型,对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患者的疗效尤佳。灵芝用于治疗神经衰弱,一般每次10克~15克,水煎服。

4.人参。人参性微温,味甘、微苦,归脾、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效。《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人参补气生津、安神益智的作用甚佳,对神经衰弱证属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及心肾不交型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人参用于治疗神经衰弱,一般每次5克~10克,水煎服,也可每次1.5克~2克,研末吞服。

5.五味子。五味子性温,味甘、酸,归肺、心、肾经,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之功效。作为滋肾生津、宁心安神的中药之一,五味子治疗神经衰弱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合证属肝肾阴虚型、心肾不交型的患者使用。五味子用于治疗神经衰弱,一般每次3克~6克,水煎服。

6.当归。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当归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神经衰弱的天然中药之一。作为补血活血之要药,可用于神经衰弱的各种类型,对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及气滞血瘀型患者的疗效尤佳。当归用于治疗神经衰弱,一般每次5克~15克,水煎服。

以上介绍的几款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都是中医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养神安神之良药。患者在治疗神经衰弱时,如果要选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的话,必须要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用药,以免药不对症而引起严重后果。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衰弱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一般神经衰弱吃什...”相似的文章

更多>>

衰弱症状

体质衰弱症状常见:怕风、怕冷、怕凉、怕寒,接触风寒身体不舒服,常常头昏、头痛,吹不了电风扇,接触不了空调。挑食,食欲差、吃不了冰棍、喝不了冷饮。吹不了电风扇,吃一点不适应的东西,即便稀、便水、 便未消化...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