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分期康复

时间 : 2015-11-19 15:18:59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分期康复现代康复2000年第6期第4卷康复护理作者:吴雄妹 郭峰单位:嘉兴市第二医院,浙江嘉兴314000  我院康复科应用综合疗法(牵引、理疗)对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有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分期康复

现代康复2000年第6期第4卷康复护理

作者:吴雄妹郭峰

单位:嘉兴市第二医院,浙江嘉兴314000

我院康复科应用综合疗法(牵引、理疗)对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3.3%。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22~72岁,平均44.2岁,病程从1d~20年不等。所有病例均经临床ct或核磁共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平均住院21d。

1.2护理指导(1)急性期的康复护理:急性期(一般为3~5d)由于患者腰痛下肢放射痛明显,应指导患者卧硬板床休息,双下肢垫1软枕,使屈膝、屈髋以放松坐骨神经的牵拉力,并减少腰椎前凸,张开椎间盘后方间隙。同时卧位可减轻椎间盘的负重压力,但卧床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7d。翻身时做到轴线翻身,减少起床次数,起床时佩带腰围,动作缓慢。(2)缓解期的康复护理患者于神经根症状缓解后一般3~5d后即应进行运动训练,以锻炼背伸肌,臀大肌、腹肌、股四头肌。方法:五点法,以头、四肢支撑过伸法锻炼,患者取仰卧位,以头、双肘、双足为着力点,用力将躯干和下肢离开床面作起伸动作。飞燕点水法患者取俯卧位,两上肢向后伸,两下肢及上胸部同时离床作背伸运动,维持5s后,上下肢及头、躯干轻轻放下贴床休息5s后,重复上述动作。双下肢交替抬腿锻炼,仰卧位,双下肢尽力抬高,以明显疼痛为限。(3)出院指导:一般住院2~3周,症状缓解即可出院。认真做好出院指导对巩固疗效,减少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向病人说明卧硬板床及运动锻炼的重要性及作用,必须每天进行,一般至少应坚持3个月[2]。平时应经常维持正确的坐、立姿势,保持正常的腰椎生理前凸避免弯腰拱背。长时间维持一种姿势者应定时改变姿势或作简单的放松运动,避免腰椎侧弯或扭转时突然用力,携带重物尽量使物体贴近躯干,避免弯腰取物,以屈膝下蹲动作代之。

2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日本iv.naano和t.naano腰背疼手术评定标准[1]。优:症状全部消失恢复工作,11例占24.4%;良:仍有腰背痛不影响日常生活,23例占53.3%;可:症状同前或有轻度改善,8例占17.9%;差:症状加重,3例占6.6%。

3体会

护理质量对疗效的影响十分重要。牵引时护士应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脉搏、呼吸,如有不适及时调整,牵引重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应用温热磁振治疗仪时,以病人感觉舒适为度,因过强反而会使局部淤血,夏季防止皮肤烫伤。运动训练时,护士应在旁边指导,督促,有的病人对运动疗法认识不足,不能坚持或动作不到位影响疗效。运动量由小到大,使身体逐步适应。

参考文献

[1]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82

[2]范振华,周士枋.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472~640

(收稿:1999-12-10)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相似的文章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