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5-11-17 15:53:20 来源:放心医苑网
大家谈“禽”色变,甚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 2005年秋季以来,禽流感的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人类感染禽流感的病例也不断增加。禽流感几乎成了如今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大家谈“禽”色变,甚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
大家谈“禽”色变,甚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2005年秋季以来,禽流感的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人类感染禽流感的病例也不断增加。禽流感几乎成了如今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大家谈“禽”色变,甚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为此,本刊专访了流行病学专家黄建始教授,他告诉我们:
问:流感疫苗已经问世,为什么人们还是对流感流行如此担忧
答:流感病毒通常每年都有一次小的变异,因此人类每年要制造新的流感疫苗来对付小变异。流感病毒与流感疫苗的关系就像是锁和钥匙,有锁才能配钥匙,也就是说知道了是什么病毒才能制造出有针对性的疫苗。世界卫生组织从1948年成立开始,就设立了很多监测点,形成流感的监测网络。东半球每年2月流感专家们聚集一起预测这年秋冬将会出现的新流感病毒,根据这个建议,制做新的流感疫苗。即使预测得不很准确,因为是小变异,疫苗也能对人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经过一系列小的变异以后,流感病毒会有一个大的变异,造成流感的大流行,大变异常常是专家无法预测的。甲型流感病毒自1918年世界大流行后已发生了5次大变异。分别出现在1933年、1946年、1957年、1968年和1977年。最近的一次大变异距今已有近30年了,所以科学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流感病毒的大变异即将出现。流感病毒大的变异来了,所有人对新病毒都没有抵抗力,尤其是弱势群体如老人和儿童,抵抗力较差,患流感后容易产生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1918年发生的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大流行,死亡人数在两千万到四千万之间。这就是人们对流感如此恐慌的原因。
问:为什么此次禽流感疫情不但影响面大,而且引起了医学专家及全社会的重视
答:以前人们并不知道禽流感会不会传染给人类,1997年中国香港首次出现了2例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病例,此后,荷兰、中国等国家都陆续出现。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出现大流行要满足4个条件:①人对禽流感病毒没有免疫力;②禽流感病毒可以传染给人类;③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会死亡;④人与人之间出现互相传染。目前,前3个条件都已满足。第4条是最危险的一点,但是至今还没有发生。以前科学家怀疑禽流感病毒变异有两种可能:一是人类同时患上禽流感和人流感,两种病毒在人体内“结婚生子”,杂交出可在人类之间传播的新流感病毒;二是不会出现在人类之间传播的病毒。2005年10月,科学家发现有证据出现第三种可能性,就是禽流感病毒不需要和人流感病毒杂交,直接变异成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病毒,这是造成现在紧张气氛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2005年夏在我国青海发现一大批候鸟死于禽流感。候鸟患上禽流感,意味着它们可以把禽流感病毒带到世界各地,造成在世界范围流行。这两个原因加剧了整个社会对这次禽流感疫情的不安。
问:在今天的形势下,是否还会出现像1918年一样的流感大流行
答:我认为不会。现在人类的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没有大规模战争;医疗条件提高,有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世界各国政府间加强合作。这些条件说明,今天的情况与1978年完全不同,即使流感大流行来了,也不用恐慌,绝不会出现1918年的状况。
问:面对整个社会的紧张状态,现在是否有好的办法预防禽流感
答:最大的恐惧是恐惧本身,重要的是不要被不科学的信息所误导。比如说,现在有些媒体报导,禽流感病毒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那么很多人以为禽流感疫苗很快就可以制成了。其实,任何一种疫苗的临床试验都至少要分三期。第一期只是对其安全性的评价,第二、三期才涉及对其有效性的评价。进入临床一期,只能证明其安全无毒;而要评价其有效性,还要进行二、三期试验。因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非常少,所以这种试验尚无法进行。现在的临床试验只是为了开发一种能力,以备在禽流感病毒变异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疫苗。所以不要过度夸大疫苗和药物的作用。对于可能出现的禽流感和大变异流感病毒造成的流感大流行,在短期内是没有疫苗的。流感病毒出现大变异以后,其疫苗也至少要经过几个月时间才可能生产出来。
盲目相信药物、疫苗,或者一味恐慌,只会贻误“战机”,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健康水平。最好的“疫苗”就是健康教育。人的健康水平包括掌握健康知识的水平和身体健康水平,人们应该了解禽流感与流感的基本知识,了解怎样保持个人和环境卫生,了解基本的预防知识,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及时获得健康的信息,是应对禽流感的关键。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