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淋病合并症精囊炎

淋病合并症精囊炎 :: 全国健康资讯网

时间 : 2009-12-02 20:32:57 来源:cpen.com.cn

[摘要]

疾病概述 淋病(Gonorrhea)是由淋病双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是最常见的性病之一,其主要表现是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淋球菌还可以由尿道或宫颈局部扩散感染,引起附睾炎、盆腔炎;也可以经

  疾病概述
  淋病(Gonorrhea)是由淋病双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是最常见的性病之一,其主要表现是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淋球菌还可以由尿道或宫颈局部扩散感染,引起附睾炎、盆腔炎;也可以经血行传播引起播散性淋玻此外也可引起眼、咽部、直肠的感染;还有一部分患者虽然已被淋球菌感染,但在临床上不出现症状,称为无症状淋玻由于产青霉素酶等耐药菌株出现,给防治和控制本病带来了严重困难。祖国医学对淋病的记载早于公元前2-3世纪的《黄帝内经・素问》,公元7世纪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均描述过本病,公元10世纪宋代以后,关于淋病的名称更为繁多,但后来常把淋、癃、浊三个不同疾病合在一起,浊指精病,即白浊,与现代描述有相似之处。Galen(公元130年)用希腊文Gonorrhea来形容淋玻Goho为精子之意,rhea为流动,Gonorrhea意为“精子流动”(flowofseed),说明当时对精液与尿道内脓液混淆不清。
  1767年JohnHuntor作了一个大胆的试验,将患淋病患者的脓液种植到自己身上,由于此患者同时患有梅毒,因而他同时患上了淋病和梅毒,最后死于梅毒性主动脉炎。当时就认为淋病是梅毒的早期病变,19世纪中叶以前,人们曾把二者当成同一疾玻
  1897年AlbertNeisser在患者尿道、阴道及新生儿眼内脓液中找到了淋球菌,故将淋球菌命名为淋病奈瑟菌(Neisseriagonorrhoeae),三年后Leistikow和Loffler在体外分离培养成功。1885年Bumm在人、牛或羊的凝固血清上培养出该菌,并接种于健康人的尿道内亦产生同样的症状,淋球菌作为淋病的致病菌才得以确立。但是淋病与衣原体感染在20世纪初仍混为一谈。对症状较轻,尿道分泌物稀薄者认为是慢性淋病,直到应用青霉素将淋病治愈后,才认识到这种尿道炎为另一种性玻
  人类是淋菌的唯一宿主。淋球菌对低等动物无致病能力,曾多次将人体尿道内含有淋球菌的脓液移植于兔子眼内,试图引起淋球菌结合膜炎,始终未获成功,说明人类缺乏杀灭淋球菌的能力。所以淋球菌只能侵袭人类。对于低等动物并无侵犯能力。
  70年代以后,有关淋病的研究取得了进展,80年代对淋球菌的基因结构及其发病机制作了许多研究,希望从免疫学方面来控制淋病,但至今尚未成功。
  淋病的治疗也经过一个漫长的历程,早期用药物尿道内灌注,1935年开始用磺胺,1938~1940年开始用青霉素,1945年美国已报道在临床上出现了有耐青霉素的淋菌性尿道炎病人,1960年开始检测淋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1976年美国正式分离出产青霉素酶的淋球菌菌株(Penicillinase-ProducingNeisseriaGonorrhoeae,PPNG),近年来又有耐壮观霉素菌株的报道。
  病因病理
  在正常情况下尿液应该是无菌的,由于尿液不断的冲洗尿道使浸入的微生物很难在泌尿道定居,而淋球菌容易在尿路上寄生,主要是由于淋球菌有菌毛,使得淋球菌对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如前尿道、子宫颈、后尿道、膀胱粘膜敏感,极容易粘附在上述细胞之上。淋球菌在酸性尿中(pH<5.5)很快杀死,因而膀胱和肾脏不易被感染,而前列腺液含有精胺及锌,故可受淋球菌感染。
  尿道及阴道内的寄生菌群对淋球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些菌群的存在给体内提供了一些自然抵抗力。粘膜表面存在有乳铁蛋白,铁对淋球菌的长生繁殖是必需的,如环境中铁的浓度处于低水平时,则淋球菌的生长受限。淋球菌对不同细胞敏感性不同,对前尿道粘膜的柱状上皮细胞最敏感。因而前尿道最容易被感染,后尿道及膀胱粘膜由移行上皮组成,淋球菌对其敏感性不及柱状细胞,因而被淋球菌感染的机会比前尿道差。舟状窝粘膜由复层鳞状细胞组成,而多层鳞状上皮细胞不易被淋球菌所感染。淋球菌借助菌毛,蛋白Ⅱ和IgA分解酶迅速与尿道、宫颈上皮粘合。淋球菌外膜蛋白I转至尿道的上皮细胞膜,淋球菌即被柱状上皮细胞吞蚀,然后转移至细胞外粘膜下,通过其内毒素脂多糖,补体及IgM的协同作用,在该处引起炎症反应。30小时左右开始引起粘膜的广泛水肿粘连,并有脓性分泌物出现,当排尿时,受粘连的尿道粘膜扩张,刺激局部神经引起疼痛。由于炎症反应及粘膜糜烂,脱落,形成典型的尿道脓性分泌物。由于炎症刺激尿道括约肌痉挛收缩,发生尿频、尿急。若同时有粘膜小血管破裂则出现终未血尿。细菌进入尿道腺体及隐窝后亦可由粘膜层侵入粘膜下层,阻塞腺管及窝的开口,造成局部的脓肿。在这个过程中,机体局部及全身产生抗体,机体对淋球菌的免疫表现在各个方面,宿主防御淋球菌的免疫主要依赖于IgG和IgM,而IgA也能在粘膜表面起预防感染作用。患淋球菌尿道炎的男性尿道分泌物常对感染的淋球菌的抗体反应,即为粘膜抗体反应。这些抗体除了IgA外还有IgG和IgM,血清抗体反应方面,在淋球菌感染后,血清IgG、IgM和IgA水平升高,IgA为分泌性抗体,从粘膜表面进入血液,这些抗体对血清的抗体-补体介导的杀菌作用相当重要,它们对血清敏感菌株所致的淋球菌菌血症具有保护作用。一般炎症不会扩散到全身,若用药对症、足量、局部炎症会慢慢消退。炎症消退后,坏死粘膜修复,由鳞状上皮或结缔组织代替。严重或反复的感染,结缔组织纤维化,可引起尿道狭窄。若不及时治疗,淋球菌可进入后尿道或宫颈,向上蔓延引起泌尿生殖道和附近器官的炎症,如尿道旁腺炎、尿道球腺炎、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子宫内膜炎等。严重者可经血行散播至全身。淋球菌还可长时间潜伏在腺组织深部,成为慢性淋病反复发作的原因。这些被感染器官炎症消退后结缔组织纤维化可引起输精管、输卵管狭窄、梗阻,继发宫外孕和男性不育
  临床表现
  急性时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终未尿混浊并带血。直肠检查可触及肿大的精囊同时有剧烈的触痛,慢性精囊炎一般无自觉症状,直肠镜检查出精囊发硬,有纤维化。
  化验检查
  淋球菌实验室检查包括涂片,培养检查淋球菌、抗原检测,药敏试验及PPNG测定,基因诊断。
  (一)涂片检查:
  取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作革兰氏染色,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找到革兰氏阴性
  双球菌。涂片对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单纯淋菌性前尿道炎患者,此法阳性率在90%左右,可以初步诊断。女性宫颈分泌物中杂菌多,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阳性率仅为50-60%,且有假阳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培养法检查女病人。慢性淋病由于分泌物中淋球菌较少,阳性率低,因此要取前列腺按摩液,以提高检出率。
  咽部涂片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不能诊断淋病,因为其他奈瑟菌属在咽部是正常的菌群。另外对症状不典型的涂片阳性应作进一步检查。
  (二)培养检查:
  淋球菌培养是诊断的重要佐证,培养法对症状很轻或无症状的男性、女性病人都是较敏感的方法,只要培养阳性就可确诊,在基因诊断问世以前,培养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筛选淋病的唯一方法。目前国外推荐选择培养基有改良的Thayer-Martin(TM)培养基和NewYorkCity(NYC)培养基。国内采用巧克力琼脂或血琼脂培养基,均含有抗生素,可选择地抑制许多其他细菌生长。在36℃,70%湿度,含5%-10%CO2(烛缸)环境中培养,24-48小时观察结果。培养后还需进行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和糖发酵试验等鉴定。培养阳性率男性80%-95%,女性80-90%。
  (三)抗原检测
  1.固相酶免疫试验(EIA):可用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淋球菌抗原,在流行率很高的地区而又不能作培养或标本需长时间远送时使用,可以在妇女人群中用来诊断淋球菌感染。
  2.直接免疫荧光试验:通过检测淋球菌外膜蛋白I的单克隆抗体作直接免
  疫荧光试验。但目前在男女二性标本的敏感不高,特异性差,加之实验人员的判断水平,故该实验尚不能推荐用来诊断淋球菌感染。
  (四)基因诊断
  1.淋球菌的基因探针诊断
  淋球菌的基因探针诊断,所用的探针有:质粒DNA探针,染色体基因探针和rRNA基因探针。
  (1)质粒DNA探针
  ①隐蔽质粒DNA探针,淋球菌质粒分为三种:接合性质粒,分子最大,为36kbDNA;耐药性质粒包括两个质粒,DNA长分别为5.6kb和7.1kb;隐蔽质粒4.2kb。其中隐蔽质粒存在于96%的临床淋球菌分离株中,其它奈瑟菌不含有此质粒,故可用它的序列作为特异DNA探针检测淋球菌。Torres采用核酸杂交技术检测淋球菌,所用探针为隐蔽质粒。用该探针对134株淋球菌和131株相关菌株的检测,有124株淋球菌杂交反应阳性,占93%,还可与个别其它的奈瑟菌出现交叉反应,对测定探针的敏感性实验表明可检出102CFU淋球菌。研究证明隐蔽质粒中CPPB基因序列在所有的淋球菌染色体中(包括不含该质粒的菌株)。因此CPPB基因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Torres等用CPPB基因探针检测了201份临床标本,采用非放射性地高辛标记系统,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8%。
  ②耐药性质粒DNA探针
  淋球菌的抗药质粒可分为:①产青毒素酶淋球菌(PPNG)其β-内酰胺酶阳性;②具有高水平的质粒介导的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
  PPNG菌株是1976年首次在实验室分离得到的,该菌中含有编码产青毒酶的基因,该基因既可整合于染色体上也可出现在质粒DNA中,而后者居多,称之为产青毒素酶质粒,质粒有二种,大小分别为7.4kb和5.3kb。Pescador1998年设计一特异的检测淋球菌编码β-内酰胺酶基因的探针,采用酶化学发光法标记,液相杂交,用测光计测是特异杂交体的光量。在4h内可检测104-105CFU的PPNG菌株。TRNG菌株虽对四环素耐药,但通常对β-内酰胺酶类及喹诺酮类抗菌素敏感。因此,在实验室药敏检测中可归为敏感细菌。Pescador用抗四环素淋球菌(TRNG)tetm基因的寡核苷酸探针,该基因介导抗四环素,用酶化学发光标记,液相杂交,4h内可直接从临床标本中检出含有tetm基因的1.5×104CFu的淋球菌。
  (2)染色体探针
  染色体探针包括已知功能的基因探针,如菌毛DNA探针和paI基因探针,这些基因在淋球菌感染人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未知功能的基因探针,这些探针序列与染色体的特定序列互补,但目前还不知这些基因序列的功能。以上两种染色体探针由于在淋球菌中互补序列的拷贝数较低,检测灵敏度较低,因此一般用的不多,除非有特殊的研究目的。
  (3)rRNA基因探针
  rRNA基因探针是将与rRNA互补的DNA作为探针,该探针的靶序列是rRNA序列。rRNA的基因探针的特点是:①可以增加探针检测的灵敏度,rRNA基因探针可同时检测rRNA分子和DNA分子;②rRNA具有进化上的保守性;③杂交方法简便、快速;④由于rRNA的含量较高,标本不需增菌。美国Gen-Probe公司生产的淋球菌检测探针PACEC,是以rRNA及其基因为检测靶序列,采用放射性标记,在2h内可以完成检测,Peter用这种探针检测395个临床标本,结果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9%,99.4%,他认为PACEC系统筛查临床标本中淋球菌是一个可靠的方法。该探针还可以检测无症状淋球菌感染者,这是目前培养难于达到的。
  2、淋球菌的基因扩增检测
  上面讲述的探针技术检测淋球菌的方法,虽然比培养方法在灵敏度,特异性和方便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多数情况下需要标本的淋球菌浓度很高,PCR技术和连接酶链反应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淋球菌的灵敏性,它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简便的优点,可以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极微量的病原体。
  (1)淋球菌DNA的提取
  ①培养菌的DNA提取
  将培养得到的淋球菌,以102cfu/ml的浓度溶于碱性裂解液中裂解,裂解液组成为:1MNaCl1MNaOH和1%Sodiumdodecylsulphate。将裂解液混匀后煮沸1min,然后用100μl的1MTrispH7.0中和碱性裂解液。用Tris平衡酚提抽一次,酚―氯仿抽提一次,然后用无水乙醇或异丙醇沉淀DNA,提取的DNA溶于30μl蒸馏水或TE缓冲液中。
  ②临床棉拭子标本的提取
  将贴有分泌物的棉拭子在2ml的无菌生理盐水中或PBS缓冲液中挤压洗1min,以便将标本尽量溶于溶液中,将棉拭子弃去,悬浮液于2-3000r/min离心5min,吸去上清液,细胞重新溶于100μl1×PCR缓冲液,其中含Tween200.45%,蛋白酶K200μg/ml,细胞悬浮液于50-60℃温浴1h,然后95℃加热10min以灭活蛋白酶K,12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含DNA模板。
  (2)PCR引物的设计
  由于淋球菌隐蔽质粒CPPB基因在淋球菌染色体中和4.2kb隐蔽质粒中都有存在,同时在96%的淋球菌中都有该隐蔽质粒,因此很多PCR引物设计在CPPB基因区。
  靶基因引物序列片段长度(bp)
  CPPBNG15′GTTTGGCTGGTTGATTCAAG3′633
  NG25′GCAAGATTTCCGATTTGGCG3′
  CPPBHO15′GCTACGCATACCCGCGTTGC3′390
  HO25′CGAAGACCTTCGAGCAGACA3′
  rRNA引物15′-AGGCTGTTGCCAATATCGGC-3′206
  引物25′-ACACTCGAGTCACCCAGTTC-3′
  CPPBGC15′CTTATCGTTTGGCTGGTTGATTC3′435
  GC25′ACCAAGACCAAAGGTTTGACACTG3′
  GC35′ATTTTCCAGTGTCAAAC3′241
  GC45′TATTCAAGCCCTATCTG3′
  (3)PCR扩增
  取淋球菌DNA提取液2μl,加入28μl的反应液中,最终PCR反应液中含dNTP各100μmol/L,引物各0.5μmol/L,TaqDNA聚合酶1U,Mg2+1.5mmol/L,加无菌石蜡油30μl,1000r/min离心30s,进行PCR扩增循环,反应条件:94℃变性1min,然后94℃30s,57℃1min,72℃1min。共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
  扩增产物于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30min,溴化乙锭染色,紫外灯下可见扩增的DNA荧光条带,分子大小应与所用引物扩增靶序列的大小一致。
  (4)PCR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由于CPPB在不含有隐蔽质粒的淋球菌染色体上也会含有CPPB基因,再加96%的淋球菌都会有隐蔽质粒,因此用CPPB作为靶序列的引物具有极高的敏灵性,实验证明,一般传统一步PCR(GC1-GC2)方法可以检出3个淋球菌,而用单管巢式PCR(GC2-GC4)可以检出≤0.3淋球菌(9个CPPB基因)。这些引物经特异性实验,只能扩增淋球菌的DNA,而对非淋球菌奈瑟氏菌扩增不出特异产物。
  (5)单管巢式PCR方法
  是在传统巢式PCR的基础上将两对PCR引物作特殊的设计,巢式外侧两个引物(GC1,GC2)为25b退火温度比较高(68℃),巢式内侧两个引物GC3-GC4为17b退火温度较低(46℃),PCR反应液的其它成分与一般PCR相同。这样,通过控制退火温度(68℃)使外侧引物先行扩增,经过20-30次循环后(第一次PCR),再降低退火温度(46℃)使内侧引物以第一次PCR产物为模板进行巢式扩增,该PCR的灵敏度可达到检出0.3个淋球菌。
  (6)淋球菌连接酶链反应(LCP)检测方法
  目前PCR检测淋球菌的方法被广泛地使用。其特异性,灵敏性不断提高。同时另一种基因诊断技术――连接酶链反应(LCP)也以其高特异,高灵敏性被应用于淋球菌的检测中。LCP与PCR不同之处在于LCP用四对引物,所用酶是连接酶。连接酶可以将两条相邻引物连接起来。连接起来的两条引物可以作为另两条引物的模板,后者在连接酶作用下连接,又可作为模板,如此进行30-40次循环。LCP所用的模板处理方法与PCR模板制备相等。LCP所用的探针除了可以设计在CPPB基因上,也可以设计在染色体基因序列上,例如opa-1基因。美国Abbott实验室在opa-1基因的48bp长的区域内设计了4个LCP探针,由于opa-1基因在淋球菌的染色体中有11次重复。因此,该组LCP探针具有高灵敏性和特异性。LCP反应过程:
  将模板加入LCP反应液中,LCP反应液:20mmol/LTris-HClpH7.6;100mmol/LKCl10mmol/LMgCl2;1mmol/LEDTA;10mmol/LNAD+;10mmol/LDTT,有标记物的两个相邻探针各40fmol/L,未标记的探针各40fmol/L,15U耐热连接酶,反应条件:97℃1s,55℃1s,62℃50s,其40循环。100μl反应产物加入酶标板微孔中,进行显色反应,最后用酶标仪读取光值。根据Buimer的实验证明,LCP在检测男性尿道棉拭子标本的灵敏度为100%,尿液标本为88.9%,女性宫颈棉拭子标本为95.4%。LCP方法的特异性高达100%,这一点明显高于PCR的特异性,避免了假阳性的发生。
  3.临床基因诊断淋球菌的注意事项
  目前临床检测淋球菌的基因诊断方法主要采用PCR方法,但是该方法在临床检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1)引物设计除了以上所列的淋球菌PCR引物外,还可从在其它基因上设计,但
  是引物序列应具有特异性。因为细菌的染色体较大,许多基因序列并没有搞清楚;同时细菌之间或近或远有一定的同源性,而且细菌所含质粒序列间也存在同源性,因此设计引物一定要进行基因数据库比较分析,同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实验,从中选择引物进行临床检测。
  (2)临床标本处理对临床标本来讲,PCR模板要求越纯越好。这就要求在采集标本时要取到准确的位置,对于无症状患者要适当多采样,以保证采集到病原体细菌。另外由于临床标本成分比较复杂,有时简单处理的标本PCR扩增效果并不理想,这可能是由于杂质过多造成的,需要进一步纯化,如用酚一氯仿抽提法纯化,结果将会好转。这种纯化方法比较麻烦,目前已有商品化的DNA纯化试剂盒,可以较简便地从临床标本中提取高纯度的DNA。
  (3)PCR产物的检测方法不久以前临床PCR检测淋球菌几乎都采用电泳的方法进行PCR产物的鉴定。该方法存在许多问题,如由于肉眼观察的主观性而造成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目前用杂交显色法代替电泳法,提高了结果判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
  总之,PCR方法与LCP方法比传统的培养法在灵敏性和特异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时间也大大缩短。随着基因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PCR方法与LCP方法在淋球菌的检测将会成为常规的检测方法。
  (五)药敏试验:在培养阳性后进一步作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法做敏感试验,或用琼脂平皿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用以指导选用抗生素。
  (六)PPNG检测:β-内酰胺酶,用纸片酸度定量法,使用WhatmanI号滤纸PP-NG
  菌株能使其颜色由蓝变黄,阳性为PPNG,阴性为N-PPNG。
  诊断和鉴别
  一、诊断:
  必须根据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可确定诊断。
  (一)接触史:患者有婚外性行为或嫖娼史,配偶有感染史,与淋病患者(尤其家中淋病患者)共物史,新生儿母亲有淋病史。
  (二)临床表现:淋病的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流脓或宫颈口、阴道口有脓性分泌物等。或有淋菌性结膜炎、肠炎、咽炎等表现,或有播散性淋病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男性急性淋病性尿道炎涂片检查有初步诊断意义,对女性仅做参考,应进行培养,以证实淋球菌感染。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基因诊断方法确诊。
  二、鉴别诊断
  (一)非淋菌性尿道炎:潜伏期较长,为7-21天,尿道分泌物较少或没有,为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稀薄,症状轻微,无全身症状,其病原体主要为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
  (二)念珠菌性阴道炎:主要临床症状为外阴、阴道瘙痒。白带增多,白带呈白色水样或凝胶样。阴道粘膜充血、水肿、白膜粘附,白膜脱落处有轻度糜烂。白膜镜检可见到孢子和菌丝。
  (三)滴虫性阴道炎:主要临床症状为阴道瘙痒,分泌物多呈泡沫状。阴道粘膜及宫颈充血明显,有出血点呈特征性草莓状外观。阴道粘膜常出血,分泌物带血性。分泌物中可查出滴虫。
  (四)细菌性阴道炎:白带增多,呈灰色,均匀一致,pH值增高,有鱼腥味。涂片可见乳酸杆菌减少,革兰氏阴性菌增多。
  治疗
  淋病是一种极容易传染和重复感染的性玻常常合并衣原体等感染。淋球菌容易出现耐药性。易出现合并症及后遗症。在治疗上应引起足够重视。自从1935年应用磺胺药治疗淋病,1944年使用青霉素治疗淋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随着耐青霉素和耐四环素及其他耐药菌株的出现,给淋病治疗带来了困难。
  一、治疗原则:
  (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二)及时、足量、规则的用药;(三)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四)对性伙伴追踪,同时治疗;(五)治疗后随诊复查;(六)注意同时有无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及其他STDs感染。
  二、治疗方案:
  (一)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普鲁卡因青霉素G,480万单位加入100毫升生理盐水静滴;或氨苄青霉素4.0g一次口服也可用针剂静滴;或羟氨苄青霉素4.0g顿服。上述三种药物任选一种。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四环素0.5g/次,每6小时一次,共服7日;红霉素类如利君沙、阿齐霉素、罗红霉素等按说明服用,共服7日。
  对产生青霉素酶的淋球菌(PPNG)、即对青霉素耐药的淋球菌,当耐青霉素淋球菌流行率达到5%以上时使用青霉素应加舒巴坦钠。另外可选用其它药物;
  1.头孢菌素类,头孢三嗪3.0g静滴,头孢噻肟钠4.0g静滴。
  2.状观霉素,亦称淋必治,2g一次肌肉注射,亦有人主张女性用4g一次肌肉注射。
  3.喹诺酮类药物:氟嗪酸,又叫泰利必妥600mg,一次口服,氧氟沙星,200mg静滴。
  注:喹诺酮类药物孕妇与儿童禁用。
  4.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青霉素类药合剂,优立新为青霉素烷砜和氨苄青霉素合剂,1.5g一次肌肉注射,特灭菌为哌拉西林钠加舒巴坦钠,3.0g一次肌肉注射或静滴。
  由于淋病患者中有部分同时合并衣原体感染,我们在治疗中常用头孢曲松钠3.0g静滴,口服阿齐霉素,或罗红霉素250mg,每日两次。
  (二)淋菌性咽炎:头孢曲松钠3.0g静滴;或氧氟沙星250mg口服,一日三次,或复方新诺明1g/次,一日两次,共7日。
  (三)淋菌性直肠炎:头孢曲松钠3.0g静滴,或乐施福定3.0g静滴,或治菌必妥3.0g静滴。
  (四)淋菌性眼炎成人,水剂青霉素G100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5日。
  (五)儿童淋病体重≥45kg者按成人剂量给药。体重<45kg的儿童按以下方法给药:头孢曲松钠125mg,一次肌肉注射;或乐施福定25mg/kg,一次肌肉注射;或壮观霉素40mg/kg,一次肌肉注射。
  (六)有合并症淋病
  ①淋病合并输卵管和附睾炎,水剂普鲁卡因青霉素G480万,静滴,一日两次,共7天。PPNG引起者,特灭菌3.0g,一日一次,共7次,壮观霉素2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共10日,或头孢曲松钠,治菌必妥,乐施福定任何一种3.0g静滴,一日一次,共7日。
  ②播散性淋病:水剂青霉素G100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7日,亦可用头孢曲松钠3.0g静脉注射,每日一次,共7日。
  三、判愈标准
  治疗结束后1~2周复查,判愈的标准是:①临床症状消失;②尿液清晰,不含淋丝;③前列腺按摩液或宫颈分泌物涂片及培养检查淋球菌连续2次阴性,可判治愈。
  预后预防
  一、预防:
  1.宣传性传播疾病知识,提倡高尚的道德情操,严禁嫖娼卖淫。
  2.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淋球菌感染发病率。
  3.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减少感染的危险。可在性交前后各服用氟哌酸或阿莫西林,可有效的预防性病的感染。
  4.性伴同时治疗。
  5.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与隔离,不与家人、小孩尤其女孩同床、同裕
  6.执行新生儿硝酸银溶液或其他抗生素液滴眼的制度,防止发生淋菌性眼炎。
  二、预后:
  淋病患者,急性期及时正确治疗可完全治愈。无合并症淋病经单次大剂量药物治疗,治愈率达95%;治疗不彻底,可产生合并症,甚至不育,宫外孕,盆腔炎,尿道狭窄或失明及播散性淋玻因此,应抓紧时机在急性期把淋病彻底治愈。

关键字:淋病合并症精囊炎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淋病合并症精囊炎...”相似的文章

更多>>

淋病合并症精囊炎疾病

(一)涂片检查: 取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作革兰氏染色,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涂片对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单纯淋菌性前尿道炎患者,此法阳性率在90%左右,可以初步诊断,咽部涂片发现革兰氏阴...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