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缺血性结肠炎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治

时间 : 2009-11-30 19:11:02 来源:journal.shouxi.net

[摘要]

,首席医学网目前收录有300多种中文权威医学杂志,提供免费全文阅读,实现全文检索,提供医学论文的免费查询、论文阅读、论文下载,医学论文写作技巧,以及在线投稿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治首席医学网2009年03月10日18:22:44Tues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IOF亚洲骨质疏松班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徐肇敏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科

加入收藏夹

【关键词】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

缺血性结肠炎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以腹痛和血便为主要症状。原因是由于结肠供血不足产生缺血性疼痛,造成肠黏膜的缺血性损伤,腹痛是其最主要的症状,常急性发作,绞痛样,疼痛持续伴阵发加重,伴随腹痛常有排便紧迫感,后出现腹泻和血便,血便量一般。因此对于出现急性腹痛、血便的老年患者要考虑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并与结肠癌、直肠癌鉴别。

肠道供血不足产生的疾病统称为缺血性肠病,它包括3个疾病:缺血性结肠炎、急性肠系膜动脉梗死及肠系膜静脉梗死。急性肠系膜动脉梗死和肠系膜静脉梗死是由于肠管供血的血管梗死,造成缺血坏死,是临床危重急症,病变部位多见于小肠。而缺血性结肠炎较其他两病多见,病变部位在结肠。

1肠道的血供

肠道的血供来自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和髂内动脉的分支。肠系膜上动脉供应小肠、升结肠和近段横结肠。肠系膜下动脉供应横结肠、左半结肠。直肠由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和髂内动脉分支共同供血。

肠系膜上动脉向左分出12~18条空肠、回肠动脉供血全部小肠,其分支彼此吻合成血管弓,近侧小肠段只有一级血管弓,远侧小肠段为四级血管弓,最后一级动脉弓最靠近肠道,并与肠道平行,称边缘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向右分出3支,分别为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及中结肠动脉。

结肠血供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即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和中结肠动脉供血右半结肠,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即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和直肠上动脉(痔动脉)供血左半结肠。各动脉之间有吻合支相连形成边缘动脉,使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的各结肠支之间在结肠内缘相互吻合,从回盲肠至乙状结肠形成一完整的动脉弓——边缘动脉。

由边缘动脉发出很多小动脉支垂直进入肠壁,在浆膜下形成血管网,再发出小动脉支供血于肌层,并在黏膜下形成血管网,向黏膜及黏膜下层供血。约50%~75%的肠壁供血至黏膜层,所以一旦发生缺血,病变首先累及黏膜层。

2缺血性肠病的病因

缺血性肠病的病因见表1。表1缺血性肠病的病因类别病因特发性

缺血性结肠炎一般为非梗死性缺血性肠病,可由任何原因造成的低血流状态,如动脉粥样硬化、心功能衰竭、肠系膜血管狭窄、高凝状态等引起;感染、腹腔内炎症性疾病、肠腔压力增加的因素、手术、创伤等。也可继发于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可卡因、鼻用缩血管药、洋地黄、应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肝炎患者,以及长期口服避孕药的中年妇女。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纳拉曲坦也可导致患者发生缺血性结肠炎。

缺血性结肠炎可发生在结肠的任何部位,但脾曲、升结肠和乙状结肠肠段是最易发生的部位。其原因是右半结肠常易受低血流量的影响,而局限的非阻塞性缺血易发生于脾曲(Griffith点)和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Sudek点)。脾曲处供血是中结肠动脉左支和左结肠动脉的升支相连接部,该处边缘动脉较少,易发生缺血表现,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是直肠上动脉的分支和中痔动脉的连接部,边缘动脉在该处较少,血供不足。

Marcuson报道缺血性结肠炎位于降结肠、乙状结肠为45.2%,结肠脾区为43.8%,横结肠为31.5%,升结肠为16.4%,直肠为11.0%。病变可局限一处或节段分布在多处。肠道损伤的长度与缺血的病因有关,如动脉硬化斑块栓子引起的长度较短,而非阻塞性缺血导致较长的结肠病变。

3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

多见于年龄>60岁的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缺血速度、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对细菌感染的内在抵抗力和不同类型的缺血性肠病而不同。

缺血性结肠炎由于血供不足,结肠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小肠为差,黏膜层首先受累,突发腹痛、腹泻和血便。腹痛是其最主要的症状,腹痛往往呈绞痛样,通常位于下腹及左下腹,以后出现水样便和血便,检查发现左下腹压痛、肌紧张、白细胞增高。

缺血性结肠炎一般为非坏疽型肠病,可分为:①一过性,可逆性;②慢性,非可逆性:慢性节段性肠炎和结肠狭窄。一过性缺血性结肠炎最多见,症状比较轻,数日内可消失,1~2周内组织学上和功能上均可完全恢复。结肠黏膜或黏膜下层的损伤表现为水肿、黏膜下出血,可能有部分黏膜坏死,坏死黏膜剥脱后出现多发性浅表溃疡。慢性非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损伤的范围较大,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损伤达肌层,经数周或数月恢复。腹痛常因进食而诱发或加重。

4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

4.1结肠镜检查考虑为缺血性结肠炎的患者可行此检查,在结肠镜检查时必须少注气、慎重操作,以免穿孔。镜下可见肠黏膜节段性病变和溃疡,发病24h后,肠腔内充满血性液体,局部黏膜充血,黏膜易出血;48h后,局部发白、水肿,并有充血红斑,伴黏膜下瘀点或散在浅溃疡。由于某些血管的病变造成血供不足,使缺血病变部位与非病变部位有明确的界限;因为直肠为双重血管供血,病变很少累及直肠黏膜。症状重的患者肠镜下见到局部黏膜隆起、水肿、充血、出血,以及肠腔狭窄,肠镜不能通过,可能会误诊为结肠癌,因此要注意鉴别诊断。慢性期时结肠黏膜苍白、萎缩、血管纹理不清。甚至出现肠腔狭窄,使肠镜不能通过。

肠镜活检组织检查为非特异性改变,可见黏膜下出血和水肿,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消失,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亦可见黏膜隐窝脓肿形成,腺体结构破坏,巨噬细胞内有含铁血黄素。慢性期黏膜萎缩伴纤维组织及肉芽组织增生和再生上皮形成。

4.2CT和B超检查可发现肠壁增厚,彩色多普勒检查血流改变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有待更多的经验。选择性血管造影对缺血性结肠炎检查价值不大。

5缺血性结肠炎的治疗

根据发病的病因、病情缓急和严重程度而进行治疗,一般为非手术治疗。因病情难于预测,必须住院治疗,及时的内科治疗能缓解病情的发展,包括禁食、补液、纠正低血容量,可用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和葡萄糖降低血液黏度,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给予营养。如有肠麻痹时,要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吸氧、罂粟碱、异丙肾上腺素、血管舒缓素、组胺、血清素、血管活性肠肽和胰升糖素能扩张结肠血管,增加结肠的血流量或组织的氧供。

由于肠壁的损伤导致继发感染,应积极给以广谱抗生素控制和防止继发感染。一般缺血性结肠炎经上述治疗后,病人症状很快缓解,大约7~10d痊愈。极少数患者需要手术切除肠段,适应证是:①反复发作菌血症的慢性节段性肠炎;②有肠段狭窄症状者。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相似的文章

更多>>

缺血性结肠炎疾病

可有贫血和白细胞增高,便常规 见红白细胞,结肠镜 检查可见肠粘膜充血,水肿及褐色粘膜坏死结节,活检见不同程度的粘膜下层坏死,出血和肉芽组织,纤维化或玻璃样变等,早期钡灌肠可见结肠轻度扩张,可有典型指压征...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