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恶心

呕吐的中医认识

时间 : 2015-11-12 15:09:23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呕吐病名可追溯到《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灵枢·经脉》中称"呕"、"呕逆"。汉代张仲景最早提出"呕吐"之名,其《金匮要略》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专篇论述,并首次提出"干呕"之名。金代李东垣认为"声物兼出谓之呕"(即有声有物),"物

呕吐病名可追溯到《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灵枢·经脉》中称"呕"、"呕逆"。汉代张仲景最早提出"呕吐"之名,其《金匮要略》有《呕吐下利病脉证治》专篇论述,并首次提出"干呕"之名。金代李东垣认为"声物兼出谓之呕"(即有声有物),"物出而无声谓之吐"(即有物无声),"声出而无物谓之干呕"(即有声无物)。其实呕与吐多同时发生很难分开,后世一般并称为"呕吐"。

有关本病的分类,戴思恭《证治要诀·呕吐》指出:"有寒呕、有热呕、气呕、痰呕、吐食呕、吐血、吐虫尤、恶心、干呕。"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呕吐》将呕吐分为虚实两大类。清代张璐《张氏医通·呕吐》曰:"呕吐,其类有五,一为邪传少阳,一为寒邪伤胃,一为热邪传里,一为坏病胃虚,一为阴寒内拒。

病因病机方面,《内经》对呕吐发生的原因有较多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认为火、热之邪上逆可致呕吐。《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则责之寒邪内扰。《内经》还认为呕吐与肝、胆、脾有密切关系,如《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是肝所生病,胸满呕逆"。《灵枢·四时气》云:"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素问·厥论》曰:"太阴之厥,则腹满腹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如此辨证地看待呕吐的病因病机,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隋代巢元方《请病源候论·脾胃病诸侯·呕吐候》指出:"呕哕之病者,由脾胃有邪,谷气不治所为也,胃受邪气则呕"(呕哕候),说明呕吐的发生是由胃受邪气所致,又指出"若风邪在胃则呕。膈间有停饮,胃内有久寒,则呕而吐"(呕吐候),进一步说明呕吐的发生,既可因外邪犯胃引起,也可由内伤引起。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呕吐叙论》中云;"呕吐虽本于胃,然所因亦多端,故有寒、热、饮食、血、气之不同,皆使人呕吐",指出呕吐的多种成因。杨士瀛《仁斋直指方·呕吐》也强调:"呕吐出于胃气之不和,人所共知也。然有胃寒,有胃热,有痰水,有宿食,有脓血,有气攻,又有所谓风邪入胃。"朱丹溪重视痰火,《丹溪心法·呕吐》指出见有"胃中有火与痰而呕者"。明代虞抟对呕吐的病因阐述较为全面,且重点阐明了脾胃与呕吐的密切关系,《医学正传·呕吐》曰:"外有伤寒,阳明实热太甚而吐逆者;有内伤饮食,填塞太阴,以致胃气不得宣通而吐者;有胃热而吐者;有胃寒而吐者;有久病气虚,胃气衰甚,闻谷气则呕哕者;有脾湿太甚,不能运化精微,致清痰留饮郁滞于中上二焦,时时恶心吐清水者。"明代张景岳提出实邪和因虚而致呕吐,《景岳全书·杂证谟·呕吐》:"所谓邪实者,或暴伤饮食,或因胃火上冲,或因肝气内逆,或以痰饮水气聚于胸中,或以表邪传里,聚于少阳、阳明之间,皆有呕证,此皆呕之实邪也。所谓虚者,……必胃虚也。"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呕吐哕》提出"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致呕吐之说,值得借鉴。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呕吐的中医认识”相似的文章

更多>>

恶心症状

一、体格检查 注意血压、呼吸气味,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胃肠蠕动波与肠型、腹块、肠鸣音、振水音等。必要时做神经系统、前庭神经功能与眼科检查等。 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进行血常规、尿...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