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黑色素瘤

36例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

时间 : 2009-12-04 09:09:37 来源:www.studa.net

[摘要]

36例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临床医学论文,医药学论文

作者:宫惠琳董炜疆张学斌

【摘要】目的探讨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并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根据肿瘤细胞形态特点及有无黑色素,36例粘膜恶性黑色素瘤被分为上皮样细胞为主型17例,梭形细胞为主型8例,小痣样细胞型2例,混合型9例;黑色素明显者16例,无或黑色素少者20例。免疫组化染色HMB45、S100、Vimentin阳性率分别为80%、100%和80%。结论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组织结构和病理形态复杂,有不同病理类型,部分病例诊断比较困难,需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粘膜病理学临床

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皮肤,发生于粘膜者少见,其组织学变异很大,约50%的病例不含黑色素[1],给病理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容易误诊和漏诊。本文收集了鼻腔、直肠肛管、阴道、食管等处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36例,就其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

1资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1990~2005年经病理确诊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36例,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取材,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其中15例作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采用SP法。HMB45、S100蛋白、Vimentin、CK、EMA、LCA、NSE、Syn、SMA、Desmin单克隆抗体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DAB显色苏木素复染。用已知的中等程度阳性片作阳性对照;PBS取代第一抗体作为阴性对照。以肿瘤胞浆或胞核染成棕黄色为阳性。其中29例附有随访资料。

2.1临床资料36例粘膜恶黑中发生于直肠肛管16例、鼻腔12例、阴道4例、球结膜2例、口腔及食管各1例。发病年龄从38~70岁,平均58.7岁,男14例,女22例。临床症状依部位不同而表现不一。所有病例中只有2例鼻腔、2例球结膜恶黑术前得以正确诊断,其余分别诊断为直肠癌、直肠息肉、鼻咽癌及鼻息肉、宫颈癌食管癌等,临床诊断正确率仅为11%。临床分期:Ⅰ期11例,Ⅱ期15例,Ⅲ期10例。

2.2巨检观察36例中,9例为活检标本,27例为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肿瘤体积由0.5cm×0.5cm×0.3cm~7.0cm×5.0cm×4.5cm不等,大多呈结节状、息肉状或蕈伞状向粘膜表面突起,表面颜色变化多样,呈黑褐色、灰黑色或灰白色等,常伴有溃疡及糜烂,切面呈灰褐及灰白色,质地较细腻、中等硬度,部分病例伴有出血及坏死,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周界不清。

2.3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一,可见上皮样、梭形、小痣样、气球样瘤细胞及瘤巨细胞,几种细胞常混合存在、并以一种为主,瘤细胞内黑色素含量多少不等,有的看不到黑色素。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将本组病例分为以下类型:上皮样细胞为主型17例,特点为瘤细胞体积大、多边形,边界清楚,胞浆丰富、嗜酸性或嗜双色性,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膜清楚,核仁明显,瘤细胞大多排列成实体巢或片状,有的排列成腺泡状(见图1、2);梭形细胞为主型8例,镜下特点为瘤细胞呈长梭或短梭形,似成纤维细胞,胞浆嗜酸,但核较大,卵圆形或香肠形,核仁较明显,似上皮样细胞的核,瘤细胞排列成束状或漩涡状(见图3);小痣样细胞型2例,瘤细胞体积小,胞浆少,核圆染色较深,核仁不清或仅见小核仁,瘤细胞聚集成巢状,似痣细胞巢或弥漫排列(见图4);其余9例为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混合型。HE染色下胞浆内黑色素明显者16例,无或黑色素少者20例(占55.56%),其中15例因光镜下直接诊断有困难,而进一步做免疫组化染色确诊。36例中20例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2.4免疫组化结果观察15例粘膜恶黑均作HMB45、S100蛋白、Vimentin、CK、EMA免疫组化标记染色,其中5例因鉴别诊断需要还选择了LCA、SMA、NSE、Syn、Desmin标记。结果HMB45阳性12例(80%),S100蛋白阳性15例(100%),Vimentin阳性12例(80%)、CK灶状阳性2例(13.3%),EMA及其他标记均为阴性。

2.5随访结果随访29例,最短生存期为5个月,1年内死亡10例,1~3年内死亡8例,3~5年死亡5例,10例在术后3年内发生淋巴结、肺、脑转移或局部复发,1例鼻腔恶黑术后6年发生左肾上腺转移,目前仍健在,3、5年生存率分别为37.93%、20.69%。

恶性黑色素瘤常发生于皮肤,与紫外线照射、遗传、先天性痣以及外伤等因素有关,发生于粘膜者少见,仅占恶黑的5%~30%,体内各器官粘膜上皮都可发生,但以鼻腔、肛管直肠及口腔为好发部位[2]。

3.1粘膜恶黑的诊断与免疫组化染色特点

诊断粘膜恶黑主要依靠其光镜下组织学特点,尤其是含黑色素的典型恶黑,本组病例中21例就是活检后直接诊断。国内对粘膜原发恶黑的诊断提出三个标准:①具有恶黑组织学特征;②排除其他部位恶黑转移及邻近器官恶黑的侵犯;③瘤旁粘膜有交界痣改变。其中第三点是诊断原发恶黑最可靠的依据,但因临床上多为活检标本,或肿瘤侵犯破坏,实际工作中难以看到。本组36例前两个条件均具备,而能观察到瘤周粘膜有交界痣改变的仅有5例(占13.8%)。

对于无色素型或变异型恶黑,在直接诊断有困难时,可辅助予免疫组化染色,常用的标记物有HMB45、S100、Vimentin。HMB45是恶黑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仅与活跃增殖的黑色素细胞起反应,与休眠的黑色素细胞不反应,不结合真皮内痣细胞,对诊断恶性黑色素瘤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阳性率可达90%以上,目前已被普遍采用[3]。S100蛋白也是诊断恶黑的良好标记物,敏感性强,但特异性差,故常与其他标记物合用,现已证实S100蛋白存在于各种类型的黑色素痣和黑色素瘤内,文献报道粘膜恶黑的阳性率为92%[4]。Vimentin在恶性黑色素瘤中有较高的表达率,有报告Vimentin在皮肤恶黑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在鼻腔原发性粘膜恶黑的阳性表达率为77.5%[5],但Vimentin对恶黑缺乏特异性,大多数肉瘤及一些低分化癌也可表达,因此Vimentin要与其他抗体如HMB45、S100蛋白结合使用[6]。恶黑的典型免疫组化表达显示HMB45、S100蛋白、Vimentin阳性,但少数恶黑可出现异常免疫表型:如瘤组织偶尔灶状表达CK、CEA、EMA、Desmin,应予注意[7]。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分享到: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