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5 21:48:49 来源:www.80075.com
摘要目的:本研究对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伴出血患者的临床和内镜特点进行分析。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7年4月共有2 221例患者进行肠镜检查,回顾性分析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伴出血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结果
摘要目的:本研究对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伴出血患者的临床和内镜特点进行分析。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7年4月共有2221例患者进行肠镜检查,回顾性分析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伴出血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结果:11例患者确诊为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伴出血,平均年龄62.5±11.7岁,常见症状为血便(63.64%)、黏液血便(9.09%)、大便干结10例(90.91%),用手协助排便5例(45.45%),肛门痛1例(9.09%),贫血7例(63.64%),输血4例(36.36%)。肠镜下病变主要位于直肠肛管交界处至直肠10cm处,平均6.16±2.29cm。溃疡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多为圆形,个别为不规则形。4例大出血休克老年患者均在3d内确诊后保守治疗成功。结论: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伴出血是临床急症,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直肠出血便血 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533(2007)08-0370-03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非特异性良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以血便、黏液血便、排便困难、便次增多及肛门痛为特点。出血患者中80%为轻度出血,需输血治疗者小于20%[1]。目前国内外文献均认为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常与便秘、直肠脱垂、直肠息肉、脱出型混合痔等疾病相伴随[2~4]。由于发病率低,有时临床又缺乏上述典型表现,易被误诊为直肠癌或炎症性肠炎,导致治疗延误,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4月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共诊断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伴出血11例,其中4例合并出血性休克。现将其内镜及临床表现予以总结、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03年1月至2007年4月我院内镜室共行电子肠镜检查患者2221例,根据临床表现和肠镜、病理结果符合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诊断的有13例。符合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伴出血诊断的有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32岁,平均年龄为62.5±11.7岁。 1.2方法 11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均进行电子结肠镜、大便培养、血常规以及病理学等检查排除直肠肿瘤、感染、炎症性肠病、创伤等疾病。 2结果 2.1临床表现 11例患者中以肠梗阻入院3例(27.27%),住院期间出现血便后3d内行电子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后得到确诊。以血便入院7例(63.64%),黏液血便入院1例(9.09%),所有直肠出血患者中,出现急性大出血伴休克4例。下腹痛4例(36.36%),大便干结10例(90.91%),用手协助排便5例(45.45%),肛门痛1例(9.09%),肛门坠胀感9例(81.82%)。贫血7例(63.64%),输血4例(36.36%)。伴随其它系统疾病者4例(36.36%)。1例患者伴有尿毒症,2例患者伴有高血压、脑梗死,且长期卧床,严重便秘。另1例患者伴有冠心病和糖尿病。 2.2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内镜下表现 病变主要位于直肠肛管交界处以上至直肠10cm处,平均6.16±2.29cm。直肠前壁6例(54.55%),其它部位5例(45.45%)。溃疡最大直径4.0cm,最小直径0.3cm,多为圆形,个别为不规则形。溃疡多边界清,周边轻度充血水肿,上覆白或黄苔。亦可仅表现为直肠黏膜局部粗糙,糜烂充血,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内镜下直肠表现见表1。 2.3病理学改变 与一般溃疡相同,底部多为坏死的肉芽组织,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 2.4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伴失血性休克临床及内镜表现 4例伴急性出血性休克患者均为女性,便血时间0.5~3d,大量血便伴血块,入院前血压均低于11.97/7.98kPa。 2.5治疗及疗效 该病是一良性疾病,故所有患者均先行内科保守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对少量出血患者给予半流质饮食,对大出血患者采取禁食、扩容、输血、止血措施,包括全身应用止血药物,局部应用止血膜压迫止血或凝血酶保留灌肠,每晚1次。根据症状控制情况调整直肠局部用药时间,一般7~10d。11例患者中10例(包括4例大出血休克患者)保守治疗成功,便血停止。1例单发直肠大溃疡(直径4cm)大出血患者3wk后复查肠镜证实溃疡消失。1例伴随尿毒症患者因继发肺部感染、败血症而死亡。 3讨论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是下消化道出血少见病因中的一种,特征性改变是直肠远端孤立性溃疡、红斑、息肉样损害。发病率较低,仅占同期肠镜检查的0.5%(13/2221)。血便、黏液便为最常见症状,血色鲜红,量一般较少,偶有大量出血。Tjandra等[5]统计血便患者占56%~84%,本组血便患者经统计占84.5%,与文献资料相符。引起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出血的可能因素有:1)直肠黏膜内脱垂造成黏膜固有层纤维化,造成缺血、坏死、浅溃疡形成。2)炎症刺激加剧了溃疡的加深,创面扩大,侵及血管造成大出血。3)便秘及过于用力排便或外界暴力如手指入肛协助排便、栓剂药物使用不当而致机械性直肠黏膜损伤。本组病例中即有较多便秘(10/11)及用手协助排便(5/11)患者。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发病年龄最小4.5岁,最大81岁[6],一般认为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中较多见。Tseng等[7]报道,19例急性出血患者的平均年龄71.2±10.1岁,本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2.5±11.7岁。似乎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伴出血以老年患者多见,可能与老年人活动减少而致结肠运动减少及功能紊乱,便秘发生率高[8],多合并直肠脱垂、混合痔有关。本组有4例大出血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76岁,占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患者30.8%,而Thomson等[9]综合报道183例病例,其中1.1%出现大出血,笔者在国内仅见张仁政[10]报道2例青年男性因消化道大出血休克住院治疗。大出血比例较高可能是本组病例数少之故,有待今后进一步积累病例数量。休克患者中3例伴有心血管、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长期卧床2例,而4例患者全部有便秘史及应用直肠通便药物史,可能由于合并血管粥样硬化,血管顺应性降低,进一步加重直肠黏膜缺血导致大出血。同时直肠多发性溃疡患者在大出血组中比例明显高于少量出血者,单发大溃疡也是大出血的易发因素。本组1例单发溃疡直径4cm,肠镜诊断为直肠肿瘤,但病理结果不符,经保守治疗3wk后复查肠镜表明溃疡消失,明确诊断为直肠良性溃疡。 总之,便血是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尤其对于伴有长期便秘史的老年患者,临床诊断要考虑本疾病的可能,早期肠镜和病理检查是诊断及治疗的关键。本组4例大出血休克患者均在入院3wk内得到确诊,为成功救治赢得了时间。本病是一良性疾病,以保守治疗为宜,症状缓解后治疗原发疾病有预防复发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宝华,张胜本.直肠孤立性溃疡综合征[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1,7(4):48-51. 2SnooksS,NichollsR,HenryM,etal.Electrophysiologicalandmanometricassessmentofthepelvicfloorinthesolitaryrectalulcersyndrome[J].BrJSurg,1985,72(2):131-133. 3WomackN,WilliamsN,HolmfieldJ,etal.Pressureandprolapse――thecauseofsolitaryrectaluceration[J].Gut,1987,28(10):1228-1233. 4SimsekA,YagciG,GorguluS,etal.Diagnosticfeaturesandtreatmentmodalitiesinsolitaryrectalulcersyndrome[J].ActaChirBelg,2004,104(1):92-96. 5TjandraJ,FazioV,ChurchJ,etal.Clinicalconundrumofsolitaryrectalulcer[J].DisColonRectum,1992,35(3):227-234. 6Chong.V,JalihalA.Solitaryrectalulcersyndrome:characteristic,outcomesandpredictiveprofilesforpersistentbleedingperrectum.[J]SinMedJ,2006,47(12):1063-1068. 7TsengC,ChenL,TsaiK.Acutehemorrhagicrectalulcersyndrome:anewclinicalentity[J].DisColonRectum,2004,47(6):895-903. 8于漳,苏惠如,张秀兰主编.现代老年科学[M].第一版.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8,322-324. 9ThomsonG,ClarkA,HandysideJ,etal.Solitaryulceroftherectum[J].BrJSurg,1981,68(11):21-24. 10张仁政,王李华,申桂娟.直肠孤立性溃疡综合征并大出血的诊断及治疗[J].大肠肛门外科杂志,1995,1(2):44-45. (收稿日期:2007-07-04)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伴出血11例分析黄 蔚 蔡美珠
Tags:本文来源:本站作者:编辑02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中国论文网上一篇:上一篇:考察台湾安成国际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得到的启示下一篇:下一篇: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