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心肌炎

心肌炎患者的饮食护理方法

时间 : 2015-11-23 13:41:24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心肌炎患者的食疗方  1、竹笋肉片:竹笋120克,切丝,瘦猪肉1加克切成片,用花生油爆炒,食用。  2、菊花鲤鱼汤:鲤鱼1尾,开膛洗净,略油煎后,加白菊花25克,枸杞15克及水,炖熟后分次吃肉喝汤。  3、丹参猪心汤:党参15克,丹参10克

心肌炎患者的食疗方

1、竹笋肉片:竹笋120克,切丝,瘦猪肉1加克切成片,用花生油爆炒,食用。

2、菊花鲤鱼汤:鲤鱼1尾,开膛洗净,略油煎后,加白菊花25克,枸杞15克及水,炖熟后分次吃肉喝汤。

3、丹参猪心汤:党参15克,丹参10克,黄芪10克,用纱布包好,加水与1个猪心炖熟,吃肉饮汤,日服1次,可治心肌病,也可用于各类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辅助食疗。

4、灯心竹叶茶:灯心草9克、竹叶6克加水适量煎煮滤汁代茶饮;或沸水沏,代茶饮。1剂/日。功能清心火,利湿热,除烦安神。主治湿热型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

5、红玉茶:红参3克,肉桂5克,玉竹、山楂各12克,黄精10克,炒枣仁15克,炙甘草6克,共加水浸泡,入沙锅煎煮后倾入饮茶容器中;或将诸药置饮茶容器中以沸水沏,代茶频饮。具有扶阳救逆,益气养阴,活血安神功能主治阴阳两虚,瘀血阻络型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

6、乌鸡黄芪粥:乌鸡口服液1支,黄芪1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黄芪水煎取汁备用;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乌鸡口服液及黄芪药汁、白糖,再煮l~2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可补益心气,适用于心肌炎心悸气短、自汗、动则加剧等。

7、猪心小麦粥:猪心1枚,小麦30克,大枣5枚,大米50克,调料适量。将猪心洗净、切片,调味勾芡备用;取小麦捣碎,大枣去核,同大米煮为稀粥,待沸后调入猪心片,煮至粥熟,调味服食。每日1剂,7天为1疗程。功用同上。

8、参枣桂姜粥:党参10克,大枣5枚,桂枝、干姜各6克,大米50克,牛奶及红糖适量。将诸药水煎取汁,同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牛奶、红糖,再煮l~2沸即成。每日2剂,7天为1疗程。可温阳利水,适用于心肌炎心悸自汗、形寒肢冷、水肿尿少、气促胸闷等。

9、猪血参芪附枣粥:猪血100克,党参、黄芪各15克,附子5克,大枣5枚,大米50克,调料适量。将诸药水煎取计,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猪血及调味品,再煮l~2沸,服食。每日2次,7天为1疗程。可健脾温肾,益气养心,适用于心肌炎阳虚水泛肢体水肿,四肢不温,纳差食少,疲乏无力,甚则喘促胸闷,或伴胸、腹水等。

心肌炎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1、采用低热量饮食,以减轻心脏的负荷。在发病初期,每日热量摄入为2092-3347KJ,容量为1000-1500ml。

2、少量多餐,每餐不可太饱,晚餐应尽量少吃。合理的就餐时间:早七点,上午九点,中午十一点,下午三点,晚上六点。

3、应补充蛋白质,膳食宜平衡、清淡和富有营养,保证心肌的足够营养供给,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避免过冷、过热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等。

5、注意钠、钾平衡,适当增加镁的摄入,这有利于防止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

6、心肌病并发左心衰竭者,胃肠道功能紊乱,饮食更应注意。

7、应适当限制盐类,避免使用腌制品或其他含盐量高的食物,每日盐摄入量以2-5克为宜,重度或难治性心力衰竭应控制在每日1克。发病开始的1-2日,可予少量流质,每日6-7次,每次100-150毫升;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半流质或普通饮食。

温馨提示:心肌炎患者要多做出汗的运动,比如跑步,跳绳等等,每天最少运动40分钟。注意不要感冒。要外出的时候,路程不太远的最好骑自行车。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心肌炎患者的饮食...”相似的文章

更多>>

心肌炎疾病

一、心电图:心电图异常的阳性率高,且为诊断的重要依据,起病后心电图由正常可突然变为异常,随感染的消退而消失,主要表现有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 二、X线检查:由于病变范围及病变严重程度不同,放射线...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