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创伤性鼻出血

创伤性鼻出血

时间 : 2009-12-07 22:10:08 来源:baike.soso.com

[摘要]

腾讯旗下知识百科,提供百科服务/知识搜索服务。

  一.全身情况处理

  1.对呼吸道阻塞的处理

  外伤所致的鼻出血应同时注意呼吸道情况可分别轻重缓急适当处理对有呼吸道阻塞者应首先解除

  2.对休克的处理

  对出血剧烈者不宜从容检查此时除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外还要迅速判断是否有出血性休克发生休克后鼻出血常自行停止切不可误为已愈应注意休克前期症状如脉块而细弱焦虑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渴冷汗胸闷等若出血量达500~1000ml应注意保温取侧卧位给氧立即静脉输液收缩压低于11.3kPa(85mmHg)时说明血容量已损失较多应及时输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对估计急性鼻出血量并无参考价值

  3.止血药应用

  止血药对创伤性鼻出血仅起辅助作用安络血止血敏对毛细血管出血有效6-氨基己酸一般对凝血功能障碍者有效维生素K对凝血酶原减少者有效

  二.止血方法

  1.局部药物止血法

  以1%麻黄素生理盐水或凝血质或凝血酶紧塞鼻腔5min至2h渗血较剧者可选用各种止血海绵如淀粉海绵可吸收性明胶海绵氧化纤维素纤维蛋白等浸于凝血酶溶液中对鼻腔无刺激性且易被吸收中药马勃血余炭末海螵蛸槐花白芪及紫球草等经制作消毒可用于鼻腔出血对局部损伤轻病人痛苦小马勃附着力强能加强血小板的破坏有助于血块形成

  2.局部烧灼凝固法

  以1%丁卡因作鼻粘膜表面麻醉或用1%普鲁卡因或1%利多卡因加稀释异丙基肾上腺素局部注射作麻醉及初步止血然后用仪器或药物使出血点或小出血区局部组织凝固以制止出血仪器可用高频电刀双极电凝器电烙器透热器或激光器的聚集光束等;药物可选30%~50%硝酸银50%三氯醋酸或纯铬酸等凝固时以出现明显白膜为主用药时应避免将棉签在粘膜上摩擦或有多余药液流到健康粘膜上还应注意勿在鼻中隔两侧对应部位同时进行凝固以免发生穿孔

  3.堵塞止血法

  (1)前鼻孔堵塞法:为严重鼻出血的首选措施堵塞物为无菌凡士林纱条堵塞应逐渐由后向前由上而下呈折叠式以免纱条坠入鼻咽堵塞纱条应在24h后取出以免发生鼻窦或中耳并发症如需延长堵塞时间则应在堵塞物中加入抗生素粉气囊压迫止血为前鼻孔堵塞的改良方法将附有通气孔的硅胶膜气囊置于鼻腔可能出血部位囊内注气使其扩张以压迫止血

  (2)后鼻孔堵塞法:出血侧鼻腔经前鼻孔堵塞后仍有血流入咽部或由对侧鼻孔涌出者提示出血部位在鼻腔后部此时应行后鼻孔堵塞先将凡士林纱条卷叠成枕形或圆锥形略大于病人的后鼻孔两端各留有约25cm长的双线堵塞时先收敛和麻醉鼻腔粘膜用导尿管由前鼻孔沿鼻底部插入直达咽部将首端从口腔内抽出系上堵塞物上的双线再抽拉导尿管的尾端引出堵塞物的双线即可将堵塞物由口腔送入鼻咽部紧塞后鼻孔另用凡士林纱条进行前鼻孔堵塞(图1)前鼻孔处的双线用纱布卷作固定口咽部所留双线供以后取堵塞物时作牵拉用后鼻孔堵塞一般在24~36h内取出否则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鼻窦炎及颅底骨髓炎

  图1后鼻孔堵塞术(1.将导尿管抽出口外;2.堵塞物的长线系于口外导尿管端;3.堵塞物进入鼻咽腔;4.堵塞物紧塞后鼻孔部分进入鼻腔并行鼻腔堵塞;5.堵塞物的两长线系于前鼻孔纱布卷上以作固定)

  4.动脉结扎法

  如以上方法不能制止严重的创伤性鼻出血则应进行动脉结扎术结扎动脉之前应确定出血的责任血管鼻部的血液供应来源于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两个系统凡出血区位于中鼻甲下缘以上者则为颈内动脉分支出血应结扎筛前动脉;凡出血区位于中鼻甲下缘以下者则为颈外动脉分支出血应予结扎颈外动脉或颌内动脉筛前动脉一般可用丝线结扎或以小银夹夹住结扎后不可切断以免断端缩入骨管内遇扎线脱落时发生眶内出血眼球突出等并发症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创伤性鼻出血 ”相似的文章

更多>>

创伤性鼻出血疾病

通过前鼻镜检查不能发现出血部位,如出血不剧,可行后鼻镜或光导纤维鼻咽镜检查。鼻窦内出血,血液常自鼻道或嗅裂流出。除了寻找出血点外,并作必要的全身检查(测量血压、血常规检查、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测定、毛细血...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