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横纹肌肉瘤

医学论文,小儿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2例及文献复习

时间 : 2009-12-04 10:07:40 来源:www.fx120.net

[摘要]

小儿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2例及文献复习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8年第5期第0卷 论 著 作者:赵莉 李振东 李明红 张道荣 林文举 单位:050000 石家庄,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小儿外科

小儿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2例及文献复习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8年第5期第0卷论 著

作者:赵莉 李振东 李明红 张道荣 林文举

单位:050000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小儿外科

  关键词:胚胎型横纹肌肉瘤;葡萄状肉瘤;胆道

  摘要 目的:提高对小儿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葡萄状肉瘤)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2例小儿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诊治经验教训进行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本组例1误诊并延误治疗而死亡。例2采取积极手术并术后化疗,已健康存活8个月。结论: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极罕见,但小儿胆系恶性肿瘤多为该种肉瘤。其恶性度高,预后差,应积极外科治疗并配合化疗、放疗,可提高长期存活率。

  EmbryonalRhabdomyosarcoma(SarcomaBotryoides)ofBiliaryTreeinChildhood:Reportof2CasesandLiteratureReview ZhaoLi,LiZhendong,LiMinghong,etal.Dept.ofPediatricSurgery,The2ndHospitalofHebeiMedical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00

  Abstract Objective:Toimprovetheunderstandinganddiagnosisofembryonalrhabdomyosarcomaofbiliarytreeinchildhood.Methods:Themanagementof2childrenwithembryonalrhabdomyosarcomaofthebiliarytreewasreviewed.Results:Thefirstchilddiedtwomonthsafterdiagnosisduetodelayinbothdiagnosisandtreatment.Thesecondchildisaliveandwellaftersurgicalinterventionandchemotheraphy.Conclusions:Embryonalrhabdomyosarcomaofthebiliarytree,thoughrare,isthemostcommoncauseofbiliaryobstructionduetomalignancyinchildhood.Acombinedapproachofaggresstivesurgery,chemotherapyandradiationmayresultinlong-termsurvival.

  Keywords Embryonalrhabdomyosarcoma  Sarcomabotryoides  Biliarytree

  原发于胆道系统的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极为罕见。据文献报道[1],尽管源于胆道系统的该肉瘤极罕见,但小儿胆道的恶性肿瘤却多是此种肉瘤。国内文献只见个例报告,未见对该病的系统、详细的介绍。临床医生对此认识不足,常造成临床误诊,延误治疗。笔者通过我院30年来收治的2例该病患儿的诊治的经验进行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例1:男,3岁。黄疸、发烧1个月,曾按黄疸型肝炎治疗无效,于1992年5月30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欠佳,体温38℃,皮肤、巩膜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肝大,肋下3cm,剑突下5cm,无触痛。实验室检查:ALT80单位,HBsAg(-),A/G=34/32(g/L)。腹部B超:肝肋下大,右叶最大斜径11.5cm。被膜不光滑,门静脉直径0.6cm,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15.8cm×8.0cm×7.5cm,无回声暗区,内可探及12cm×7cm的强回声团,内部回声不均匀。

  手术探查见胆总管增粗,外侧壁与周围组织粘连,解剖显示不清。胆总管前壁增厚与腔内肿物不能分离。打开增粗胆总管有胆汁流出。腔内布满大小不等、形态不规整的水泡样肿物组织,肿物壁薄,质脆,内充满淡黄色粘稠液体。由于当时经验不足,术中仅摘出一些葡萄状肿物后送病理。病理报告胆总管葡萄状肉瘤。确诊后第2次探查术,拟将肿物完整切除,但为时已晚,病变发展迅速,已不能切除,患儿术后2个月死亡。

  例2:男,6岁。因全身黄染1个月于1997年1月31日入院。曾按肝炎治疗无好转。在当地医院做CT检查诊断为肝肿瘤。发病后日渐消瘦,食欲差。体检:体温不高,皮肤、巩膜黄染,肝大,肋下8cm,余未发现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ALT、TTT均正常,Bil164 μmol/L,A/G=30/27(g/L),HBsAg(-),Hgb103g/L,WBC12.4×109/L,ATP<10μg/L。腹部B超:肝肋下大,右叶最大斜径12.1cm,被膜光滑,内部回声均匀,肝内胆管扩张,相当于总胆管段,可探及6.8cm×3.9cm的中等强回声团,内部回声不均匀,散在数个液性暗区,大者1.6cm×1.0cm。胆囊7.5cm×2.0cm,壁不厚,内膜欠光滑,囊内有少数细小强回声点沉积。B超诊断:肝门总胆管混合性占位,合并肝内胆管扩张,葡萄状肉瘤?

  由于有了第1例的经验,本例术前基本确诊。在积极纠正一般情况,给予支持治疗后,尽快手术探查,术中发现肝脏为绿褐色,质硬无结节,总胆管增粗,浆膜面光滑,腔内肿物充满,直径5cm。在近十二指肠入口处切开总胆管腔,发现总胆管前壁中部及胆囊颈管壁与肿物不能分离,可能是肿物来源处。其他处管腔与肿物无粘连,肿物向总胆管腔内膨胀性生长,上至总肝管,下到总胆管下端。为黄色,半透明,质软。远端总胆管壁及上端总肝管未受侵。术中切除胆囊及包括肿物在内的总胆管。肝管扩张,直径1.5cm。行肝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病理诊断:胆道葡萄状肉瘤。术后给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化疗。术后患儿恢复良好,至今已健康存活8个月。无转移和复发迹象。

  横纹肌肉瘤来源于横纹肌细胞或向横纹肌分化的间叶细胞,由多种不同分化程度的横纹肌母细胞所组成。不但可发生于有横纹肌的部位,也可发生于横纹肌较少,甚至无横纹肌的部分,以头颈、泌尿生殖系多见,其次为四肢[2]。胆道的横纹肌肉瘤属于胚胎型,极罕见。Wilks早在1875年报道了世界上第1例胆道横纹肌肉瘤[3]。到1969年由Davis等[4]复习文献18例,新病例5例,共23例报道。到1976年相继报道了第24例[5]和第25例[3]。1972年美国成立了横纹肌肉瘤研究协作组(IRS)。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横纹肌肉瘤。协作组总结分析了10年间的1257例横纹肌肉瘤的病例,其中发生在胆道的仅有10例,占0.8%。到1985年协作组报道时一共有49例[3]。在美国平均每年报道1例。在我国小儿外科杂志1963~1996年中曾有4例个案报道[6~9]。

  通过本组2例胆道横纹肌肉瘤的诊治及文献复习发现该肉瘤有以下特点:①发病年龄2~6岁,男孩多于女孩,男女之比是1.5∶1。②肿物可以发在胆道任何部位。曾有报道1例发生在肝内胆管[1]和2例发生在Vater壶腹[1,10]。③小儿原发性胆系的横纹肌肉瘤均为胚胎型。具有向腔内膨胀性、息肉状生长特点。肉眼观察为葡萄状,故又称“葡萄状肉瘤”。恶性度高,发展快,预后差,从发病到死亡平均6.3个月[9]。④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伴有或不伴有腹胀、发烧、食欲减退等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为“黄疸型肝炎”而延误治疗[3]。⑤腹部B超可显示肿物为强回声团,内部回声不均匀,梗阻上方胆管扩张,因此腹部B超对该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⑥肉瘤病变广泛,很难完全切除,文献报道[11]在切除肿瘤后残端大多在镜下可见残留肿瘤细胞。因此传统的胆管癌切除需要的条件不适用于该肉瘤的治疗(如:无其他部位转移和淋巴结及周围器官的侵犯)。IRS委员会提倡积极的外科治疗,尽管不能完全将肿物切干净,术后要配合化疗和放疗,可以延长生存时间。用这种综合治疗有1例存活14年的报道[11]。手术方法可根据肿瘤部位而定。发生在肝管的肿瘤,可行规则肝叶切除。发生在Vater壶腹的肿瘤,只有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来自总胆管可行总胆管切除。

  1 Isaason,Mbbch,Frcpath,etal.Embryonalrhab-

  domyosarcomaoftheanpullaofvater.Cancer,1978,41:365-368.

  2 彭大为.儿童横纹肌肉瘤(附26例分析).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1,12:78-79.

  3 RuymannFB,RaneyRB,CristWM.Rhabdomyosarcomaofthebiliarytreeinchildhood.Cancer,1985,56:575-581.

  4 DavisGL,KissaneJM,IshakKG.Embryonalrhabdomyosarcoma(sarcomabotryoides)ofthebiliarytree,reportoffivecasesandareviewoftheliterature.Cancer,1969,24:333-342.

  5 AkersRD,NeedhamME.Sarcomabotryoidesofthebileductswithsurvival.JpediatrSurg,1971,6:474-479.

  6 冯家钧,马玉琳,宫晶.小儿胆总管葡萄状肉瘤1例.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5,6:封4.

  7 陶文芳,钱骝骧,李召铸,等.小儿胆总管肿瘤3例报告.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3,14:156-157.

  8 缪维洲,梅中瑞.胆道横纹肌肉瘤1例.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7,8:6.

  9 王代全,张鸿毅.小儿横纹肌肉瘤8例报告.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4,5:40.

  10CatyMG,OldhamKT,ProchownikEV.Enbryonalrhabdomyosarcomaoftheampullaofvaterwithlong-termsurvivalfollowingpancreaticoduodenectomy.JPediatrSurg,1990,25:1256-1258.

  11Martinez-FLA,HaaseGM,KoepLJ,etal.Rhabdomyosarcomaofthebiliarytree:thecaseforaggressivesurgery.JPediatrSurg,1982,17:508-511.

(收稿:1997-09-22 修回:1998-04-16)

关键词: 医学论文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医学论文,小儿胆道...”相似的文章

更多>>

横纹肌肉瘤疾病

做血常规,肝,肾功能,尿液分析 ,骨髓穿刺等化验检查,头颈部病变要做脑脊液化验,儿童横纹肌肉瘤尚无特异性血浆或尿标记物。 免疫组织化学可利用针对骨骼肌以及生肌蛋白的抗体来显示肿瘤中横纹肌成分,antidesmi...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