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时间 : 2009-12-01 09:07:22 来源:www.fx120.net

[摘要]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疾病并发的一种病理过程,其特征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凝血系统被广泛激活,凝血过程加速,在微小血管内广泛形成微血栓,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临床可出现广泛性出血、休克、栓塞及溶血等症状。

  新生儿DIC比较常见,其原因为:

  (1)免疫力低下,易患感染;

  (2)各种凝血因子生理性低下。肝脏合成凝学因子功能不成熟,胎盘阻碍凝血因子通过(纤维蛋白原和Ⅷ因子)

  (3)易患各种疾病,低体温、呼衰、缺氧、酸中毒等。

  (4)血液粘稠,呈高凝状态,纤溶活动强。

  (5)某些产科因素的影响。

  1.感染生后感染-败血症;宫内细菌或病毒感染。

  2.缺氧、酸中毒窒息、MAS、RDS、先心病,致缺氧、酸中毒、血液粘稠度增加

  3.新生儿硬肿症微循环灌注减少致组织缺氧、酸中毒毛细血管损伤,血液粘稠。

  4.溶血红细胞释放大量磷脂类凝血活酶类物质,血小板破坏释放血小板第3因子,促发内源性凝血和血小板黏附。

  5.产科因素羊水栓塞,严重妊高症,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胎盘所含组织凝血活酶进入胎儿循环,激活外源凝血系统,并可产生缺氧、酸中毒及血管内皮损伤。

  6.其它早产、SGA-凝血因子低,易硬肿和感染;休克和NEC-微循环障碍。

  临床表现

  1.出血首发症状,皮肤出血最常见,皮肤淤斑、脐残端及穿刺点渗血,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肺出血、颅内出血。出血多且不易制止。

  2.微循环障碍与休克广泛微血栓致微循环障碍,回心血及排血量不足,全身小动脉扩张→休克,血压下降。休克加重DIC

  3.栓塞受累器官缺血缺氧致功能障碍,甚至坏死。包括肝、脑、肾、肺、消化道。临床表现为肝、肾衰竭、呼吸窘迫、惊厥、昏迷、肺出血消化道出血、皮肤淤斑或坏死。

  4.溶血纤维蛋白丝与红细胞膜相互作用,红细胞变形受损发生溶血。有贫血、血红蛋白尿、黄疸、发热。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血涂片:红细胞呈盔形、三角形、新月形及红细胞碎片状者超过2%,网织增多。

  血小板计数<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凝血检查

  2.凝血时间:正常7~12分,高凝期缩短≤6分,低凝期明显延长,>25秒。

  (1)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日龄4天以内≥20秒,5天以内≥15秒可诊断DIC。

  (2)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正常37~45秒,>45秒可作为DIC

  诊断标准。

  (3)纤维蛋白原降低新生儿<150mg/dl(正常200~400mg/dl)。

  (4)D-二聚体增多(凝血酶生成后,激活因子ⅩⅢ,使纤维蛋白单体形成X、Y、D、E碎片,其中两个D碎片形成D-二聚体),敏感性达93%。目前国际上已将此项检查列为诊断DIC的关键性检测项目。高于正常4倍以上可诊断。

  (5)抗凝血酶Ⅲ(AT-Ⅲ)降低,<60%。正常活动度为80~120%,或200~300mg/L。

  3.纤溶检查

  (1)血浆凝血酶时间(TT)延长,新生儿正常为19~44秒,比对照>3秒有意义。

  (2)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24小时后阳性有意义,但阴性不除外DIC。

  (3)血清FDP增高(>20μg/ml)

  (4)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

  1.病因治疗治疗原发病抗感染,清除病灶

  2.改善微循环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多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充血容量,修复破损的血管内皮,改善微循环。10~15ml/kg静滴,2~3次/d,但在DIC晚期心功能不良时慎用。

  3.抗凝疗法

  (1)肝素首选,最佳使用期为早期高凝状态,在纤溶亢进期应与抗纤溶剂及补充凝血因子合用。推荐量为0.25~0.5mg/kg,溶于10%葡萄糖液10~15ml于1小时内静脉滴入,必要时每4~6小时重复1次。有效者渐减量。如用肝素后出血加重则停用并用等量鱼精蛋白中和。

  小剂量肝素法:0.05~0.5mg/kg不等

  低分子肝素(法安明)半衰期长,200U/kg皮下注射,每天一次,或100U/kg,每天两次。

监测凝血时间,维持20~30分钟(试管法)

  (2)ATⅢ加强肝素的作用,30U/kg.d,静脉滴注。

  (3)抗血小板凝聚药常用潘生丁,每次5~10mg/kg,每日1~2次。

  4.纤溶抑制剂高凝期和消耗低凝期忌用多,继发纤溶抗进是严重出血主要原因时,与肝素合用,常用6-氨基己酸及抑肽酶。

  5.补充疗法在DIC得到控制、肝素化后进行,以免促进凝学、加重DIC。主要补充被消耗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新鲜血(6小时内)、血浆、血小板。血小板≤30×109/L时有颅内出血的可能。

关键词: 新生儿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新生儿弥漫性血管...”相似的文章

更多>>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疾病

实验室检查 (1)反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的试验:①血小板计数:本病中由于血小板大量消耗形成微血栓,故血小板计数减少,②凝血时间: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血液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凝血时间常缩短在5min以内,甚...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