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研究进展

时间 : 2009-12-06 16:03:04 来源:www.100paper.com

[摘要]

急性肺栓塞研究进展

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由多因素所致的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其栓子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在西方国家中,PE是在心血管疾病中引起死亡排名第三位的原因,仅次于冠心病和脑卒中[2]。PE的死亡率变化很大,急性PE伴有心脏骤停的病人死亡率可达95%,而无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病人死亡率<2%。近年来,国外对有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高危因素的病人广泛采取抗凝预防措施,使PE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国内缺乏确切的流行病资料,随着诊断水平提高,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理应受到重视。

一、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在总人口中约为每年0.5‰,<20岁罕见发生,但随年龄增加面明显增高,65-69岁每年发生率为1.8‰,85-89岁每年发生率为3.1‰[4],男性发病率略比女性高1.2:1.0,男性复发率也比女性高[5]。肺栓塞(PE)的死亡率报道数据差异大,诊断PE后,3个月内的死亡率15.3%-28%[6]。美国一项多因素死亡资料分析显示:在1979-1998年之间,在所有42932973死亡人数中,死亡证明书有PE诊断有572773(1.3%),其中以PE为死因有194389(33.9%);由于加强了预防和治疗措施,死亡率显著下降,从1979年1.91/万下降到1998年0.94/万[7]。

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危险因素
理解和认识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将有助于对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的诊断和预防。这些因素包括年龄、环境、病史和遗传因素,见表1。
表1.静脉血栓栓症塞(VTE)的危险因素[1,8,9]

年龄>40岁。

长期卧床,长期坐轮椅,长距离空中飞行,制动。

DVT、PE病史,创伤(尤其股骨骨折),癌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患,高血压,心脑血管意外,急性感染,静脉曲张,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起搏器和心脏除颤导线,怀孕,产后期,肢体局部麻痹,血脂异常,肾病综合征,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贝切特氏综合征(Behcet’ssyndrome)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用药情况:口服避孕药(如他莫昔芬),化疗,抗精神失常药,激素替代治疗,肽咪哌啶酮,静脉药物滥用。

整形外科(尤其全髋和膝关节置换),膝关节镜检查,普外科(尤其癌症病人手术),妇产科和泌尿外科(尤其癌症病人手术),神经外科(尤其脑瘤病人手术)。

凝血因子ⅤLeiden突变,凝血原酶G20210A突变,抗凝血酶Ⅲ缺乏,蛋白C和蛋白S缺乏,先天性静脉畸形。

注:根据文献[1,8,9]修改
三、肺栓塞(PE)的病理生理变化
肺栓塞(PE)的栓子主要源于下肢和骨盆的深静脉血栓,深静脉的栓子脱落后经腔静脉返回右心室,嵌入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血液动力学和气体交换异常。PE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取决于:①栓子的大小、性质、受累血管的大小和范围;②病人原来的心肺功能状况;③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能力。除了机械性阻塞外,急性PE导致肺血管收缩因子释放和缺氧,继发肺血管阻力和右室(RV)后负荷增加。RV后负荷突然增加导致RV室扩张和运动功能减退,三尖瓣返流,最后RV功能衰竭。病人出现RV功能衰竭,则全身动脉压迅速地下降,心脏骤停。RV压力超负荷在心脏舒张期也引起室间隔向左移位致左室(LV)充盈受损;伴随左房收缩,室间隔的左移位导致改变正常血流方向,进一步增加舒张期的LV充盈受损。RV压力超负荷也增高室壁张力,增加心肌氧耗,减少心肌氧供导致心肌缺血(图1)。
引起气体交换障碍的机制包括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增加死腔和右向左分流。动脉血氧不足和肺泡-动脉梯度增大是第二个最常见的气体交换障碍。过度换气引起低碳酸血症和平友好呼吸性碱中毒。高碳酸血症提示存在有大的PE,导致解剖和生理性死腔均增大并损害了每分通气量。

图1.肺栓塞的病理生理变化[8]
四、肺栓塞(PE)的临床表现和预测
PE发病隐匿或突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加之栓子大小、栓塞部位和病人状况等因素的不同,临床表现千差万异,易误诊和漏诊。可以从无症状到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甚至发生猝死。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尤以活动后明显;可出现胸膜炎样或心绞痛样胸痛,咯血为少量,大咯血少见;咳嗽和心悸;大的致命PE时,病人表现为烦燥不安、惊恐、濒死感,甚至于昏厥为唯一或首发症状。部分病人有DVT的症状如患肢痛、肿胀和压痛,但临床上发现存在DVT的症状的病人50-80%,无PE表现,而有PE表现的病人80%无DVT的症状[9]。PE最常见的体征是呼吸急促和呼吸濒率增快,可有发绀;可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变化甚至休克,心脏骤停。肺部可闻及哮鸣音、细湿艋P2>A2。部分患者有DVT体征,如患肢肿大,周径增粗,表面静脉怒张,色素沉着等。
由于PE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不能仅依赖临床来确定,但临床医生可根据上述这些临床表现,结合VTE的危险因素来预测病人发生PE的可能性。目前国外广泛采用,并被认为有效的预测PE评分标准是Wells评分和修正的Geneva评分标准[9],见表2。
表2.预测发生肺栓塞的临床Wells评分和修正的Geneva评分标准

修正的Geneva评分标准

Wells评分标准

年龄>65岁

有DVT或肺栓塞史

1月内手术或骨折史

有DVT或肺栓塞史

最近手术或制动病史

单侧下肢疼痛

心率75-94bpm

心率≥95bpm

下肢深V触痛和肿胀

心率>100/min

DVT的临床体征

除肺栓塞外,临床诊断其他病的可能性小


五、肺栓塞(PE)的诊断
我们已经认识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不治疗的PE有很高的死亡率,而抗凝治疗有发生大出血的可能性,仅用于明确诊断的病人。尽管近年来对PE诊断的非浸入性检测有大的进步,但一些具体病例表现复杂得多,要防止漏诊和误诊,必须有合理的诊断策略,见图2。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PE有重要的排除诊断价值,应在临床可能性评估后进行。临床低、中度可能者为阴性时能可靠地排除TE,一般无须再进行有关特异性检查。对临床评估PTE高度可能患者或可疑大面积PE,无需常规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查,应尽快直接进行加压超声成像(compressionultrasonography,CUS)螺旋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tomographicpulmonaryarteriography,CTPA)
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高危的PE,螺旋CT阴性的病人可选择放射性核素肺扫描检查(Q/V扫描)或肺血管造影。肺血管造影属于有创检查,是PE诊断的金指标,使用指征为非侵入性检查无明确结果或无法得到结果,有极高出血危险的罕见情况(如神经外科术后),肺扫描结果异常或高度可疑,使用溶栓和肝素治疗有禁忌证。

图2.临床可疑PE的诊断策略[10]
六、肺栓塞(PE)的危险程度分级的预测
PE由于栓子大小、栓塞部位和病人基础状况不同,病人的预后差异大。一个能方便使用的预测PE危险程度的分级工具对于指导治疗是有用的,表3。对于低危险程度的PE病人,仅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而对于高危险程度的PE要加强治疗和监控。Aujesky报道了367名诊断明确的PE病人中,危险程度I级死亡率为0%,II级1.0%,III级3.1%,IV10.4%,V24.4%。
表3.肺栓塞病人危险程度分级的预测[11]

慢性肺部疾病

脉搏≥110bpm

收缩压<100mmHg

呼吸≥30bpm

体温<36℃

意识变化(定向障碍、嗜睡、昏睡、昏迷)

动脉血氧饱和度<90%


七、栓塞(PE)的治疗
巨大的栓子栓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左、右分枝处的病人,发生心脏骤停,必须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此时急救药物效果差,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急性肺栓塞研究进...”相似的文章

更多>>

肺栓塞疾病

1、常规实验室检查如胸片心电图血液气体分析血液生化试验必要时可进行纤维支气管镜痰细菌培养等。 2、肺灌注显象。 3、肺动脉造影及核磁共振成象法。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