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

时间 : 2009-12-05 17:39:12 来源:www.myyao.net

[摘要]

诊 断:1.诊断在不能解释的难治性贫血应考虑到MDS。骨髓象细胞增生正常或增生活跃并伴病态造血的形态学特征,原始细胞比例<30%可诊断为MDS..

1.诊断在不能解释的难治性贫血应考虑到MDS。骨髓象细胞增生正常或增生活跃并伴病态造血的形态学特征,原始细胞比例<30%可诊断为MDS。对某些呈现巨幼红细胞的病例,应检查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克隆性核型异常可进一步支持诊断。然后,仔细检查血象与骨髓象以做出MDS的亚型诊断

2.诊断标准(1)法、美、英等国协作组分类(FAB分型)诊断标准:①难治性贫血(RA):血象:贫血,偶有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而无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和粒细胞形态可有异常原始细胞无或<1%;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增生并有病态造血现象。很少见粒系及巨核系病态造血现象原始细胞<5%。②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RAS):铁染色显示骨髓中环形铁粒幼细胞占所有有核细胞数的15%以上,其他同RA。③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血象:二系或全血细胞减少,多见粒系病态造血现象,原始细胞<5%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及红系均增生。三系都有病态造血现象。原始细胞Ⅰ+Ⅱ型为5%~20%④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oL)健康搜索:骨髓和外周血中的原始粒细胞及病态造血现象与RAEB相同,原始单核细胞<5%,血中以成熟单核细胞为主且数量>1×109/L。⑤转变中的RAEB(RAEB-T):骨髓中原始细胞20%~30%,余同RAEB。原始细胞包括Ⅰ型和Ⅱ型原始粒细胞Ⅰ型:大小不等,胞质无颗粒核染色质疏松核仁明显,核/质比例大。Ⅱ型:细胞质中有少许嗜天青颗粒,核/质比例较小,核中位,其他同Ⅰ型。(2)国内诊断标准:①骨髓中至少有二系病态造血表现。②外周血有一系二系或全血细胞减少,偶可白细胞增多,可见有核红或巨大红细胞及其他病态造血表现。③除外其他引起病态造血的疾病如红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MDS后再按骨髓及外周血原粒+早幼粒细胞的百分比进一步分RA、RAS、RAEBRAEB-T。FAB亚型中CMMoL已为白血病,不再归入MDS健康搜索。从近年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应用看,MDS诊断仍以应用FAB分型为宜国内标准将原始粒及早幼粒细胞替代原始细胞Ⅰ、Ⅱ型易使诊断中RAEB、RAEB-T所占的比例增加。(3)WHO诊断标准:WHO基于一些病理学家的协助研究提出了MDS的诊断分型标准:①难治性贫血(RA)。②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RAS)。③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此三型与FAB诊断标准相同,删除FABA中RAEB-T和CMMoL二型。此外又增加如下几型。④伴多系病态造血的难治性细胞减少即指那些不伴贫血的具有二系以上病态造血的血细胞减少⑤5q-综合征。⑥不能分类,指不能归纳入上述各型的MDS。

3.诊断标准评析

(1)FAB诊断标准:形态诊断易于掌握普及与预后和治疗相关性较密切缺点是有些临床特殊型别,如低增生MDS、单系减少为主的MDS等未能包涵在内。因而应用FAB标准时尚需注意以下几点。①病态造血不单纯细胞形态,亦包括细胞比例。②周围血原粒比例在FAB分型中,不如骨髓原粒比例重要,诊断MDS需至少2次以上,不同部位骨髓穿刺结果综合判断。③单纯仅凭少数原粒中有Auer小体即定为RAEB-T不够严密④对于少数相对少见MDS要注意其各自特点并应连续观察患者变化再做诊

(2)国内诊断标准:把原粒+早幼粒作为判定分型标准为其不足之处,早幼粒与预后无相关这样不适当地把患者病情估计过重

(3)WHO标准:WH0标准把RAEB-T归入白血病,但其与老年白血病在临床细胞生物学特点及治疗反应明显不同,两者不能等同。难治性多系伴有病态造血的细胞减少,不能分类MDS两型,缺乏生物学、遗传学和临床基础,不能作为独立型别。

(4)IPSS分型标准:综合细胞遗传学、血象、骨髓原粒细胞数三方面判断患者临床病程和预后较全面反映了MDS临床病程与预后相关最紧密,是目前分型标准中最好者,但限于染色体技术在许多单位尚未普及,且需要较熟练的掌握染色体技术的实验室人员,其应用受到限制。在目前条件下,仍以FAB分型较易掌握和普及,推荐基层采用此分型方法,便于资料交流和比较。当然随着对MDS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将来会出现综合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临床多种角度制度的新的分类标准。

鉴别诊断:MDS的典型特征是外周血三系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活跃,骨髓中有一系以上的病态造血表现。具备上述3个特点时容易作出诊断。但10%左右MDS患者就诊时可表现为骨髓增生低下,约1/4患者无明显病态造血表现,此时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其他骨髓增生性疾患鉴别临床上应用的鉴别诊断方法有以下3类:

1.综合判断鉴别诊断的指标包括血清叶酸、VitB12;Coombs,Ham,糖水,蛇毒溶血试验CD55和CD59阴性细胞的检测等有关溶血性贫血的检查;骨髓核素显像;细胞免疫表型;染色体;N-ras基因突变;axl基因表达;造血祖细胞培养等。如血清叶酸VitB12正常,溶血试验阴性而伴有以下指标1项或多项:染色体畸变,造血祖细胞集落生成减少,集簇/集落增加,骨髓核素显像外周及中心造血组织正常或虽减低但伴有多个灶性造血灶,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比例明显增多,N-ras基因突变,axl基因表达增加erb-Aerb-B表达增加等均支持MDS的诊断。

2.连续观察临床病情改变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可有病态造血但在治疗后可消失。MDS患者病程中FAB亚型可以相互转化。大多数情况下按RA或RAS-RAEB→RAEB-T→顺序转化,但亦可由于治疗或其他未知因素作用F由RAEB转为RA或RAS,由RAEB-T转为RAEB或RA。骨髓增生程度亦可以由增生活跃转为增生低下,由增生低下转为增生活跃。骨髓中病态造血亦可由无到有,由有到无。临床上通过连续观察患者病情改变,在除外了其他疾病后,在某一阶段出现典型MDS的特征可确诊。

3.试验治疗经1个月按正规剂量补充叶酸、VitB12而患者无明显贫血改善可基本排除巨幼细胞性贫血。应用雄性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半年以上病情无改善大多不支持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效可能支持溶血性贫血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上述试验治疗并结合其他本病特点,可排除临床上易于与MDS混淆健康搜索的有关疾病健康搜索,从而有助于MDS的诊断。但少数病例鉴别困难,需临床长期随访。

治疗: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迄今为止MDS还没有统一的特异治疗方案。但对于MDS治疗原则的认识已逐渐趋于一致。虽然MDS就其实质来说是一组恶性克隆性疾患转变为白血病的危险性很高但患者的自然临床过程和转归差异极大,真正转变为AML的患者不超过总体的30%。多数患者终其健康搜索一生并未发生白血病转化,而是一直处于顽固性血细胞减少状态。这些患者生活和生命所受到的实际威胁是血细胞减少所引致的生活质量劣化和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贫血性心脏改变等加之,根据现行诊断标准和检测手段所诊断的早期低危MDS,并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其恶性性质因此,MDS的治疗必须个体化地分别决策。对于有明确白血病基本表征的患者,如RAEB-Ⅱ、RAEBT,可考虑采用与AML基本相同的治疗选择,目标是杀灭恶性克隆,恢复正常造血功能。对于大多数病程平稳主要表现顽固性血细胞减少而基本上没有恶性表征的患者,如RA、RARS以及某些RAEB-Ⅰ,则治疗目标应是提高血细胞数量和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对这类患者不宜过早地使用风险很大的强烈化疗手段经验证明,IPSS危度评估、患者年龄以及包括染色体核型在内的血细胞生物学特性检测,对于MDS治疗决策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将已经用于MDS的各种治疗手段分述如下

1.支持治疗贫血严重者定期输用浓集红细胞以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血小板<20×109~30×109/L且出血倾向明显者可输用浓集血小板。合并感染者有指征地使用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辅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输注因反复输血而有铁负荷过多表征者可予驱铁治疗,等等。对于低危MDS支持治疗应作为基本治疗手段。

2.促进血细胞生成和分化成熟减少无效造血,属于这一类的药物主要适用于低危MDS患者,但疗效均不够满意。(1)雄激素类:司坦唑(康力龙)2mg,3次/d;达那唑200mg,3次/d;十一酸睾酮(安雄)80mg,3次/d,接受治疗的患者中约30%左右可有血红蛋白不同程度的升高。(2)细胞因子:已经较多用于治疗MDS的有以下几个重组造血因子。但各报道中治疗例数均较少,而且使用剂量、疗程以及疗效等相差很大,还不能得出比较成熟的结论。①红细胞生成素(EPO):使用的剂量50~300U/(kg·d),多数作者认为需>200U/(kg·d)。每周给药2~7次不等,连用6~12周,直至半年。20%左右的患者可脱离或减少输血或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所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基本上无改变。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骨髓细胞体外培养有红系集落生长而且EPO能刺激集落增多者,血浆中内源性EPO<200U/L者,疗效较好。见表3。②非格司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剂量有大剂量(50~500μg/m2)和小剂量(0.1~10μg/m2)两种方案,每天1~2次连用4~8周或更长。80%~90%的病例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升高。少数患者还有红细胞和(或)血小板升高。停药后白细胞常在1月之内回落至治疗前水平。持续用药可维持疗效。副作用有恶心、厌食骨痛、高尿酸血症等。非格司亭治疗有效病例原有健康搜索的染色体核型异常维持不变,造血仍为单克隆性。一项国际多单位合作的临床实验,研究高危MDS患者(RAEB/RAEBT)长期使用非格司亭的影响,结论认为与对照相比转白率和存活时间均无明显差别。EPO+G-CSF治疗MDS的临床试验见表4。③莫拉司亭(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剂量从5~10μg/(m2·d)到750μg/(m2·d),连用7~14天50%~80%的患者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而且呈剂量依赖性。少数病例可有输血需求减少或血小板升高。但骨髓中原始细胞>10%~15%者用药后原始细胞常进一步增多。毒副作用有发热流感样症状、白细胞过度增高、骨痛嗜睡等。④白细胞介素-3(IL-3):使用剂量30~100μg/(m2·d),连用4~28天或更长健康搜索。30%~60%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升高,10%~30%的患者血小板升高,未见到对贫血的疗效。毒副作用有发热、骨痛、头痛等。(3)诱导分化剂:①维甲类药物:A.13-顺式-维A酸(13-CRA)治疗MDS的报道较多。剂量20~120mg/(m2·d),或2~4mg/(kg·d),连用6~8周直至数月。10%~30%的患者有程度不等的疗效但随机对照研究表明疗效并不明显优于支持治疗组或安慰剂组,甚至有迹象显示转白率增加。B.维A酸(全反式维A酸)治疗MDS的报道较少。上海瑞金医院治疗50例使用的剂量为30~90mg/d,疗程1~9个月。疗效43%,其中16%疗效显著。但Aul等用同样剂量治疗15例MDS,未取得明显效果。总的说来,维甲类药物治疗MDS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黏膜干燥、皮肤皲裂、骨关节痛、肝脏损害等毒副作用普遍。只可对少数患者选择试用。②维生素D类:已试用于治疗MDS的有1-羟维生素D3(1-OHD3)和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基本上无效。(4)其他:近几年来有作者试用阿扎胞苷(氮杂胞苷)地西他滨(5-氮-2-脱氧胞苷)氨磷汀(amifostine)己酮可可碱pentoxifilline)等治疗MDS,且报道有一定疗效。均属于探索试用阶段,尚有待更多临床验证。

3.免疫抑制治疗由于有证据表明某些MDS患者有免疫功能异常,近几年有作者试用免疫抑制剂治疗MDS并取得一定疗效:(1)皮质类固醇:Motoji等试用大剂量甲泼尼龙(1000mg/d×3天)治疗5例RA和6例RAEB,有2例RA获明显疗效,而RAEB均无效。(2)环孢素(环孢素A):Jonasova试用环孢素治疗16例RA和1例RAEB,疗程5~31个月所有12例原依赖输血者均脱离输血,且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明显升高一般疗程3个月左右即开始显效。(3)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Molldrem等用ATG[40mg/(kg·d)×4天]治疗25例依赖输血的RA和RAEB患者,11例治疗后脱离输血,8例有明显血液学进步。中位持效时间10(3~38)月;随诊至治疗后38个月。84%的患者尚存活(4)沙利度胺(反应停):Raza等用沙利度胺治疗83例MDS患者。开始剂量100mg/d,渐增量至400mg/d。26例于12周内因不能耐受而停药,57例坚持用药者中21例有效,中位显效时间为10周。有作者分析与免疫抑制治疗疗效相关的因素有年龄轻、依赖输血的时间较短和HLA-DRB1(+)

4.小剂量单药化疗主要用于老年高危MDS患者,以小剂量阿糖胞苷使用最多,经验也较成熟剂量为10~20mg/(m2·d),分2次皮下注射或持续静滴,疗程7~21天一般为20天。有效率40%左右,但明显有效和完全缓解者仅为20%持续时间较短,多数不超过半年。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治疗相关死亡率10%~25%然而,目前尚无肯定证据表明此项治疗能比单纯支持治疗延长生存期或降低转白率。初期报道曾认为此项治疗是通过在体内诱导病变细胞分化而取得疗效但后来更多的观察表明疗效机制还是通过阿糖胞苷的细胞毒作用。除阿糖胞苷以外有的作者还曾试用其他小剂量单药化疗治疗MDS。如阿柔比星(阿克拉霉素)[3~14mg/(m2·d)持续2h静脉滴注,7~10天为一疗程],鬼臼乙叉甙(VPl6,50mg/d,持续2h静脉滴注,每周给药2~7天,至少4周),三尖杉碱(三尖杉酯碱)0.5~1.0mg/d,静脉滴注,每天或隔天1次,10~15次为一疗程),伊达比星(4-去甲氧柔红霉素)[25~50mg/(m2·d),14~21天为一疗程],美法仑(2mg/d连服2~4个月)等等。这些治疗方法均报道取得一定疗效。因这类报道以及治疗例数尚少,还无法作出确切评价。

5.强烈联合化疗MDS强烈联合化疗的指征,应综合患者的年龄、体能状况(performancestatus,PS)和IPSS危度加以确定。现今多数作者倾向于年龄≤60~65岁,确诊后时间不长,PS良好,IPSS中危-Ⅱ和高危的MDS患者可选择强烈联合化疗。由于MDS与AML的相关性,一般采用治疗AML的化疗方案。有作者配对分析58对分别接受联合化疗或支持治疗的高危MDS患者结果中位存活时间为18月∶8月,5年活存率为18%∶7%可见联合化疗对高危MDS有肯定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但总的看来与AML相比,MDS联合化疗的CR率较低、CR持续时间较短复发率较高;而且由于MDS患者的正常造血储备能力很差,对强烈化疗的承受能力很低,容易发生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严重而持久的抑制导致治疗相关死亡。关于MDS强烈化疗疗效的报道彼此间差异很大健康搜索CR率低至15%,高至65%,个别报道CR率甚至高达80%这可能主要与病例选择差异有关。治疗相关死亡率15%~35%,中位活存率时间为10~18个月。年龄<50岁,染色体核型正常,RAEBT亚型,骨髓中原始细胞短期内迅速增多,Auer小体(阳性)等,疗效较好。但也有作者认为MDS联合化疗的疗效并不比AML差如Bemstein等回顾性分析1984~1992年间接受联合化疗的915例AML,发现其中38例按FAB标准应诊断为MDS。对比这38例与其余877例AML的疗效与转归:完全缓解率为83%∶77%,治疗相关死亡率为8%∶12%,中位完全缓解持续时间为11.9月∶15.4月,中位存活时间为14月∶16.5月。两者之间均无明显差异。近几年来试用VP16/弗达拉滨(fludarabine)/阿糖胞苷或VPl6/拓扑替康(拓扑肽肯)/阿糖胞苷三药联合方案治疗高危MDS取得了较高的CR率(>60%),值得进一步试用,加以验证。

首页[前一页]123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相似的文章

更多>>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疾病

1.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是MDS患者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表现,少数患者在病程早期可表现为贫血和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极少数患者可无贫血而只有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但随着病程进展,绝大多数都发展为全血细胞减...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