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遗精

如何预防频繁遗精现象

时间 : 2015-11-20 14:27:12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未婚或者单身的男性每个月总会有那么几次遗精现象其实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如果出现遗精的次数过多的话就要从生活习惯上找找原因了,男性在未婚之前遗精是正常现象,一般一个月有一到两次的遗精行为。但是如果遗精次数过多,几天甚至是每天一次,这就可能

未婚或者单身的男性每个月总会有那么几次遗精现象其实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如果出现遗精的次数过多的话就要从生活习惯上找找原因了,男性在未婚之前遗精是正常现象,一般一个月有一到两次的遗精行为。但是如果遗精次数过多,几天甚至是每天一次,这就可能是身体或心理出现了一定问题了,遇到这种现象的时候,首先要正式这种情况,克服害羞心理,及时了解情况,找到原因,若是因为疾病的话,要及时治疗。

首先我们要明白,遗精很少发生于12岁以下的男孩,14岁男孩遗精发生率为25%,16岁为55%,18岁为70%,20岁为75~80%,到45岁至少有90%的男子在某一境遇下出现过遗精。所以,青春期男孩的大多数迟早会发生遗精,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频繁遗精的预防措施

1、戒除“自慰”。

“自慰”乃是自己对自己外生殖器的频频刺激所造成。有的人因受外界性刺激的影响,常于夜寝时摩擦自己的外生殖器,有的是于夜寝前看描写有关性挑逗之类的读物后,大脑兴奋而抑制不住自己要动手去玩弄自己的外生殖器,久之而成瘾的。经常自慰者,不但易造成阴茎尿道感染,而且还会出现精神不振,精力不足,工作、学习中“走神”而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必须戒除!

2、要加强思想上的自我调节和修养。

坚持参加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也可在入睡前在床上或床下做些俯卧撑、仰卧起坐之类的锻炼,借此调节大脑的注意力。只要有信心、有毅力,方法得当。不正常“遗精”是完全可以克制的。

3、注意自己的睡眠状态、睡姿及外力刺激。

睡觉时盖被子不可裹挟太紧,特别不宜挤压着外生殖器入眠。有的人喜欢穿兜得紧崩的三角内裤睡觉,甚至还错误地认为,兜紧生殖器靠外力强压住,也许就可避免遗精,事实上,这反而更容易引发梦遗,因外力挤压而刺激生殖器发生频繁梦遗是常见的。正确的睡眠就应尽可将身体放宽松自然,睡姿多取侧卧式,但不能将全身蜷缩一团。

4、注意性器官卫生,经常清洁外生殖器,除去包皮垢,勤换洗内裤,不穿紧身衣裤。

5、防止遗精过于频繁要确认识频繁遗精的问题,不要为此背上思想包袱。过分顾虑重重,反而会导致遗精次数增多,造成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

6、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防止遗精过于频繁要建立正常与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建立婚后正常的性生活频率,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驱散集中于性问题上的注意力,尽力将自己从沉湎在有关性的问题中解脱出来。

温馨提示:想要预防过分遗精现象,患者朋友们首先要先正视这个问题,积极寻找原因,不要过分紧张,否则只要让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让某些青春期少年陷入自卑心理。要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现象,只是过程出了偏差,及时去医院寻求帮助即可恢复正常。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遗精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如何预防频繁遗精...”相似的文章

更多>>

遗精疾病

直肠指诊、前列腺B超、精液常规及前列腺液检查可助病因诊断,以明确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前列腺感染,出现上述感染后可以增加生殖道的炎性刺激,以诱发遗精,故对于频繁遗精者(一周数次)的患者应该进行上述检查,...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