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耳聋

防治耳聋

时间 : 2015-11-19 15:42:25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bsp; 有人对115位耳聋者进行病因调查,发现因各种中耳炎而引起的耳聋占40%;因药物致聋占20%;其它为突发性耳聋、炮震致聋、先天性聋、脑膜炎和耳部带状疱疹后致聋、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等。 

有人对115位耳聋者进行病因调查,发现因各种中耳炎而引起的耳聋占40%;因药物致聋占20%;其它为突发性耳聋、炮震致聋、先天性聋、脑膜炎和耳部带状疱疹后致聋、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等。按耳聋病因、耳聋性质我们可将防治办法归纳如下:一、彻底消除炎症1.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要彻底治疗。1控制炎症。如属单纯性中耳炎,先以药物治疗为主。最好先做脓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按化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常用药物有2.5%氯霉素滴耳液或0.3%氧氟沙星滴耳液(即泰利必妥滴耳液)。耳分泌物多者,先用3%双氧水清洗,然后滴药液并在耳屏加压,使药液进入中耳,每次浸泡10分钟。检查确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者,则以手术为主。2待炎症消退后,去医院作鼓室成形术。3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鼓室积液者,可行鼓室穿刺抽液或留置中耳通气管。2.预防中耳炎致聋。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者,灰尘、细菌、污水极易进入中耳引起再次发炎或加重炎症。因此要预防感冒,防止污水入耳。2积极治疗鼻、咽部慢性病灶和鼻炎、鼻窦炎等。3非化脓性中耳炎者要检查鼻咽部,如有增殖体肥大者,应予刮除;有可疑病变者,应做病理检查。二、慎用耳毒性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均属氨基甙类抗生素,具有耳毒性。应用这些药物所致的听力障碍一般是不可逆转的。它具有以下特点:1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对上述致聋药物的敏感性也有所不同:有的人长期使用,听力不受影响;有的人极为敏感,一针或几针甚至口服均可致聋,与用药总量不成比例。2可在用药当时或用药后才出现耳鸣耳聋,有的可以先发生于一侧耳,有的则两侧耳同时受累。据估计现在全国有2060余万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并以每年3万人的速度递增,其中药物致聋是一主要因素。因此,如病情需要用耳毒性药物的,则一定要慎用或用替代药物。临床医生要掌握这些药物的应用指征和剂量,切勿滥用或超量。一旦发现患者有耳鸣或听力下降情况应立即停药,并加用血管扩张剂和神经营养药物,对肝、肾功能欠佳者更须慎重。三、及时诊治突发性耳聋对突发性耳聋应及时到医院作检查,以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尽快抢救听力。中药丹参静脉滴注是目前首选药物疗法,可加上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的药物相配合;有条件者可选用克栓酶、泛影葡胺、高压氧等治疗,可使半数以上病人改善或恢复听力。目前对病程较长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仅能改善症状,减轻耳鸣,听力变化不大。若双侧耳聋,可试行配戴助听器。全聋者可根据各自条件到医院做多导电子耳蜗埋植术。预防突发性耳聋,首先要锻炼身体,防止感冒。其次,避免外伤,如炮震伤、噪声伤等。一旦突然发现耳鸣、耳聋,应去医院检查、诊治。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耳聋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防治耳聋”相似的文章

更多>>

耳聋疾病

检查外耳道 及鼓膜 ;进行音叉检查 及纯音听阈测听,以查明耳聋的性质及程度,对儿童及不合作的成人,还可进行客观测听,如声阻抗测听,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及耳蜗电图 等。 听力和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很多,近年来在这方...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