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埃里希体病

埃利希体病

时间 : 2009-12-08 00:41:17 来源:www.myyao.net

[摘要]

中文名:埃利希体病 英文名:ehrlichiosis 别 名:埃里希体病;埃利希氏体病;埃利希菌病 ..

中文名:埃利希体病英文名:ehrlichiosis别 名:埃里希体病;埃利希氏体病;埃利希菌病概述:人类埃利希体病(humanehrlichiosis)是由埃利希体(Ehrlichia)经蜱传播所引起病原体侵犯单核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在细胞质里形成桑葚状包涵体。患者突然发病,症状酷似落基山斑点热,少见皮疹。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伴肝细胞损伤和肝功能异常。如有严重并发症可引起死亡。因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与立克次体病相似,有人将其归入斑点热类疾病。流行病学:人类埃利希体病(humanehrlichiosis)也称无斑疹落基山斑点热,病原体是恰非埃利希体(E.chaffeensis)健康搜索,1986年在美国阿肯色州发现。1954年日本从一例单核细胞增多症样患者中分离出Ehrlichiasennetsu病原体,但尚未在远东以外地区证实。目前仅见于美国,与动物埃利希体病犬株(E.canis)血清学有交叉反应。病因:埃利希体目前已发现有10余种,使人类致病的主要有E.canis、E.phagocytophiliaE.sennetsu和E.risticii。尤其E.canis可引起犬类严重的全血细胞减少。1986年,健康搜索在美国发现一例埃利希体病患者,在其单核细胞质内发现桑葚状包涵体,患者血清与犬型埃利希体有凝集反应且效价逐步升高对外周血液的单核细胞进行涂片染色可辨别这种病原体,它成串位于细胞质但靠近细胞膜,直径约0.2~1.5μm,并集合成簇,状似桑葚。它同时在变异革蜱(D.variabilis)体内已分离证实,这种蜱也是传播洛杉矶斑点热的媒介。1949年在美国还发现一种埃利希体病,其包涵体是在粒细胞内(而E.chaffeensis包涵体是位于单核细胞内),故命名为人粒细胞埃利希体病(humangranulocyticehrlichiosisHGE)。因此使人致病的埃利希体至少有两种。发病机制:蜱传埃立克体是通过蜱的叮咬进入人体内,经微血管或淋巴道进入有关脏器。经免疫组化分析,发现查菲埃立克体主要存在脾、肝、骨髓和淋巴结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器官和组织。查菲埃立克体主要侵犯单核巨噬细胞中,偶有淋巴细胞但不侵入多核白细胞。该病原体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生长繁殖,直接引起宿主细胞损坏,或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应答,使免疫细胞释放出各种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介质,导致组织损伤、灶性坏死及肉芽肿形成等。在骨髓中,可见骨髓肉芽肿形成,骨髓增生及巨核细胞增生;在肝脏健康搜索,形成环状肉芽肿及局灶性肝坏死;在肺脏可见广泛性肺泡损害间质性肺炎及肺出血。存肾脾心、肝、脑、脑膜肺等脏器的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但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嗜吞噬细胞埃立克体群(包括人嗜粒细胞埃立克体)主要侵犯骨髓前体细胞,在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中生长繁殖使中性粒细胞的黏附、游走吞噬及杀菌能力降低,并影响淋巴细胞,使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及增生减少,抗体产生减少。致使患者易发生机会性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由于单核-巨噬细胞相对增加,外周血细胞在脾、肝、淋巴结中破坏也会增多,致使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传染性单核细胞埃立克体主要侵犯单核-巨噬细胞,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及正常和非典型淋巴细胞增加等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病理特征,动物感染发现有明显脾肿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4×109/L),淋巴细胞绝对数降低(<1.5×109/L中数为0.41×109/L)。血小板减少,(49~75)×109/L。肝功能异常在病程第1周末即见ALT和AST升至高峰,90~583U/L。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中可见桑葚状包涵体。其它辅助检查:目前暂无相关资料>单核细胞>标准碳酸氢盐>淋巴细胞>血小板临床表现:潜伏期约12~14天,患者临床表现与落基山斑点热几乎很难区别。均突然发病,寒战高热常伴缓脉(<90次/分),头痛、肌肉疼痛、恶心、呕吐乏力、不适。体检无明显体征。约20%由恰非埃利希体感染的患者出现皮疹,但HGE感染的患者无皮疹。皮疹呈多种形态,有斑疹或丘疹,或斑丘疹、出血疹,或红斑常见于胸部、腿部和手臂皮疹约在发病5天后出现。自然病程平均7天(3~19天)老年患者易成重症。重症患者可出现肾衰竭脑膜炎昏迷、DIC,甚至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造血细胞再生障碍,血液成分分离破坏(即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不及时可致死亡。并发症:严重者因血小板减少并发DIC而导致肺部及消化道出血,急性肾衰竭和呼吸衰竭。诊断:根据患者去过本病流行地区,有蜱叮咬史或进入多蜱地区的流行病学资料,同时伴有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异常数据,白细胞涂片染色如见桑葚状包涵体可进行诊断。免疫荧光检查和PCR测埃利希体抗体或DNA,可进行确诊健康搜索。鉴别诊断:临床上除与落基山斑点热容易混淆外,还应和科罗拉多蜱咬热(Coloradotickfever,CTF)及莱姆病进行鉴别。CTF是由呼肠病毒科考蒂病毒(coltivirus)经蜱传播,流行于美国西部。起病突然,有寒战高热,可有相对缓脉、恶心但无呕吐白细胞减少约半数患者在起病2~3天后体温下降,症状大多消失。1~2天后,又开始发热,体温更高,症状更重。热型呈马鞍状健康搜索,称“鞍背热”,类似登革热。由于有典型热型,临床上不难鉴别莱姆病也系蜱传,为包柔疏螺旋体感染临床上有典型的移行性红斑,白细胞不减少,血小板也不降低可资鉴别。治疗:早期应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在1~2天后退热,且预后良好。多西环素100mg每12小时1次,共两次,然后100mg,1次/d,至少连用至热退3天以后。也可以四环素500mg,1次/d;或氯霉素500mg,1次/d。不需应用肝素,因为全血细胞减少等症状可在抗生素治疗控制症状以后很快消失。预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健康搜索,少数出现并发症、预后较差。预防:预防以防蜱灭蜱为主。更多..相关资讯文库埃利希体病的更多相关内容:
关键词: 埃利希体病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埃利希体病”相似的文章

更多>>

埃里希体病疾病

1、血液学和肝异常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肝功能异常,特别是转氨酶升高.血清学试验和PCR可以帮助早期诊断。 2、病原分离鉴定。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