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阳痿

中医辨证论治七类阳痿

时间 : 2015-11-26 11:50:53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阳痿是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疾病,给男人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且影响到夫妻生活的和谐。阳痿的症状分为多种,要怎么治疗才更加有效呢?中医根据阳痿的症状将其分为七种类型,以下小编给大家介绍中医辨证论治阳痿的方法。  心脾虚损型阳痿:患者症见阳

阳痿是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疾病,给男人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且影响到夫妻生活的和谐。阳痿的症状分为多种,要怎么治疗才更加有效呢?中医根据阳痿的症状将其分为七种类型,以下小编给大家介绍中医辨证论治阳痿的方法。

心脾虚损型阳痿:患者症见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精神不振,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纳呆食少,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痿黄,舌淡苔白,脉细弱。究其病因主要因思虑忧郁,损伤心脾,或大病久病之后,阴阳虚弱,气血难复,均可致宗筋失养而至阳事不举。治宜补益心脾,药用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杏仁、远志、桂圆肉、当归等。

气血瘀阻型阳痿:多因动脉硬化、糖尿病,或阴部外伤、久病血瘀所致。患者症见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伴有性欲淡漠,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沉涩。治宜行气活血,通脉振阳,药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药、干地黄、蜈蚣、橘络等。

阴精亏耗型阳痿:多因少年早育,或房事太过,屡耗真精以致肾阴亏竭。患者症见阴茎不举,或举而不坚,或伴遗精,午后潮热,头昏耳鸣,腰膝酸软,便秘尿赤,口渴欲饮,舌红少苔,或舌有剥苔,或见龟裂,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振兴阳道,药用知柏地黄汤加味:盐知母、黄柏、生地黄、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等。

惊恐伤肾型阳痿:患者症见阳痿不振,举而不坚,胆怯多疑,心悸易惊,寐不安宁,苔薄腻,脉弦细。治宜安神定志,药用:菖蒲、远志、杏仁、巴戟、菟丝子、人参、白术、当归、酸枣仁、天麻等。

湿热下注型阳痿:多因生殖器卫生调护不当,或嗜食烟酒辛辣,聚湿生热所致。患者症见阴茎痿软,阴囊潮湿,瘙痒坠胀,甚或臊臭,伴见肢体困倦,小便黄赤,苔黄,脉濡数。治宜清化湿热,药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通草、车前仁、当归、柴胡、甘草、生地黄等。

命门火衰型阳痿: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少年手淫过多,或早婚早育,纵欲竭精,致精气虚损,命门火衰,从而引起阳痿。患者症见阳事不举,精薄清冷,头晕耳鸣,面色白光白,精神萎靡,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胖嫩,脉沉细而弱。治宜温肾壮阳,温补命门。药用右归丸加减:鹿角胶、菟丝子、淫羊藿、肉苁蓉、韭子、蛇床子、杜仲、附子、巴戟天、仙茅、破故纸等。

肝郁气滞型阳痿:多因夫妻不和,家庭纠纷,工作受挫,或人际关系恶化等所致。患者症见阳事不济,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胸闷不适,胁肋胀痛,或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弦。治宜疏肝解郁,药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牡丹皮、生栀子、当归、白芍药、柴胡、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蜈蚣等。

综上所述,以上是中医辨证论治七大阳痿症状的方法,阳痿的治疗选择正确的方法很重要,同时要注意性生活卫生。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中医辨证论治七类...”相似的文章

更多>>

阳痿疾病

实验室检查 除作血,尿分析,前列腺液及精液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 ,血脂,甲状腺功能以外,还应测定血清睾丸酮(TE),促甲状腺激素 (LSH),黄体生成素 (LH),催乳素(PRL)等,阳痿病人至少应做一...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