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断指再植

断指再植发病机理

时间 : 2009-12-06 06:05:03 来源:www.shgukeyy.com.cn

[摘要]

1965年Komatsu和Tanlai对l例拇指完全离断再植成功,此例为世界上临床首例断指再植成功。陈中伟等(1969)在放大镜下取得了我国首例断指再植成功。断指再植主要经历了4个时期:20世纪60年代为开创期,70年代为发展期,8

1965年Komatsu和Tanlai对l例拇指完全离断再植成功,此例为世界上临床首例断指再植成功。陈中伟等(1969)在放大镜下取得了我国首例断指再植成功。断指再植主要经历了4个时期:20世纪60年代为开创期,70年代为发展期,80年代为成果期,90年代为提高功能恢复期。【断指的保存和分类】1.保存方法:(1)术前断指保存方法:①冰桶法,将断指装入干燥、密封的塑料袋中,再将此袋装入冰桶内,在袋周装填冰块,盖好桶盖;②冰塑料袋法,将断指先装入可密封的塑料袋中,然后将此袋装入有冰块的塑料袋中,扎闭袋口;③包裹法,在冬季或很短距离转运时可不采用冷藏措施,可用毛巾或纱布包裹断指后,随病人一同送至医院。残端伤口内。2.指骨固定:骨骼清创时骨断端一般每侧需缩短2~3mm,邻近关节的离断.如关节囊完整,应于远离关节侧指骨多咬除一些,靠近关节侧指骨只咬除少许即可,以保关节的完整。对指问关节或拇指掌指关节离断者,均可行关节融合术;对2~5指掌指关节毁损者.可作关节成形术,不能行关节融合术。小儿断指时骨断端每侧缩短1~2mm,骨骼缩短部位在非骨骺区,尽可能保存骨骺,避免做关节融合,部分经关节或经骨骼离断的断指,可在离断平面以近或以远骨干处缩短指骨,然后再植,以尽量保存关节功能和不破坏骨骺。骨关节内固定可采用纵行或斜行克氏针、交叉克氏针、钢丝十字交叉内固定等方法。要求骨断端对合准确、接触紧密、固定牢靠、简便易行。多数学者采用克氏针作髓腔内纵向贯穿固定,此法简便易行,迅速省时。为避免损伤指伸肌腱止点和指背静脉,近节指骨平面离断时,克氏针贯穿固定指骨的出针点应在中节指骨中段背侧;中节指骨中段离断时,克氏针出针点应选择在指端。骨折固定后,缝合骨膜和靠骨面的腱鞘和筋膜,以防止骨端分离和旋转,增加骨折稳定性,减少肌腱粘连的程度。然后再缝合指伸、屈肌腱。3.肌腱修复:一般先缝伸肌腱再缝屈肌腱。伸指肌腱用3—0尼龙线问断8字形缝合即可;在掌指关节和近节指平面离断时,除缝合中央腱束外,还应修复蚓状肌与骨问肌向远端延伸的侧腱束;中节指平面离断时,缝合侧腱束的延伸腱即可。指屈肌腱通常只缝合指深屈肌腱,切除浅肌腱,指深屈肌腱近端回缩力大,牵出后可于断端以近l~1.5cm处横穿一针头,使其不能回缩,屈肌腱缝合,通常采用Kessl。r方法缝合。肌腱对合后可在断端问用7—0线间断或连续加针缝合,以充分对合,增加缝合强度,消灭粗糙面=肌腱缝合时张力调整至手指处于休息位。4.血管修复:精细的血管吻合是断指再植手术成败的关键,原则上应尽可能多地吻合血管。一般吻合2条指固有动脉,2~3条指背静脉,这样才能减少手指变细、怕冷等术后血液供应不充分的症状,增加再植成功的机会。但若能高质量地缝合l条动脉、l~2条指背静脉.断指也能存活。血管缝台前必须对血管的质量做进一步检查,清创,肝素盐水冲洗管腔内血凝块和附着物,若内膜有损伤时则切除之。血管吻合顺序先吻合静脉,再吻合动脉。静脉吻合前,先试行对合若张力大.可在两断端充分游离指背静脉若缺损过大,可取他处静脉移植。断指近端动咏多有回缩,外露较少常需做侧方切口去寻找。吻合动脉时,除常规进行血管清创外,还要检查近端动脉喷血状态,若放松止血带或开放血管夹后,近端动脉呈持续状喷血,一般表示血管良好,可进行吻合,若近侧动脉呈间断状喷血;或搏动无力,仅有少量涌血,甚至无出血.则说明近端动脉有血管痉挛或仍有血管损伤。血管痉挛最常见的原因有:①清创不彻底;②血容量不足;③室温过低,寒冷冲洗液刺激;④麻醉不全,创口疼痛。针对不同原因加以纠正,对顽固性血管痉挛可采用罂粟碱血管外膜下封闭、温热盐水湿敷、牵拉剥离血管外膜、镊尖伸入血管断端机械性扩张等措施,一般均能解除痉挛。吻合动脉最好在止血带或指根部橡皮条控制下进行,也可使用血管夹(小儿断指除外),血管缺损过多,不可在张力下勉强吻合,可在同侧腕部掌侧取小静脉移植修复。断指恢复血液循环表现是:①指腹逐渐丰满,张力明显增加;②皮肤颜色转为红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⑧指体温度变为温暖;④断指远断面出血;⑤指端侧方小切口出血活跃。但在断指缺血时间长,损伤严重或断指保存不当时,尽管断指已获得血液供应,但只表现为指腹张力较高.指端小切口出血,而指温及毛细血管充盈未达到正常情况,此种情况只要术后保温,抗痉挛,扩容治疗几小时即可恢复正常。5.神经修复:指神经在缝合前应将残端再次清创并修剪整齐,然后在显微镜下以90无损伤尼龙线作外膜或束膜缝合,每条神经缝合3~4针,不使神经纤维外露。两侧指神均应修复。如有缺损存在,则应做神经移植。确有困难者,原则上以修复拇、小指尺侧指神经,示、中、环指以修复桡侧指神经为主。6.创面闭合:用温盐水冲洗伤口后,缝合皮肤伤口,进针不宜过深,也不宜过密,以免损伤或压迫深层血管。7.术后包扎与固定:伤口覆盖若干小片凡士林纱布,然后用干纱布交叉重叠包扎伤口,指端要外露,便于观察血运。8.术后处理:(1)一般处理:①病人卧床1周,局部旁照灯照射保暖,室温保持在25℃左右。②术后抗感染,抗凝(右旋糖酐40500mL,2次/d,使用7~10天),抗痉挛罂粟碱30~60mg,肌注,1次/(6~8)h],对症治疗。(2)术后观察内容:①指体色泽;②指腹张力;③指体温度;④甲床毛细血管充盈试验;⑤指体肿胀;⑥指端侧方切口出血试验(必要时观察)。(3)术后血液循环危象的处理:1)动脉痉挛:多发生于术后3天之内,常因血容量不足、疼痛、寒冷、吸烟、精神紧张和小儿哭闹等因素诱发。术后24小时内最为多发。动脉痉挛的临床表现为断指颜色由红润变为苍白,皮温下降,毛细血管反流减慢或正常,早期与动脉栓塞难以区别。处理方法:①更换伤口敷料,去除外在卡压因素。②补充血容量。③加强保温措施,使室温尽快达到25℃左右,局部烤灯或热水袋保暖。④疼痛致痉挛,注射镇痛药止痛,小儿因躁动不安所致,以亚冬眠或适当镇静药使其安静入睡。⑤静注罂粟碱30~60mg。⑥个别顽固性动痉挛者,有时臂神经丛阻滞奏效后可得到缓解。笔者曾遇到2例这样的病人:术后4小时出现动脉痉挛,经上述措施处理仍无缓解,准备手术探查,臂神经丛阻滞后15分钟,断指变为丰满、红润、温暖,遂放弃探查。以后遇到再植时间长者,在麻醉效果不佳或手术完成时,再行臂神经丛阻滞1次。⑦经以上处理观察30~60分钟仍不能缓解者,立即手术探查。术中见动脉痉挛,在血管外膜下注入罂粟碱后,伤口用温热湿盐水纱布外敷;动脉痉挛仍不缓解者,可从痉挛段近段开始对抗牵拉,剥离血管外膜。以上措施仍未解除痉挛者,多因动脉持续或反复痉挛最终导致动脉栓塞,应切除栓塞段,行静脉移植修复血管。2)动脉栓塞:常由血管清创不彻底,血管吻合质量欠佳或吻合口张力过大引起,也可因血肿压迫,指体过度肿胀卡压,局部感染或动脉长时问痉挛所致,再植手指动脉栓塞的多发时间与动脉痉挛大体一致,两者临床表现相似,常难以鉴别。动脉栓塞手术探查适应证:①术后动脉危象,经各种措施处理后,超过30~60分钟仍无血液循环改善者;②断指损伤较重,术中仅吻合l条动脉者;③小儿手指再植术后,对血管吻合无把握者;①撕脱性断指,吻合的指动脉条件差;⑤术后局部出血引起血肿压迫者。动脉栓塞后不宜作探查的几种情况:①伤指未经妥善保存,温缺血超过24小时;②术后伤口感染,继发动脉栓塞;③断指被各种刺激性液体浸泡过;④病人及家属不愿再作榆查;⑤静脉危象继发动脉栓塞。手术探查时,在手术显微镜下检查吻合口蜻况,查明动脉栓塞范围,动脉栓塞时可见动脉吻合口及其附近呈暗紫色,压之有一定硬度,无弹性。剪除栓塞的动脉段.直到健康血管处,再重吻合。若动脉张力较大,难以直接吻合时,取同侧腕掌侧小静脉倒转移植修复:两侧指动脉均应尽量同时修复,以增加成活机会。3)静脉栓塞:临床发生的静脉危象绝大多数是由静脉血栓形成所致,静脉危象发生的原因以吻合质量差、静脉血管清创不彻底,皮肤缝合过紧和指体过度肿胀压迫为主。静脉栓塞应根据致伤原因,离断部位不同而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对于单纯切割伤或电锯伤所致手指中节以近离断,术后3天内发生静脉栓塞,局部无明显感染者,应手术探查,切除栓塞段重新吻合,或行静脉移植修复。凡绞轧性中节中段以远离断伤,局部有感染或术后5日以上发生栓塞者,可采用滴血疗法。滴血疗法:①手指常规消毒后,在指端侧方与甲弧影交界处作一长约0.5cm、深约0.3cm切口,表面敷肝素盐水棉球,让伤口渗血;②也可拔除指甲,在甲床上切成数条纵形小切口,局部敷肝素棉球,让伤口渗血;③以上两者联合应用,根据需要可反复用针尖挑拨切口以维持渗血,若滴血过快过多,可用盐水棉球压迫切口数分钟。根据需要还可全身应用肝素静滴。滴血疗法维持至术后7天左右,待侧支循环建立,此时尽管伤口不再滴血,指端仍保持红色,无明显青紫肿胀。【几种特殊类型的断指再植】断指再植开展30多年来,随着再植技术的进步、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原来认为不能再植的,现已再植成功,在特殊类型断指再植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突破了再植平面的界限,从指根到指尖任何部位均可再植;②突破了年龄界限,从5个月的婴儿到年逾七旬的老人都取得了成功并恢复了较好的功能;③10指完全离断全部再植成功;④突破了离断形态的限制,取得了多平面离断及环形、纵形等各种手指离断的再植成功;⑤通过组织移植手段实现了合并多种组织缺损及复合组织块离断的再植成功;⑥伴有皮肤缺损断指,通过皮瓣的移位或移植,再植断指获得了成功。1.小儿断指再植:是指从出生到12岁以下儿童手指离断进行的再植手术,按其年龄分为: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婴儿期(1个月~1岁);学龄前期(3~7岁);学龄期(7~12岁)。小儿断指再植成功由Tamai等(1974)首先报道。目前小儿断指再植成功的最小年龄为5个月,小儿断指再植的成功率已达到与成人相近的水平(90%以上),而且小儿断指再植后功能恢复优于成人。小儿断指再植与成人相比有其特殊性和较高难度。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组织娇嫩,血管、神经、肌腱纤细,组织辨认困难,血管容易痉挛,小儿断指再植的难度在于小血管吻合技术和小儿治疗不配合,与成人的不同在于骨与关节的处理。其手术特点及再植要点为:(1)清创:小儿指段细小,组织细嫩,血管口径小而壁薄,指骨骨骺应加以保护。清创应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采用最小量清创术,骨骼短不宜过多,对切割性离断可不做指骨缩短,对挤切伤或其他损伤骨缩短应<2㈣,术中还应注意保护骨骺。骨骺保护方法:①除关节部严重损伤外,一般不作关节融合术。②关节处离断,只要关节或骨骺尚完整,予保留;克氏针制动,修复关节囊后行再植,凡关节已损伤,宜缩短伤侧,原则上不坏骨骺。③关节附近离断,缩短骨骼应远离关节端,尽量保留近关节端。④血管缺损时采用小血管移植,皮肤缺损时采用皮瓣移植,以保存骨骺。(2)再植方法:克氏针贯穿固定指骨,吻合血管在放大10~20倍显微镜下进行。(3)术后制动:对小儿断指再植至关重要,由于小儿不能主动配合,手术后患指疼痛及实施各种治疗与护理措施,均可引起哭闹及躁动,易诱发患指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因此术后3~5天内可进行亚冬疗法,必要时对上肢、躯进行石膏固定。2.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手指末节断指系手指于远侧指间关节(拇指为指间关节)平面或以远平面的离断。早期对于末节指离断,多数学者不主张再植,原因在于:①远节手指离断对手的外观和功能影响不大;②小血管吻合技术不过关,操作难度大,失败率高。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末节离断者大部分是年轻人,为了获得手的完整与功能恢复,为了手的美观与社交,要求再植的愿望十分强烈,这一观点已经转变。国内孙峰和和孙雪良(1979)首先报道了末节断指再植获得成功,田万成(1987)获得了指尖离断再植成功,把末节断指再植平面推进到了手指最远端。末节再植的成功率可达90%以上,实践证明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成活后外形与功能均优于该平面以近的断指。(1)末节再植的分区:孙雪良将手指末节离断分为以下3个平面。①远侧指问关节至指甲根平面处离断:指背中央有一根指背静脉可供吻合,为再植的主要部位。②甲根至甲弧影处离断:相当于指腹中部,指端动脉弓附近。寻找动脉、神经后,吻合无困难,此区难以找到指背静脉,有时可找到可供吻合的掌侧静脉,但不少病人仅能吻合动脉,指端作切口滴血或将一侧指动脉与近端静脉吻合。此区尚能施行吻合血管的末节断指再植。③甲弧影以远处离断:相当于指端动脉弓以远的终支,有时尚能吻合动脉,但难以找到可供吻合的掌侧皮下静脉。(2)适应证:①切割或挤切性离断,指端具有完整性;②撕脱性断指,病人要求再植欲望强烈;③多个指端离断,尤其拇指离断;④青年女性或小儿指端离断。(3)手术特点及再植要点:1)清创术:在显微镜下清创,找出指背静脉,必要时要找出掌侧指静脉。2)骨关节与肌腱的处理:远节指骨采用细克氏针贯穿固定即可;远侧指间关节平面离断常规行关节融合术,指伸屈肌腱可不缝合,但能缝合时最好予以缝合,以增强融合关节的稳定性。3)血管神经的修复:可采用顺行法或逆行法再植。吻合两侧或一侧指掌侧固有动脉及背侧l条中央静脉,必要时吻合指掌侧静脉,在甲弧缘附近离断,可在指腹侧找到2~3条动脉弓终末支吻合,指腹侧有时可找到供吻合的掌侧指静脉。在甲弧缘附近的断指再植,仅吻合动脉,指端侧方小切口或拔甲后甲床划痕放血,断指亦可成活。缝合血管时一般不用血管夹.而在指根部用橡皮条捆扎止血。指神经的修复原则:能直接缝合时,两侧指神经均应修复;不能直接缝合时,拇、环、小指应修复尺侧指神经,示、中指应修复桡侧指神经。对指神经撕脱抽出伤,可用交叉缝合或移植修复:4)指尖再植要点:指尖是指甲根部以远的部位,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和人们对审美、社交的要求.此区断指再植的成功率也可高达90%以上。章伟文(1999)经指末节进行显微解剖研究后,认为指罗纹中心是指尖动脉弓的体表投影,动脉弓分支的起始点投影位于指甲半月线处;指尖区背侧难以接到可供吻合的指背静脉,掌侧静脉紧贴皮下,管壁菲薄,拇、示、中、环指静脉在尺侧外径稍粗大,小指的静脉在桡侧稍粗大。指尖再植一般采用逆行法,立用注射针头固定骨骼,尽量吻合指掌侧静脉。3.旋转撕脱性手指离断再植:这类断指曾被列为再植禁忌证。Pho(1979)首先采用血管、神经移位及腱固定方法,获得这类断指再植成功。程国良(1982)对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除采用血管神经移位外,还采用示指固有伸腱移位代拇长伸肌.环指指浅屈肌腱移位代拇长屈肌腱的方法施行再植手术获得成功,并恢复了拇指伸屈和感觉功能,从而把这类断指由禁忌证改为适应证。(1)适应证:主要是拇指旋转撕脱伤,离体指段组织结构尚完整者。(2)手术特点及再植要点:1)动脉修复:动脉从近侧抽出后,抽出段常伴有损伤,绝大多数不能直接缝合,主要通过动脉转位或静脉移植加以解决。①示指尺侧或桡侧指动脉转位法;②掌部动脉弓转位法:拇指尺侧指动脉缺损长度较少时可应用。③静脉移植法:适用于拇指尺侧指动脉缺损较多者。静脉移植的近端可与尺侧指固有动脉、拇主要动脉近侧残端吻合,也可与桡动脉背侧支吻合。这种方法比动脉转位更可取,手术难度较小。2)静脉修复:能直接吻合者则直接缝合。静脉缺损时,可在第2掌骨背侧切取神经与肌腱的同一切口内,将虎口区的Y形或1~2条静脉转位与拇指远断端的指背静脉吻合。3)神经修复:神经缺损长度一般较动脉缺损要多,常采用神经移位修复。①示指尺侧指神经移位法:可部分或全部切断移位。②桡神经感觉支移位法:切口选在第2掌指关节近端桡侧,此区域可找到较粗大的桡神经感觉支。这一方法较示指尺侧指神经移位法副损伤明显减少,应提倡应用。4)肌腱修复:①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②环指指浅屈肌腱转位修复拇长屈肌腱;③拇长屈肌腱原位修复法,清创时彻底清除拇长屈肌腱表面污染物,用剪刀清除腱周组织,将其置回原通道,并从畹部切口中引出,再找出拇长屈肌腱,予以肌肉包埋法缝合。4.多指断指再植:多指离断早期多主张仅再植主要功能指。目前的观点是:尽可能恢复原有手指指数和外形,全植全活,最大限度地恢复手的功能。对于主要功能指(如拇、示、中指)毁损无条件再植,而其他指(如环、小指)仍有再植条件时,可将其移位再植恢复主要手指的功能。1986年1月西京医院首例10指断指再植全部存活。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已有17例10指离断再植全部存活的报道。其手术特点及再植要点为:①多组同时清创,合理搭配技术力量,技术较熟练的手术组先上台,争取时间多再植手指;②手指保存.为减少断指缺血时间,断指清创后放入4℃冰箱内冷藏保存,再植时逐一取出再植;③技术熟练时,一侧离断的多手指各组织的修复,可在同时一次性完成后一齐通血,同步灌注。5.手部多平面离断再植术:手部多平面离断是指腕部以下部位2个或2个平面以上的肢(指)体离断。多平面离断临床有多段离断、多节离断等称谓,国内刘毅(1984)首先报道了3例(4例8段)手部多段离断再植,成活了3指6段。裴国献(1995)结合本单位的一组病例,就此类创伤的命名、分类、再植指征和手术要点等进行了系统阐述。(1)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病人全身情况许可,指(肢)体缺血时间不长,离断的指(肢)体尚完鳘.无明显挫伤及血管神经抽出缺损,预计再植后能够成活并可恢复一定功能者均应再植.主要手指指体节段损伤较重,难以原位再植时,可将完整的次要手指离断节段移位至主要手指再植。2)禁忌证:①全身情况不允许;②肢(指)体结构失去完整性,血管神经和皮肤挫伤严重;③缺血时问长,预计组织已有变性;④离断平面过多,相距过近且刨缘参差不齐。清创后缺损过多,再植后手指长度顺序发生变化,预计再植后外形不佳,效果低劣者(2)手术特点及再植要点:①合理组织手术员,分组清创。②再植顺序,先以对远端平面在“无血状态”下进行再植,然后依次将已再植的远侧节段与近端再植这样不但使术野清洁,而且各段肢(指)体一齐通血,同步灌注。若系腕部、掌部或同时合并指部多平面离断再植时,则可依次从近侧平面向远侧平面再植,通血一个平面,再植一个平面,以减少腕、掌部组织缺血时间。③高质量地吻合每条血管及各个吻合口。④对离断中问组织的处理,若中间段血管、神经、肌腱、骨骼及皮肤较长,无明显损伤者应予保留行分段修复;若中间段较短(<1.5cm),可予舍弃,将远近端的血管、神经、肌腱、骨骼和皮肤直接对接修复;若中间段离断组织挫伤严重或缺损较长时,则采用邻近指相应组织移位修复。邻指难以取材时,则采用游离组织修复。手部多平面离断的骨骼固定,若中问段掌指骨较长,可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若中问段掌指骨较短,则宜采用克氏针纵形贯穿内固定。6.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手指离断同时造成背则或掌侧皮肤缺损并不罕见,若按常规方法再植难以成功;若缩短指骨将明显影响功能长度。王(1986)首先应用微型静脉皮瓣桥接的方法修复皮肤缺损并重建断指血液循环,使5例5指获全部成活。李锦永等(1994)采用邻指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并重建断指血循环再植3例全部成功。采用上述方法为手指掌、背侧皮肤缺损的断指提供了可靠的再植方法,扩大了再植适应证。断指伴指皮肤缺损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前臂静脉皮瓣:适用于手指既有皮肤缺损又有血管缺损者。切取前臂小静脉皮瓣后,修复指背侧时,用皮瓣顺行嵌于受区,指背侧静脉的两端分别与皮瓣中静脉吻合,至少要吻合其中两条静脉,因皮瓣的营养靠静脉血提供;用于指掌侧时,将皮瓣倒置于受区,选用一条指动脉的两断端与皮瓣中的一条静脉吻合,皮瓣中另一条静脉与指掌侧静脉吻合,以利皮瓣成活,有时也将皮瓣中两条静脉分别与两条动脉吻合,皮瓣尽管无静脉回流,也能顺利成活。②手指带血管神经岛状皮瓣:适用于拇示、中指皮肤缺损或皮肤与动脉、神经同时缺损者。在中指尺侧或环指桡侧切取皮瓣,属单纯皮肤缺损时转移至受区缝合即可;需要修复指动脉与神经者,应将皮瓣中动脉与神经的远端与再植手指远端相应血管神经吻合。③示指背侧岛状皮瓣:适用于拇指背侧皮肤缺损。按需要在示指背侧切取带血管神经筋膜蒂的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至拇指背侧皮肤缺损区,皮瓣远端的静脉呵与断指远端的指背静脉吻合。④邻指皮瓣:适用于示、中、环、小指远侧指间关节至指蹼问掌侧皮肤缺损者。⑤拇趾腓侧C形皮瓣:适用于伴有环形皮肤缺损的断指⑥远位带蒂皮瓣。7.断指异位再植重建部分手功能:既往对于前臂远端及腕掌部组织挫灭或缺失,对尚保留几个完好手指的病例按惯例予以截指,部分病例择期作前臂分叉术或足趾移植“再造手”:程国良(1980)把本应遗弃的废指,异位再植于前臂残端,把一指再植于桡骨,另一指或两指再值于尺骨,使它们处于对指位并形成虎口,修复伸、屈指肌腱及神经,前臂的尺、桡动脉分别与远端掌深弓、掌浅弓、指总动脉、拇主要动脉或指因有动脉吻合,并缝合相应静脉以重建血液,盾环,术后经功能练习,使再植于前臂残端的手指能旋转,具有捏握功能,恢复了手的部分功能。8.手指节段缺损足趾组织节段桥接再植:断指经清创后造成相当长一段的指体缺损,若原位再植会导致指体明显缩短而影响其外形及功能的恢复。方光荣、程国良(1993)先后采用第二趾节段及拇趾腓侧半月形旗帜瓣桥接,为小指及拇指有节段缺损的断指再植成功。第二趾节段桥接再植适用于指体较细的手指(如示指、小指),采用拇趾腓侧半月形旗帜瓣移植桥接再植,适用于拇指及主要手指软组织缺损或环形皮肤缺损的再植。9.断指(肢)远位寄生二期再植:对于远端较完整的断指(肢),因病人全身情况不允.许,或近端创伤较重,难于一期施行再植时,可将离断的指(肢)暂时寄养于病人的正常部位建立血液循环。待病人情况好转或近端创面修复,再植条件成熟后再行断指再植,断指可寄养于足背及腹股沟血管等处,断肢可寄养于小腿的胫后动静脉及大腿的旋股外侧动静脉等处。【术后功能评定】2002年3月,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在无锡市召开了全国上肢功能评定标准研讨会,表462为讨论会提出的具体方案,提供在全国范围内试行。

关键字Tags:
关键词: 断指 断指再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断指再植发病机理”相似的文章

更多>>

断指再植疾病

术前需进行常规检查。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