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感冒

中药治感冒经验谈

时间 : 2015-11-24 15:36:55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前几日看了一篇专访文章,讲的是中药防治感冒的优势。被访者为中国权威专家,他将这种优势归纳为5条,即抑制致病菌、抗病毒、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和解热作用。其中提到,“特别是流感高烧不退,中药的解热作用更为明显而且安全。”读完此文,我深有感

前几日看了一篇专访文章,讲的是中药防治感冒的优势。被访者为中国权威专家,他将这种优势归纳为5条,即抑制致病菌、抗病毒、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和解热作用。其中提到,“特别是流感高烧不退,中药的解热作用更为明显而且安全。”读完此文,我深有感触,又想起了几年前的一幕。

那是2002年12月,我做过肾移植手术的第二个冬天。做过肾移植的人特别怕感冒,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但因为每天都要用免疫抑制剂,我们这些人也最容易感冒。所以,一进入冬季,我就格外小心,穿戴像狗熊样厚笨。但当年那场可怕的流感没放过我,我还是感冒了。

尽管服下两片阿斯匹林,体温表上那道红杠杠还是跳上了38℃,我慌了。夜里11点,我跑到医院看急诊。我那时迷信吊瓶子,认为输液退烧来得快。因检查血象不高,医生仅给我的输液瓶里加了抗病毒药和退烧的激素。

夜里两三点,吊针开始起作用。出了点汗,早上的热度退了些。但好景不长,午后高烧依旧。我抱着既定方针,继续输液。这样水(出汗)里火(高烧)里又过了两天,体温计上那道红杠杠已站在了40℃上。因有些咳嗽,我怀疑肺部感染。医生检查了一下,说似乎有点罗音。我又开始输青霉素。

这样输到第5天,病情丝毫没有好转,持续40℃的高烧使我几乎没了尿,几天吃不下东西,我已虚弱得难以下床。我真的害怕了,打电话找到了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的杨国红教授。她问明了情况后,让我拿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我说鲜红,没舌苔。她说,那好,让你家人来门诊吧。

我丈夫马上去找杨国红教授,很快拿了三服中药回来,还有我保留至今的这张处方。一点不夸张地说,一大碗温热的药汤下肚,我开始出汗。继而大汗淋漓,体温降到38℃,第二天也没反弹上去。第二服药喝后,又是出汗,汗后感觉犹如走近秋水边般的凉爽。一量体温,已完全恢复正常。

这是一张极普通的处方,上面写着:柴胡20克,葛根30克,羌活15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百合20克,白薇15克,板兰根30克,大青叶15克,贯众15克,二花20克,前胡10克,紫莞30克,百部20克,甘草3克。3服,水煎服,每日一服。

我很欣赏这张处方,一是因为它里面有退热的、抗病毒的,还有消炎止咳的,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把的面宽”。二是因为它便宜,三服药不过20元钱,而且疗效很好。

如今我已不怕感冒,因为我已有了经验和信念:治疗感冒我首选中药。我的经验是,轻型的咽痛流涕,用些“双黄连口服液”等中成药,三五天就会好。较重的感冒发烧,包括流感,只要没合并细菌感染,最好找有经验的中医师开汤药喝。相对于万人一方的中成药来说,汤药剂量大,有人还称它为“宫廷处方”。因为它是根据你自己的体质,量体裁衣为你特制的。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中药治感冒经验谈”相似的文章

更多>>

感冒疾病

1、血象:病毒性感染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2、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视需要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法和病毒分...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