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鼻炎

引起鼻炎的病因你了解多少

时间 : 2015-11-12 15:23:18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虽然我们对于鼻炎再熟悉不过了,但又有多少人了解它是怎么引起的呢,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帮助患者治疗。世界上的万物的生长都需要呼吸,更何况我们是高级的人类的,我们呼吸最直接的器官就是鼻子,假如鼻子出现了问题的话或者呼吸不够顺畅,是不是让人感觉

虽然我们对于鼻炎再熟悉不过了,但又有多少人了解它是怎么引起的呢,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帮助患者治疗。世界上的万物的生长都需要呼吸,更何况我们是高级的人类的,我们呼吸最直接的器官就是鼻子,假如鼻子出现了问题的话或者呼吸不够顺畅,是不是让人感觉很痛苦的呢?今天我们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引起鼻炎的病因吧!

局部病因

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而演变成慢性鼻炎。

由于邻近的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或畸形,致鼻发生通气不畅或引流阻塞,如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慢性扁桃体炎或腺样体肥大等。

鼻腔用药不当或过量过久形成药物性鼻炎(RHINITISMEDICAMENTOSA),常见于久用滴鼻净之后。

全身病因

长期慢性疾病,如内分泌失调、长期便秘、肾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等,而致鼻粘膜长期或屡发性充血或瘀血

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A或C。

烟酒过度可影响鼻粘膜血管舒缩而发生障碍。

长期服用利血平等降压药物,可引起鼻腔血管扩张而产生似鼻炎的症状。

内分泌疾病或失调: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引起鼻粘膜水肿。妊娠后期和青春期,鼻粘膜常有生理性充血、肿胀。

环境因素

在有水泥、烟草、煤尘、面粉或化学物质等环境中的工作者,鼻粘膜受到物理和化学因子的刺激与损害,可造成慢性鼻炎。温湿度急剧变化的环境,如炼钢、冷冻、烘熔等车间工人,也较易发生此病。

预防鼻炎的正确方法有什么呢?

1.注意饮食。尽量少吃精加工的食物,尽可能少吃糖类,避免高油、高热量。可以多食用能降低过敏概率的食物。过敏的人不要喝冰水,以免刺激诱发过敏。每天吃乳酸菌食品(酸奶),可缓解包括花粉症在内的过敏性鼻炎症状。

2.多运动。进行体育运动提高免疫力。夏季可以游泳,可以训练身体适应冷水、湿度和温度,提高肺活量。

3.找出过敏原,并远离过敏原。不养狗不养猫,不用地毯,常洗被单,尤其是棉质家纺用品勤洗勤晒,用湿布擦洗家具。还不行?做个过敏原测试,有时可以找到过敏原。

4.注意环境卫生。室内保持通风,降低湿度,消除室内霉菌也是重点。入夏,南方人多是尘螨过敏,故开空调前最好先清洗干净。

5.保持鼻黏膜湿润。可以自制鼻喷剂(盐+苏打水)或者使用蒸气熏鼻;冷水洗脸能增强机体对温差的适应能力,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症状;热水泡脚可提高鼻黏膜温度,减轻鼻腔对过敏原攻击的早期反应。

6.做鼻子保健操。穴位(风池、百会、太阳穴、应堂穴、晴明、迎香)按摩能增加脏腑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舒缓过敏症状。

综上所述,上述的具体内容我们讲解了引起鼻炎的主要的病因和预防鼻炎的正确的方法,希望上述的这些因素能够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一旦患上疾病的话,一定要及时不要延误最佳的时机,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中来!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引起鼻炎的病因你...”相似的文章

更多>>

鼻炎疾病

1.前鼻镜检查:这种检查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鼻粘膜色泽和形状及分泌物性质和存在部位判断鼻炎的类型。急性鼻炎初期粘膜鲜红充血,有粘液性分泌物。慢性鼻炎粘膜暗红,下鼻甲前端有时呈桑堪状,分泌物为粘脓性。变态反...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