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单纯红细胞再障性贫血

清热解毒丸

时间 : 2009-12-08 02:18:04 来源:www.zhong-yao.net

[摘要]

[药物组成]大黄、地丁、蒲公英、连翘、甘草、防风、荆芥、黄芩、木通、地黄。

[功能]清热解毒,消风散肿。

[主治]用于湿热蕴毒证之发际疮(毛囊炎)、玫瑰糠疹、风疹、麻疹等。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6g/次,2次/d;小儿酌减。

[注意事项]1.阴性疮疽,或脾胃虚寒者禁用;2.孕妇忌服。

[制剂规格]水丸剂:每50粒重3g。

牛黄解毒丸
【组成】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等。
【功能】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用于上焦实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头晕目赤,牙龈肿痛,耳鸣口疮,大便不通。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如果便秘或平素胃寒者应慎用。本品可致过敏、剥脱性皮炎、多形性红斑性药疹、全身花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吐泻,尿频急,严重时可致过敏性休克。过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消化道出血,胃粘膜损害,肝功能损,膀胱炎,血小板减小,单纯红细胞再障性贫血,有报告曾因长期服用致成瘾。
【用法及用量】口服:大片每次2片,小片每次3片,每日2~3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重0.4g,瓶装。牛黄至宝丸
【组成】连翘、栀子、大黄、芒硝、石膏等。
【功能】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主治】胃肠积热引起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口燥咽干、大便燥结。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9g。牛黄醒清丸
【组成】牛黄、麝香、乳香(制)、没药(制)、雄黄。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痈疽发背,瘰疬流注,乳痈乳岩,无名肿毒。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本品不宜多服、久服避免引起砷中毒。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g,每日1~2次。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患在上部,临卧时服;患在下部,空腹时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瓶重30g。清开灵
【组成】胆酸、水牛角、黄芩甙、金银花、栀子等。
【功能】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主治】温热病引起的发热,神志不安,及小儿惊风等症。
【注意事项】偶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皮疹,大泡性表皮松懈型药疹,体温升高。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0~20ml,每日2~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肌内注射:儿童每次1~2ml,成人每次2~4ml,日1~2次;静脉滴入,用量遵医嘱。
【剂型及规格】注射液:肌注,每支2ml。静滴,每支10ml。口服液:每支10ml。冲剂:每袋3g。清咽片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口咽干燥。
【用法及用量】每次4~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重0.5g。紫草油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适用于因热毒壅聚体肤,或邪自外来,或自内发。症见:皮肤红赤肿,燎浆水疱,或患处痛如火灼,或肤生疱,顶白根赤,尚未成脓,舌红脉数。
【注意事项】冻疮患者不可用;凡疮溃脓已成,或脓已溃者不可用。
【用法及用量】外用:涂患处,每日涂药2~3次。
【剂型及规格】油剂:每瓶重100g。紫金锭(散)
【组成】山慈姑、红大戟、千金子霜、五信子等。
【功能】避秽解毒,开窍止痛。
【主治】用于湿温时邪引起的神昏目眩,呕恶泄泻,以及小儿痰壅惊闭。外用治痈疽疔疮、肿核结毒等。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每次0.6~1.5g,每日1~2次,温开水磨服或捣碎冲服。
【剂型及规格】锭剂:每锭重3g。猴耳环消炎片(胶囊)
【组成】猴耳环干浸膏。
【功能】抗菌消炎。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胃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以及肺炎,支气管炎等。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儿童剂量酌减或遵医嘱。
【剂型及规格】片剂。阑尾消炎片
【组成】金银花、大青叶、败酱草、蒲公英、鸡血藤等。
【功能】抗菌消炎,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急、慢性阑尾炎。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0~15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重0.25g,相当于含原药材1g。新清宁片
【组成】熟大黄等。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主治】用于内结实热,喉肿,牙痛,目赤,便秘,下痢,感染性炎症,发烧等症。
【注意事项】服药后尿液为深黄色。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用于便秘,临睡前服5片即可;3岁以上每次服3~4片,每日3次;3岁以下,每次不少于2片,每日3次。
【剂型剂规格】片剂:每片相当生药0.3克,含总葸衍生物不低于7mg,每瓶50片。鼻咽清毒冲剂
【组成】野菊花、苍耳子、党参、七叶一枝花等。
【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止痛。
【主治】用于热毒壅盛所引起的鼻咽癌放疗后,鼻流浊涕、鼻塞不通、鼻出血、头痛等症。
【注意事项】禁烟酒、忌辛辣。身体极度虚弱者慎用。
【用法及用量】冲服:每次20g,每日2次,或遵医嘱。30天为一疗程。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20g。野菊花栓
【组成】野菊花浸膏。
【功能】清热解毒,抗菌消炎。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
【用法及用量】肛门给药。
【剂型及规格】栓剂:每盒10枚。烧伤药膏
【组成】黄芩、黄柏、栀子、苦参、大黄等。
【功能】清热解毒,收敛止痛。
【主治】烧伤引起的红肿疼痛,溃烂流水,久不收敛。
【用法及用量】外用:用消毒药棉擦净患处,软膏涂于患处。
【剂型及规格】软膏:每盒10g。桂林西瓜霜
【功能】消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肺胃火热、虚火上炎所引起的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
【注意事项】忌烟酒、辛辣食物。
【用法及用量】用消毒棉签蘸药粉少许(0.3g)涂患处,或吹患处,或口含,每日数次。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瓶3g。珠黄散
【组成】珍珠、牛黄。
【功能】清热解毒,化腐生肌。
【主治】用于热盛所引起的牙龈、咽喉红肿疼痛、溃疡,口舌生疮等症。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腥、热之物。
【用法及用量】内服或外用。外用取少许,吹于患处,每日2~3次。内服,每次06g,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支10g。活血解毒丸
【功能】解毒消肿,活血止痛。
【主治】用于脏腑毒热,气血凝结引起的痈毒初起,乳痈乳炎,红肿高大,坚硬疼痛,结核,疔毒恶疮,无名肿毒。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忌食辛辣厚味。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g,每日2次,温黄酒或温白开水送服。【剂型及规格】糊丸:每100粒重约5g,每袋6g。复方胆通片
【功能】清热解毒,消炎利胆。
【主治】胆囊炎,胆道感染等。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复方青黛丸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化瘀,祛风止痒。
【主治】急性进行性银屑病。
【注意事项】偶可引起过敏反应,如猩红热样药疹,过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中毒,缺血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血,急性肝功能损害,药物性肝炎,阴道不规则流血等。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袋6g。京万红
【组成】地榆、栀子、大黄、冰片、穿山甲等。
【功能】清热解毒、止痛消肿、活血生肌。
【主治】烧伤、烫伤(红肿起疱、疮面溃烂)。
【注意事项】(1)偶有皮肤过敏。(2)宜阴凉干燥处贮藏。(3)宜清淡饮食,忌油腻、鱼虾类发物。
【用法及用量】外用:每日1~2次。具体用药量与次数视伤口情况而定。
【剂型及规格】油膏剂:每瓶10g、30g、50g、500g。金莲花片
【组成】金莲花。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感冒,乳蛾,喉痹,牙痛,热淋,泄泻,痢疾,疮疖肿毒等。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
【剂型及规格】糖衣片:每片相当于金莲花1.5g。金鸡胶囊
【功能】清热解毒,健脾除湿,通络活血。
【主治】子宫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2~4粒,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胶囊:每粒0.35g。季德胜蛇药片
【组成】七叶一枝花、半枝莲、蜈蚣等。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毒蛇、毒虫咬伤,咬伤后及时用药,疗效更佳。
【用法及用量】口服:被毒蛇咬伤后,首次20片,捻碎后用烧酒30ml,加等量温开水送服,以后每6小时服10片,至患者蛇毒症状明显消失为止。外用:本品用水调外搽伤口周围。被毒蛇咬伤后在服药的同时,立即将伤口挑破,以引流排毒。
【剂型及规格】片剂:每片重0.3g。拨毒生肌散
【功能】拨毒生肌。
【主治】痈疽已溃,久不生肌,疮口下陷,常流毒水。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不可内服。
【用法及用量】外用适量,撒布患处,或以膏药敷之。
【剂型及规格】散剂。青黛散
【组成】青黛、甘草、硼砂、冰片、薄荷等。
【功能】清热解毒,止痛敛疮。【主治】邪气热毒上冲,熏灼口咽引起的口疮舌肿,牙龈出血,龈肉腐烂,乳蛾红肿,咽喉肿痛等。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食物,病情重者应配合全身用药。注意口腔卫生。本药具有挥发性,应密封保存,时间不宜过久,以免降低药效。
【用法及用量】外用:先用淡盐水或洗必泰等具有消毒作用的药液漱口后,将本药喷撒于患处,每日3~5次。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瓶15g装。连翘败毒丸
【组成】连翘、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栀子等。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疮疖溃烂,灼热流脓,丹毒疮疹、疥癣痛痒。
【注意事项】凡阴虚火旺者应慎用,感冒忌服。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6g,每日2次。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50粒重3g,也有10粒重1g者,每袋装9g、18g。如意金黄散
【组成】姜黄、大黄、黄柏、苍术、厚朴等。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阳证疮疡肿毒初起,脓未形成,局部红肿坚硬、灼热疼痛。
【注意事项】(1)经多年临床验证,均无明显毒副作用,偶有皮肤过敏。(2)阴证类疾病:如乳岩、瘰疬、无名肿毒。证见畏寒、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濡、疮面流清稀分泌物等出现一系列阴证者、均不适宜使用。(3)本药宜阴凉、干燥处贮藏。
【用法及用量】用散剂加适量醋或香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2~3次。若脓熟将溃,则中央脓头处不敷,以利脓液外溢。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袋15g。妇炎平胶囊
【组成】蛇床子、苦参、苦木、冰片、薄荷脑。
【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抗菌消炎、杀虫止痒。
【主治】用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宫颈炎,外阴炎等炎症。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月经期至经净3天内停用。使用时宜放于阴道深处,如放置过浅或阴道分泌物过少,影响疗效。在此情况下,可去掉胶囊一头再行放入。
【用法及用量】外用:每次1~2粒,睡前洗净患部,置入阴道内,外阴炎可打开胶囊将药粉撒涂于患处。一般以10天为一疗程,必要时可连续使用,患者可自行使用。
【剂型及规格】胶囊剂:每粒0.28g,每盒12粒。冰硼散
【组成】冰片、硼砂、朱砂、玄明粉。
【功能】泻火止痛,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心脾积热所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红肿,口渴口臭等症。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油腻食物,虚寒性溃疡不用。吹喉偶可引起荨麻疹。
【用法及用量】吹敷患处,每次少许,每日数次。
【剂型及规格】散剂:每瓶装3g。西黄丸
【功能】解毒散结,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痈疽疮疡,多发性脓肿,淋巴结炎,寒性脓疡,淋巴结核,乳腺炎,乳腺癌等症。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厚味。孕妇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3~6g,每日1次,温黄酒或白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瓶装3g、9g、15g。白花蛇舌草注射液
【组成】白花蛇舌草。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胆囊炎,阑尾炎。
【用法及用量】肌内注射:常用量每次2~4ml,每日1~2次。
【剂型及规格】注射剂:每支2ml。生肌玉红膏
【组成】甘草、白芷、当归、紫草、血竭等。
【功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痛。
【主治】痈疽疮疖,乳疮发背,疮疡肿痛,溃烂流脓,浸淫黄水。
【注意事项】外用药,切勿入口。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用法用量】外用:涂抹患处。
【剂型规格】油膏:每盒装12克。三黄片(散)
【组成】大黄、黄芩、黄连。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适用于三焦热盛、湿毒蕴结而腹痛,下痢,胃热心烦,大便秘结;湿热黄疸,或痈疖肿疡等证。(1)湿热痢: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肛门灼热,小便黄赤,舌苔腻微黄,脉滑数。(2)便秘:热秘而大便干结,口臭唇疮,面赤身热,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滑实。(3)吐血:胃中积热,逆乘于胃,脉络损伤而致腹胀闷,甚则作痛,吐血鲜红或紫黯,或夹有食物残渣,便秘或大便色黑,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4)痈疖疔疮:局部红肿热痛,或面红目赤,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注意事项】过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血尿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服6~9g,7岁以上小孩服成人1/2量,3―7岁服1/3量。一般用温开水送服,治出血症宜凉开水送服。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水丸剂:每30g约500丸。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止血生肌。
【主治】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等各类痔疮。以及肛裂,肛门周围湿疹、瘙痒等。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用法及用量】外用:便后或每晚睡前使用,每日1~2次。
【剂型及规格】尖咀形铅锡软膏管包装。每支装10g。小金丸
【组成】麝香、木鳖子、制草乌、枫香脂、乳香等。
【功能】散结消肿,化瘀止痛。
【主治】用于阴疽初起,肿硬作痛,瘰疬瘿瘤,无名肿毒。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丸内含五灵脂,不可与参剂同服。
【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0.6g;病重者每服1.2g,每日二次,温水送下。
【剂型及规格】糊丸剂:每粒0.6g,每瓶4粒;每粒0.06g,每瓶40粒。五福化毒丸
【组成】水牛角浓缩粉、连翘、青黛、黄连、玄参等。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痈。
【主治】用于各种外邪内毒引起的口腔溃烂生疮,牙龈腐烂,痄腮,发颐,颜面丹毒。
【注意事项】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甘腻之品,油炸水产等动火发物。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
【剂型及规格】蜜丸:每丸重3g。毛冬青注射液
【组成】毛冬青。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消炎止痛。
【主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脑血栓。
【用法及用量】肌内注射:每次2ml,每日1~2次,小儿遵医嘱酌减。
【剂型及规格】注射剂:每支装2ml,含毛冬青提取物40mg。六神丸
【组成】牛黄、冰片、蟾酥、明雄黄、麝香。
【功能】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热毒盛所引起的咽喉肿痛,吞咽不利,或骤然失音,全身表现发热或身壮热,口渴引饮等症。
【注意事项】本品含剧毒药,需按量服用,不宜多服,孕妇忌服,忌食辛辣食物,疮疖疮面化脓溃烂者,不可外敷。
【用法及用量】将药放在舌心中间噙化后,徐徐咽下或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每次小儿1岁1粒,2岁2粒,3岁3~4粒,4~8岁5~6粒,9~15岁8~9粒,成人10粒。外敷可取10粒,用开水或米醋少许溶成糊状,每日数次敷搽。
【剂型及规格】微小水丸:每100丸粒重0.3g,瓶装每支30粒。乙肝清热解毒冲剂
【功能】清肝利胆,解毒逐瘟。
【主治】肝胆湿热型,急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初期或活动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用法及用量】开水冲服,每次2袋,每日3次。
【剂型及规格】冲剂:每袋重6g:12g。

九一提毒散【组成】石膏(煅)、红粉(水飞)。【功能】拔毒排脓,去腐生肌。【主治】疮疡痈疽溃后,脓出不畅,根脚漫肿,腐肉不去,新肉难生,疼痛不止。(1)痈肿:患处皮肤红赤肿,灼热疼痛,继而成脓破溃,出脓黄白稠厚而不畅,伴恶寒发热,口渴,便干,舌苔黄腻,脉洪数。(2)有头疽:患处初起即有粟粒状脓头,红赤肿,灼热疼痛,继而溃破,形如蜂窝,小者形若莲房,大者盈尺若盆,脓出不畅,腐肉不去,伴发热恶寒,口渴心烦,脉象洪数。(3)疔疮:其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钉丁,逐渐蔓延,疼痛剧烈,顶白根赤,破溃后脓出不畅,伴发热恶寒,口渴溲赤。(4)瘰疬破溃期:好发于颈部、耳前、耳后、颌下、锁骨上窝及腋下。流出清稀黄脓,夹有如豆腐渣样干酪样物质。形如鼠道、横竖串行,创口肉色灰白,久不收口。伴有潮热,咳嗽,盗汗,面色苍白,头晕,精神疲乏。【注意事项】(1)对汞剂过敏者忌用。(2)本品为拔毒祛腐之剂,凡疮疡腐肉已除,脓水已净者不宜再用。(3)本品专供外用,禁止口服。靠近眼、口等处慎用。(4)凡肌薄无肉处不能化脓,或仅有稠水者忌用。(5)阴凉、干燥处密闭贮藏。【用法及用量】外用:取本品适量均匀地撒于患处,对深部疮口及瘘管,可用含本品的纸捻条插入,疮口表面均用油膏、膏药或敷料盖贴。每日换药一次或遵医嘱。【剂型及规格】散剂:每瓶15g。

搜索供求产品招商人才黄页问答圈子博客论坛服务文章为中药网整理,或来自网络,内容仅供访问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互动交流请进中药论坛!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清热解毒丸”相似的文章

更多>>

单纯红细胞再障性贫血疾病

1、血常规检查 、X线检查、CT扫描。 2、慢性型均应详细检查有无胸腺瘤,必须进行X线胸部后前位,侧位和20度斜位摄片,可检出85%~90%的胸腺瘤,CT扫描的检出率可达到100%。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