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哮喘

哮喘病的治疗

时间 : 2015-11-24 15:27:21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一、成功的哮喘治疗的目标:  1.尽可能控制症状,包括夜间症状。  2.改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3.使肺功能接近最佳状态。  4.预防发作及加剧。  5.提高自我认识和处理急性加重的能力,减少急诊或住院。  6.避免影响其它医疗问题。 

一、成功的哮喘治疗的目标:

1.尽可能控制症状,包括夜间症状。

2.改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3.使肺功能接近最佳状态。

4.预防发作及加剧。

5.提高自我认识和处理急性加重的能力,减少急诊或住院。

6.避免影响其它医疗问题。

7.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

8.预防哮喘引起死亡。

上述治疗的目标的意义在于强调:①应该积极地治疗,争取完全控制症状。②保护和维持尽可能正常的肺功能。③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关键是有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坚持长期治疗。吸入疗法是达到较好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二、药物治疗治疗哮喘药物因其均具有平喘作用,常称为平喘药,临床上根据他们作用的主要方面又将其分为:

(一)支气管舒张药,此类药除主要作用为舒张支气管,控制哮喘的急性症状。

1.β2激动剂:β2激动剂药物有数十个品种,可分成三代。①第一代:非选择性的β2激动剂,如肾上腺素、麻黄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因其心血管副作用多而已被高选择性的β2激动剂所代替。②第二代:选择性短效的β2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特布他林(terbutaline)和酚丙喘宁(fenoterol)等,作用时间4~6小时,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明显减少。③第三代:新一代长效的选择性β2激动剂,如(salmeterol)、福米特罗(formoterol)和丙卡特罗(procaterol)等。作用时间>12小时,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但部分药物(如沙美特罗)起效时间较慢。总的来说,β2激动剂是缓解急性发作的症状的第一线药物,以第二代药物最常用。第三代药物主要用于与吸入激素联合应用,起到稳定气道,减少发作的作用。

β2激动剂的用药方法可采用吸入,口服或静脉注射,首选吸入法,其作用迅速,气道内药量高,全身副作用少。吸入的方法有定量气雾剂(mdi)、干粉吸入剂和持续雾化吸入。以mdi为最常用。然而,mdi使用需要吸气时同步喷药,需要医务人员认真指导和定时检查使用的方法,才能保证疗效。在儿童、老年人或重症病人可在mdi上加贮雾瓶(spacer),喷出的药物气雾停留在瓶中,病人可从容吸入,并可减少雾滴在口咽部沉积引起刺激。

2.茶碱类口服氨茶碱一般剂量每日5~8mg/kg,缓释放茶碱每日8~12mg/kg。静脉给药主要应用于重危症哮喘。首次注射剂量为4~6mg/kg而且应缓慢注射,注射时间应大于15min,静脉滴注维持量为每小时0.8~1.0mg/kg,每日用量一般不超过750mg~1000mg。

茶碱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心血管症状(心动过速、心律紊乱、血压下降),偶可兴奋呼吸中枢,严重者可引起抽搐乃至死亡。最好用药中监测血浆氨茶碱浓度,安全浓度为10~20μg/ml。发热、妊娠、小儿或老年,患有肝、心、肾功能障碍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尤须慎用。合用甲氰咪胍、喹诺酮、大环内脂类药物等可影响茶碱代谢而使其排泄减慢,应减少用药量。

3.抗胆碱药物吸入抗胆碱药物,如溴化异丙托品(ipratropinebromide)等,可以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而起舒张支气管作用,并能阻断反射性支气管收缩。与β2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使支气管舒张作用增强并持久,主要应用于单独应用β2激动剂未能控制症状的哮喘患者,对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尤为合适。可用mdi或持续雾化吸入,每日3~4次,每次75~250μg吸入。约15分钟起效,维持6~8小时。不良反应少,少数病人有口苦或口干感。

(二)抗炎药或称作控制病情的药物。由于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所以控制慢性气道炎症,是哮喘的基本治疗,对哮喘长期理想的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常用的药物是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和色酮类药物。一些新的药物,如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激动剂和控释型茶碱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当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强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反应性。可分为吸入、口服和静脉用药。

吸入激素是控制哮喘长期稳定的最基本的治疗,是哮喘的第一线的药物治疗。吸入激素通过其分子结构上增加了酯性基团,使局部抗炎效价明显增加,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所用剂量较小,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在肝脏迅速被灭活,全身性不良反应少。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口咽不适、口咽炎、声音嘶哑或口咽念珠菌感染,喷药后用清水漱口可减轻局部反应。使用不同的吸入剂型或药物时口咽炎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差别。通常停用4—7天后口咽炎能自然恢复。常用的吸入激素有二丙酸培氯米松(beclomethasonedipropionate)、布地奈德(budesonide)、氟尼缩松(flunisolide)和曲安缩松(triamcinoloneacetonide)等。近年已发展了一些新的活性更强的吸入激素,如氟替卡松(fluticasone)等。其作用增强2倍,副作用少。借助mdi、干粉剂或持续雾化吸入。起效缓慢,需长期规律吸入一周以上才开始有效,最佳作用需要连续应用3个月以上才能达到。根据哮喘病情吸入剂量一般200~1200μg/d。

口服或静脉用激素是中重度哮喘发作的重要治疗药物。按照病情需要选用合适的剂量和疗程(见表1),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和停用,序贯应用吸入激素。

2.色苷酸二钠是一种非皮质激素抗炎药物。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能够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介质释放,对其他炎症细胞释放介质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目前临床使用较少。

3.脱敏治疗:也称变应原疫苗治疗,是哮喘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其疗效已经在鼻炎合并哮喘的患者中所证实。临床上主要针对尘螨和各种花粉进行脱敏治疗。研究证实该疗法能改变哮喘的自然进程并可在停止治疗后维持数年的疗效。近年来,许多学者主张舌下脱敏治疗,由于舌下脱敏治疗避免了反复注射的麻烦和痛苦,因此特别适合儿童。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比较舌下脱敏治疗是否和注射脱敏治疗具有同样的疗效。详细资料可参阅扩展阅读1.和

4.抗-ige单克隆抗体:是一种针对人类ige的重组单克隆抗体(商品名xoalir),在治疗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中已经取得了显着疗效。2003年5月正式获fda批准上市。xoalir在治疗中-重度哮喘病和季节性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均有效,已知xoalir可以降低血清游离ige水平,低调节周围血嗜碱细胞的ige受体,可显着降低鼻部和支气管的嗜酸细胞、肥大细胞、以及t细胞和b细胞的数目。研究表明,对已经吸入高剂量激素仍然不能控制的哮喘病患者,xoalir有显着的益处。临床资料提示,xoalir可以改善伴有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哮喘病患者的喘息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和控制急性发作,对xoalir疗效好的往往是在那些更严重的哮喘病患者中。xoalir抗炎治疗机制与抑制ige有关。xolair的临床剂量是125mg~375mg,皮下注射,每2~4周一次。该药可同时改善caras的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症状。

5.白三稀调节剂包括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合成抑制剂(5-脂氧酶抑制剂)。目前能成功应用于临床的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有扎鲁斯特(zafirlukast20mg每日两次)和孟鲁斯特(montelukast10mg每天一次),不仅能缓解哮喘症状,且能减轻气道炎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可以用于不能使用激素的患者或者联合用药。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通常较轻微,少数有皮疹,血管性水肿,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6.抗组胺药物:由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为过敏性疾病,一旦确诊就应该尽早给予抗组胺药物。有效地控制过敏性鼻炎可以避免大多数哮喘发作或避免哮喘加重,因此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对改善哮喘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抗组胺药物的普通剂量即可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来预防哮喘发作,加倍剂量可改善并发的哮喘症状。给予抗组胺药加伪麻黄碱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在改善鼻塞症状的同时,更可改善哮喘症状、提高pef和减少支气管扩张剂的用量。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和哮喘加重能被连续的抗组胺药治疗所控制。在过敏性体质儿童早期治疗(earlytreatmentoftheatopicchildetac)的研究中发现,连续抗组胺药治疗可降低哮喘病的发病率。

三、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急性发作的治疗目的是尽快缓解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预防进一步恶化或再次发作,防止并发症。一般根据病情的分度进行综合性治疗。

1.脱离诱发因素处理哮喘急性发作时,要注意寻找诱发因素。多数与接触变应原、感冒、呼吸系统感染、气候变化、进食不适当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β受体拮抗剂等)、剧烈运动或治疗不足等因素有关。找出和控制诱发因素,有利于控制病情,预防复发。

2.用药方案用药方案见表1。正确认识和处理重症哮喘是避免哮喘死亡的重要环节。对于重症哮喘发作,应该在严密观察下治疗。治疗的措施包括①吸氧,纠正低氧血症;②迅速缓解气道痉挛:首选雾化吸入b2受体激动剂,其疗效明显优于气雾剂。亦可同时加入溴化异丙托品(每次0.25mg)进行雾化吸入。必要时可在1小时内重复应用2-3次,好转后改为每4-6小时一次。如果有呼吸缓慢或停止的情况,可用舒喘宁0.2mg或叔丁喘宁0.25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静脉缓慢注射。静脉使用氨茶碱有助于缓解气道痉挛,但要注意详细询问用药史和过敏史,避免因重复使用而引起茶碱中毒。激素的应用要足量、及时。常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300-1000mg/天)、甲基强的松龙(100-300mg/天)或地塞米松(10-30mg/天)静脉滴注或注射。然而,激素一般需要3~6小时后才有明显的平喘效果。③经上述处理未缓解,一旦出现paco2明显增高(>50mmhg)、吸氧下pao2<60mmhg、极度疲劳状态、嗜睡、神志模糊,甚至呼吸减慢的情况,应及时进行人工通气;④注意并发症的防治:包括:预防和控制感染;补充足够液体量,避免痰液粘稠;纠正严重酸中毒和调整水电解质平衡,当ph值<7.20时,尤其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应适当补碱;防治自发性气胸等。

四、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一般哮喘经过急性期治疗症状得到控制,但哮喘的慢性炎症病理生理改变仍然存在,因此,必须制定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主要目的是防止哮喘再次急性发作。根据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病情估价按病情不同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见表2)。

五、提高哮喘疗效的临床处理原则为了提高哮喘的疗效,需要注意临床用药的方案。希望达到长期稳定,必须积极治疗,使症状完全控制,肺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然后逐渐减药和长期吸入抗炎药物。中重度哮喘患者需要长期联合用药治疗(见表3)。对于经过系统治疗症状控制仍不理想者,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1.诊断方面:要论证诊断是否正确。2.治疗方面:应检查药物的依从性和使用方法是否正确。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不按照医嘱用药者超过30%。吸入药物使用不正确是常遇到的问题。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门诊病人中超过50%的患者吸入方法不正确。详细的指导和反复检查是保证吸入疗法使用正确的关键。3.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联合用药是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为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应该注意:⑴急性发作期或开始治疗时,应有强化治疗的阶段,使肺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和哮喘症状完全控制,再进入长期治疗的方案。⑵中重度患者,除增加吸入抗炎药物的剂量外,宜联合应用长效b2受体激动剂、小剂量茶碱、吸入m受体阻断剂等药物。联合用药时能明显提高疗效,并可减少单药的剂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近年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长效b2受体激动剂或小剂量茶碱,可增强吸入激素的抗炎作用,但其确切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六、哮喘的教育与管理哮喘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灵活多样的、为患者及其家属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系统教育,提高积极治疗的主动性,提高用药的依从性,才能保证疗效。对哮喘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管理,包括以下6个相关的部分:

1.鼓励哮喘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伙伴关系。

2.通过规律的肺功能监测(pef)客观地评价哮喘发作的程度。

3.避免和控制哮喘促(诱)发因素,减少复发。

4.制定哮喘长期管理的用药计划。

5.制定发作期处理方案。

6.长期定期随访保键。

七、儿童哮喘脱敏疗法

标准化脱敏疗法:脱敏疗法是在确定患者的过敏源后,将该过敏源配制成不同浓度的疫苗制剂,剂量由小到大递增给药,因低剂量疫苗免疫治疗通常达不到临床效果,而高剂量疫苗免疫治疗,则可能引起过强的不良反应。所以,必须通过让患者长期、反复接种疫苗来提高对此类过敏源的耐受性,从而达到控制或减轻症状的目的。此过程需要家长及其患儿有耐性,积极配合,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哮喘病的治疗”相似的文章

更多>>

哮喘疾病

一、血液常规检查。 可有嗜酸粒细胞增高,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二、痰液检查。 如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痰涂片 ,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病原菌诊断及指导治疗。 三、呼...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