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鼻出血

如何治疗小儿鼻出血

时间 : 2009-12-10 10:48:36 来源:39健康网

[摘要]

研究祖国医学用中药制剂治疗小儿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辨证施治,运用攻下法,补益法治疗鼻出血。结果:服药后效果极佳,一直未复发。结论:用中药治疗小儿鼻出血既经济又治本。

  鼻出血即鼻中出血,临床特征为血从鼻孔而出,可见一侧或双侧。大多数出血前没有特殊感觉,是中医血证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反复发作,时发时止,缠绵不愈。大多数出血量较少,多能自止。极个别患者出血量较大。现代医学需做鼻腔填塞或激光治疗。中医认为鼻出血多为火热迫血妄行所致。其中以肺热、胃热、肝火为常见,另有少数患儿可由正气亏虚血失统摄引起、总结起来,可归纳为肺胃热盛,脾不统血,阴虚火旺三型,根据笔者临床经验,主要讲述肺胃热盛、脾不统血两型的中医治疗。

  1 肺胃热盛型

  1.1 症状

  口鼻干燥、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口渴欲饮、苔黄、脉滑数有力、血色鲜红,病程一般较短。

  1.2 治则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1.3 方药

  黄芩10 g、黄连5 g、栀子5 g、淡竹叶5 g、白茅根15 g、藕节15 g、生地黄10 g、牛膝8 g、仙鹤草15 g、生甘草5 g。便秘甚者加大黄通腑泻热。口渴欲饮阴伤较甚加玉竹、石斛养胃生津。血不止者,加三七面或云南白药冲服。

  1.4 方解

  此方中黄芩苦寒清热,主清肺及大肠之火热,使热清火平,其血自宁,黄连大苦大寒,擅长清泻胃火,二药合用清肺热、泻胃火,为方中君药,栀子其性苦寒,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缓缓下行,擅长清中焦之火,与竹叶清上焦之热助君药以泻肺胃实火,为方中臣药。以上苦寒之品同用,恐有伤阴耗血之弊,故用生地黄养血益阴、凉血清热,祛邪而不伤正气,是为佐药。白茅根清热凉血,藕节、仙鹤草收敛止血,牛膝引血下行,亦为方中佐药。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方中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效。

  1.5 典型病例

  患者,男,7岁,连续2年都是暑期鼻出血,间断发作2周,每周1~2次,伴面色红赤、口鼻干燥,夜寐不安、大便秘结,数日一行,小便黄、舌尖红、苔黄厚、脉滑数,辨证为肺胃热盛,治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用药:黄芩10 g、黄连5 g、炒栀子3 g、竹叶5 g、白茅根15 g、藕节15 g、生地黄10 g、牛膝8 g、仙鹤草15 g、熟大黄5 g、生甘草5 g。

  患儿服药5剂,每日大便1次,仍稍秘结,遂去熟大黄,改大黄3 g(后下),大便泻下,服完3剂后,大便3次,量多、味臭。患儿自觉周身舒适,服药后未见鼻出血。去掉大黄继续连服7剂,未见鼻出血,诸证皆消,可停药。嘱咐患儿尽量在饮食方面注意,特别是暑期禁食辛辣厚味之品,宜食清淡、含维生素、纤维素丰富之品。以后1年未出鼻血。此类患儿临床较为多见。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有余便是火,由于小儿不注意饮食,遇到喜爱食品易贪食,导致大量食物积滞胃肠,郁而化火,火热炎上,灼伤血络而见鼻出血;再次小儿容易外感时邪,入于肺卫与胃热相结合,亦可使火热上雍鼻窍,热迫血行,溢于脉外而见鼻出血。因此,本型为实证,热证治疗时必然采用清热泻火为大法,佐以凉血止血。用药时注意通腑热药的应用,注患儿初用熟大黄服5剂后大便虽下但仍干,故改用生大黄,结果大便一日3次,且量多,使热随腑气下通而去,因而鼻血再未出现。

  2 脾不统血型

  2.1 症状

  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舌淡苔薄、脉弱,此型病程多长,鼻血量少色淡,发作频。

  2.2 方药

  党参10 g、山药10 g、白术5 g、茯苓10 g、白茅根10 g、藕节10 g、仙鹤草10 g、生地黄10 g、牛膝8 g、生麦芽8 g、甘草5 g加减。纳呆甚者加砂仁、佛手,以芳香醒脾开胃,便溏甚者加苍术以健脾燥湿。

  2.3 方解

  方中党参味甘性平,常补中益气,调和脾胃;山药其味亦甘,作用和缓,既能补气,又可养阴,补而不滞,平补脾胃为方中君药,白术甘苦甘温,具芳香之性以燥湿,甘温以补中,芳香醒脾之品,茯苓淡渗利湿,滋补心脾而益肺;生麦芽健脾益脾,生发胃气,为方中臣药;毛根、藕节、仙鹤草止血敛血;生地养阴;牛膝补肝肾,活血祛瘀,为方中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以为使药。全方健脾益气,补中养胃,以壮后天之本,使其统血摄血令血行其通,鼻出血自止。

  2.4 典型病例

  患者,女,5岁,鼻出血3年,时发时止,鼻血量少,色淡,伴见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经查3次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均正常。舌淡苔薄白,脉弱,辨证为脾虚失键,统摄无权,治宜补中益气,健脾统血。药用:党参10 g、山药10 g、白术5 g、茯苓5 g、苍术5 g、藕节10 g、仙鹤草15 g、生地黄10 g、生黄芪10 g、生麦芽10 g、甘草5 g。

  患儿服药7剂后,食欲增加,又服7剂,精神好转,面色转润,期间有3次鼻出血,出血量均较少,很快止住,又服7剂,其症状均消失,故停药,以后一直鼻未出血,此型也是临床常见型。虽然每个患儿症状有轻有重,但脾虚不能统血致血出血是其主要病理表现。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腑脏娇嫩,形气未充,脾为后天之本位于中焦主运化传输,主统血,血由脾统摄随气运营脉中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将营养物质带到各个脏腑以滋养之,脾虚统摄无力,则血无所主,溢于脉外,鼻出血为其中之。本型的特点还表现伴有脾虚症状,治宜兼顾用药,应具体情况酌情选用药物剂型及服药方法。

  总之,鼻出血虽为小病,亦应引起足够重视,并积极治疗。中医辨证施治,内服配合外用,也是临床治疗鼻出血的较好方法,供临床参考。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如何治疗小儿鼻出...”相似的文章

更多>>

鼻出血疾病

通过前鼻镜检查 不能发现出血部位,如出血不剧,可行后鼻镜或光导纤维鼻咽镜 检查,鼻窦内出血,血液常自鼻道或嗅裂流出,除了寻找出血点外,并作必要的全身检查(测量血压 ,血常规检查,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测定,毛...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