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执业医师考试考点

时间 : 2009-11-30 03:54:00 来源:www.med66.com

[摘要]

  缺铁首先引起贮存铁缺乏,继而发生红细胞内缺铁,最后发生缺铁性贫血,三者总称为铁缺乏症。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素合成引起的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摄入不足而需要量增加:主要见于小儿生长发育期及妊娠和哺乳妇女。

  (2)慢性失血:女性常见原因为月经过多(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男性应注意消化道出血(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钩虫病、服用阿司匹林后出血等),另也见于反复鼻出血、痔出血、血红蛋白尿等。

  (3)吸收不良:见于胃及十二指肠切除、慢性胃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3.临床表现

  除有贫血的临床表现外,尚有因含铁酶和铁依赖酶活性降低引起的临床表现。常见表现有黏膜损害,有口角炎、舌炎、咽下困难及外胚叶组织营养缺乏的表现,如皮肤干燥、毛发枯、反甲等。还可出现神经、精神系统表现,如嗜异食癖

  4.实验室检查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常伴有轻度血小板升高。严重病例可出现三系细胞减少。

  (2)血清铁降低(<500μg/L),总铁结合力升高(>450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5%)。

  (3)血清铁蛋白。是体内贮备铁的指标,低于14μg/L可作为缺铁的依据。

  (4)骨髓铁染色。骨髓涂片用普鲁士蓝染色后,骨髓小粒中的铁称细胞外铁,幼红细胞内的铁颗粒称细胞内铁。细胞外铁直接反映贮备铁的情况。缺铁性贫血时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含铁颗粒的幼红细胞(铁粒幼细胞)减少。

  5.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般不难做出诊断。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见下表:缺铁性贫血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1)慢性病贫血。系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所致的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总铁结合力正常或降低,骨髓细胞外铁增多而铁粒幼细胞数减少。

  (2)海洋性贫血。常有家族史、脾肿大,血涂片可见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异常,胎儿血红蛋白或血红蛋白A2增多。血清铁及铁蛋白增高,总铁结合力正常,骨髓细胞外铁及铁粒幼细胞数增多。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为铁失利用性贫血,因此,血清铁及铁蛋白增高,而总铁结合力降低,骨髓铁粒幼细胞增多,环状铁粒幼细胞多(>15%),细胞外铁增多。

  (1)去除原发病因。

  (2)补铁治疗。常用口服铁剂及其用法,硫酸亚铁,每次0.2~0.3g,3次/d;富马酸亚铁,每次0.2~0.4g,3次/d;琥珀酸亚铁,每次0.1g,3次/d.口服铁剂后5~10天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12天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服药1~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平均2个月恢复。待血红蛋白正常后,需继续服药一段时间,补足体内铁贮备。如无法耐受口服铁剂治疗,或因严重消化道疾病引起铁吸收障碍,或需迅速纠正贫血,可用右旋糖酐铁,50mg/d深部肌内注射。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缺铁性贫血――执...”相似的文章

更多>>

缺铁性贫血疾病

1.血象 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0%),红细胞指数改变的程度与贫血的时间和程度相关,红细胞宽度分布(RDW)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意义很难定,正常为(13.4&plus...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