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5-11-12 15:22:07 来源:放心医苑网
耳鸣分为四类,你知道吗?根据耳鸣的哪些症状可以分为四类呢?你了解吗?来看看下面内容的详细介绍: 耳鸣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症状,据国外统计数据显示,耳鸣发病率可高达人群的15-20%,据统计我国的耳鸣患者超过1亿,而且至少有4千万人受耳鸣的严重
耳鸣分为四类,你知道吗?根据耳鸣的哪些症状可以分为四类呢?你了解吗?来看看下面内容的详细介绍:
耳鸣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症状,据国外统计数据显示,耳鸣发病率可高达人群的15-20%,据统计我国的耳鸣患者超过1亿,而且至少有4千万人受耳鸣的严重困扰,生活质量下降,需要得到医生的帮助;有100万患者因耳鸣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并伴有严重的心理障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环境和噪声污染的加剧等原因,耳鸣的发病率还会逐渐升高。
例如:著名音乐家贝多芬28岁时开始听力明显减退,在他以后的音乐创作生涯中是痛苦的,不仅耳聋逐渐加重,而且伴有头痛及持续性的严重耳鸣,他的耳鸣为混合声性质,包括噪声、哨声、鸣声甚至喊叫声,这使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得不用棉球塞住双耳来对付强噪声与嘈杂的环境,可以想象作为音乐家的贝多芬耳鸣给他带来无比的痛苦。
耳鸣让我们听起来是一种可治可不治的小毛病,但是耳鸣如果不及时或彻底治疗也会引起很严重的并发症。
耳鸣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声、电刺激条件下,人耳主观感受到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耳鸣是发生于听觉系统的一种错觉,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经常出现耳鸣现象的人更要注意日常家庭护理,避免接触强烈的噪声,放松心情,避免使用加剧耳鸣症状的药物。长时间的噪声接触,会导致耳鸣,减少噪声源或佩戴防护耳罩、耳塞等保护耳鸣患者的听力。注意不要长时间、大音量使用随身听耳机。耳鸣的并发症及一些前期的症状表现。
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在身体疲劳状态时也容易使耳鸣加重。因此适当调整工作节奏,放松耳鸣患者的情绪,转移对耳鸣的注意力都是有益的。耳鸣患者由于其他疾病就诊时,不要忘记告诉医师患有耳鸣,因为有些药物会使已有的耳鸣症状加剧。吸烟可以使血氧下降,而内耳毛细胞又是一种对氧极其敏感的细胞,所以缺氧会对毛细胞造成损害,加重耳鸣。我们来介绍一下耳鸣的种类。
耳鸣的种类:
耳朵接受外界声音刺激,在耳朵里产生听到声音的感觉,这是正常的听觉功能。而如果外界根本没有发生声音的音源,但主观上却感到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就是耳鸣。耳鸣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可发生在多种情况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生理性耳鸣。在身体内部,血管搏动、血液流动、肌肉收缩、关节活动、呼吸运动等,都会发生微弱的声音,其中距耳较近者,就会感觉出这种声音。平时由于外界有较强的声音,把这种微弱的声音掩盖了,而没有感觉出来。但如果走进隔声室或在安静的深夜,有时就会感觉到耳内有微弱的响声,这就是生理性耳鸣。
第二种是传导性耳鸣。此种耳鸣的原因是听觉系统的传导部分发生障碍,如外耳道肿胀、堵塞、鼓膜穿孔、内陷、中耳炎症、粘连、硬化等。传音障碍降低了听取外界声音的能力,减弱了其掩盖体内所发生声音的作用,使之能感觉出来,而成为耳鸣。再有,通过骨导传入耳内的声音,由于传导障碍,向外逸散渠道受阻,而提高了耳内声音的感觉,成为一种以低频为主的,象刮风似的呼呼响声。我们自己可以试试,用一只手捂住耳朵,就感到耳内轰轰的响声,这就是典型的传导性耳鸣。
第三种是神经性耳鸣。原因是听觉系统的感音神经部分发生障碍。当内耳听觉感受器有病,如药物中毒、噪声外伤、美尼尔氏病等;听神经和听觉中枢遭受外伤或发生炎症、中毒、缺血、肿瘤等;以及颅内各种病变影响到听神经或听觉中枢时,都会出现耳鸣。这种耳鸣多为高频性蝉鸣或刺耳的尖声。有些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耳鸣,如高血压、低血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而影响供血、某些疾病的毒素的影响、精神紧张、焦虑等引起的内分泌失调等。在生活方面、休息不好,失眠后也会有耳鸣出现。还有一些耳聋,用当前的医疗技术条件尚搞不清楚其原因或在临床方面检查不清楚的,称为原因不明性耳鸣。
第四种是客观性耳鸣。耳鸣是主观的感觉,但有一种搏动性耳鸣是别人也可以听到的,这叫作客观性耳鸣。此种耳鸣与主观性耳鸣不同,它确实有音源,但音源不在外界,而是本人耳部附近的体内。一种音源是中耳内的小肌肉或咽部肉挛缩发出的声音;另一种音源是血管搏动的声音。在正常情况下血管搏动的声音是感觉不出来的,但是当血压升高搏动声提高,或向外逸散受阻,或发生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等疾病时,血管的搏动声就构成了耳鸣。
上述内容介绍了耳鸣分为四类,大家现在应该了解耳鸣可以分为那四类了吧,希望以上内容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望大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