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糖尿病

中国人为什么容易得糖尿病

时间 : 2015-11-17 16:14:12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世界上除了瑙鲁人和印第安人外,我们中国人恐怕最容易得糖尿病。    瑙鲁人十个有九个胖,百分之三十的人有糖尿病,是世界之最。非洲毛里求斯华人的糖尿病患病率高达20%。统计显示,美洲印第安人和华人糖尿病发病率是白人的两倍以上。这些瑙鲁人、印第

世界上除了瑙鲁人和印第安人外,我们中国人恐怕最容易得糖尿病。

瑙鲁人十个有九个胖,百分之三十的人有糖尿病,是世界之最。非洲毛里求斯华人的糖尿病患病率高达20%。统计显示,美洲印第安人和华人糖尿病发病率是白人的两倍以上。这些瑙鲁人、印第安人和华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饮食以高碳水化合物(糖和淀粉)为主。瑙鲁人喜欢吃糯米、喝可乐;我们中国人今天爱吃的土豆和玉米,就是从印第安人那里传来的。

不过,如果饮食以天然碳水化合物或粗粮全麦为主,糖尿病并不会大规模爆发。粗粮全麦的血糖指数并不过高,而且营养较丰富。真正的杀手是精制碳水化合物,例如糖、精粉和白米。瑙鲁人在过去没有糖尿病,但在二战结束时,引进可乐等垃圾食品后不到二十年,糖尿病大规模爆发,发病率曾经高达60%。美洲印第安人在过去基本上没有糖尿病,但在大量食用高糖高碳垃圾食品后,糖尿病如期而至。中国从19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淀粉加工日益精细,并引入高糖垃圾食品和包装饮料,到2000年代糖尿病层出不穷。

二十年前,中国人几乎没有肥胖和糖尿病,何以今天迅速泛滥成灾?难道我们的基因变了?不可能,一个种的基因不可能在几十年内发生根本变化!是生活方式变了。事实上,肥胖和糖尿病基本上是生活方式病,主要是饮食方式病!

为什么你母亲有(2型)糖尿病,你容易得糖尿病呢?是因为你们的饮食结构相似,她吃什么,就给你吃什么,吃出来的!科学家发现,只要给老鼠吃足够多的糖,它就会得糖尿病。所以,我们每个人只要摄入过量的精制糖和淀粉,一二十年后都可以得糖尿病;这个现象叫做“克理威20年法则”。

据第一军医大学估计,中国目前至少有四千万以上糖尿病人,世界上数一数二。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估计,中国大约有一亿人血糖不正常。其中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人群约六千万左右,当中每年有10%,即六百万人,转换为糖尿病。因此,中国每天新增糖尿病人超过一万六千,而且越来越年轻化。

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报告发现,中国人糖尿病前期人群转化为糖尿病的危险居世界前列,高达10%,是世界平均值(5%)的两倍。

中国大城市的糖尿病发病率(例如上海10%)已经超过美国(6.3%)。未来二十年,中国糖尿病将迅速向城镇扩散,并最终到广大农村大规模蔓延。如果不进行干预,2025年整个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将可能高达20%,糖尿病总人口可能增加到3亿。

中国糖尿病人每三个不到一个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如果你确诊得了糖尿病,首先你并不孤独,其次你不用惊慌。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露卡素营养食疗法可以使你象正常人一样生活。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中国人为什么容易...”相似的文章

更多>>

糖尿病疾病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