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胃癌

消化不良如何诊断?

时间 : 2015-11-05 11:47:50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消化不良如何诊断?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症候群,几乎每个人都曾被消化不良困扰过,因此对于消化不良的诊断,医生们已经是很有经验了。但是,很多时候,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会预示着严重的疾病,这就需要临床医生注意加以重视和鉴别。  一、要重视肿瘤家族史,

消化不良如何诊断?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症候群,几乎每个人都曾被消化不良困扰过,因此对于消化不良的诊断,医生们已经是很有经验了。但是,很多时候,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会预示着严重的疾病,这就需要临床医生注意加以重视和鉴别。

一、要重视肿瘤家族史,年龄40岁以上作为参考,但应密切结合临床。比如家族中有胃癌病史,年龄又超过40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则需要高度警惕,进行相关检查排查肿瘤性疾病。

二、对于有明显情绪因素和心理障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有关检查,对于明确病情,及早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三、如果病人无上述情况,且一般情况良好,或以往已经接受过有关检查,最近症状又有复发,或暂时不能接受有关检查是,可以采用经验性治疗。经验性治疗应结合消化不良的症状特点及症状与进餐的关系,推测其可能的病理生理基础。

四、健康人的消化间期胃十二指肠运动表现为mmc,其中mmmiii期常见,但餐后胃内食物分布异常。餐后胃底松弛损害或对扩张的感觉异常可能与早饱有关。约50%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十二指肠对机械性刺激高度敏感,可以解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食量虽少,但容易产生上腹饱胀症状。

五、十二指肠动力紊乱引起的十二指肠酸清除能力降低与恶心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空腹时常常出现症状可能是mmc活动异常,包括mmciii期出现次数减少、mmciii期动力减弱及十二指肠胃反流等,这些可以解释有些病人空腹时就有症状,餐后症状不减轻甚至加重。这时患者常常不敢多进食,以免加重症状。注重进餐和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有助于判断分析消化不良病人的病理生理基础,即是酸相关性疾病还是动力相关性消化不良。

六、食物可以缓冲胃酸,使胃ph升高,所以可以减轻胃酸刺激症状。如果病人空腹时上腹部不适、容易饥饿、疼痛或发胀,进食后可以缓解症状,则很可能是酸相关性疾病,也就是通俗的说,胃酸过高或对胃酸高敏。

七、如果病人进餐后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早饱和上腹胀等症状,空腹时症状缓解或无症状,或者空腹时有症状,但是进餐后会加重时,应该注意有无过多或不当饮食,以致出现胃消化负荷过重或出现不符合胃消化生理的情况。

八、如无食物因素,餐后出现症状或症状加重可以视为胃动力障碍相关性消化不良。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疾病或功能性消化不良。

九、对于以上情况可以选则抑酸剂或抗酸剂治疗酸相关性疾病,选用抗动力剂治疗胃动力障碍相关性消化不良。服药时间为2周,如果症状减轻或消失,则进一步支持以上诊断,如果无效,则建议进一步检查。

以上内容是对“消化不良如何诊断?”的简单介绍,希望对患有消化不良的朋友们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消化不良方面的内容,请登录有问必答网进行提问,我们有专业的医生为您解答。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消化不良如何诊断...”相似的文章

更多>>

胃癌疾病

(一)胃肠X线检查 为胃癌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不同充盈度的投照以显示粘膜纹,如加压投照力双重对比等方法,尤其是钡剂,空气双重对比方法,对于检出胃壁微小病变很有价值。 1.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 在适当加压或双...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