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伤寒

伤寒论义理辨析

时间 : 2009-11-30 11:27:22 来源:info.jobuy.com

[摘要]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辨者,辨证;治者,论治。其义为根据太阳病的脉证进行辨证论治。所谓太阳病,是指当风寒之邪侵袭太阳体表,使太阳的生理功能失常,导致卫外失职,营卫不和,从而出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6、方义:桂枝汤调和营卫,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其主要作用在于扶阳固表,兼摄阴液。
(六)兼脾虚水停证
1、提要:汗下后脾虚水停,表证不解的证治。
2、原文: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原文第28条)
3、解析:服桂枝汤,或下之,仍见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等证,是太阳表证不解;而又见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是脾不转输,水气内阻,经气不利,水遏阳郁而不得宣畅,膀胱气化失职之故。表病兼里有水饮者,宜表里同治,因里气不通,表亦不和,若只用解表之法,病必不除。
4、治法:调和营卫,健脾利水。
5、方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切)白术茯苓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加茯苓、白术。
6、方义:方用茯苓渗湿利水,白术助脾除湿,芍药开阴结而利小便,生姜宣散水气,枣、草和中。本方历来有争议,按条文为去桂枝,柯韵伯等认为原文无误,《医宗金鉴》等认为是去芍药,成无己等认为桂枝汤原方加茯苓、白术。此遵成无己之说。验之临床,此类病证无桂枝,何以解除头项强痛,发热无汗之证?故常用桂枝汤原方,加茯苓、白术而取效。
二、太阳伤寒(表实)证
一)风寒表实证
(一)太阳伤寒的证治
1、太阳伤寒的证治。
2、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原文第35条)。
3、解析:太阳病,指本论第1条、第3条,如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共八证,称之为伤寒八证。寒性凛冽,伤人体表较深,可由卫透营,故曰表之深;寒性凝滞、收引、主痛,故有四项痛证;因寒邪影响,卫阳不能舒展,营阴郁滞,经气不利,经脉通行不畅,故太阳所主之表、太阳所行之位的头、身、腰、经脉、筋肉拘紧、疼痛,甚则关节疼痛。因风寒之邪外束,卫阳闭郁,不能温分肉则恶寒;寒主收引,卫阳被闭,正邪交争,故发热;肺合皮毛,皮毛闭塞,致肺气不宣,故无汗而喘。一般认为,《伤寒论》文法中,凡有“而”字的语句,均表示强调之意,此条不同,乃因果关系,系卫气闭塞,肺气不宣,故喘。恶风,乃与恶寒为互词,因二者不可分割,言风而代寒,言寒而代风。八证中无脉象,但可知其脉为浮紧脉,之所以不言脉者,可以从“太阳病”三字去理解,一为省文,二为舍脉从证,在太阳病提纲证中已论脉,故省之。本证病因:寒邪为主;病位:表之深;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荣郁;病证:诸痛,寒热,无汗而喘(因果关系并列),脉浮紧。
4、治法:开泄腠理,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5、方药:麻黄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6、方义:麻黄开泄腠理,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助麻黄开泄腠理,发汗解表;杏仁助麻黄宣肺平喘;甘草调和诸药,缓和麻黄之峻猛。
(二)太阳病日久表不解者仍可用麻黄汤
1、提要:病期虽久,表证仍在,仍可用麻黄汤。
2、原文: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原文第46条)
3、解析:太阳病,包括伤寒八证;本条有倒装文法,“麻黄汤主之”应接在“此当发其汗”的后面为一段。说明了太阳伤寒虽多日不解,但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等证仍在,仍属伤寒无汗表实证,病没有传变,即第五条的“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伤寒之脉证不变,治法亦不应更改,故曰“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
“服药已微除”至“阳气重故也”为另一段,说明服麻黄汤后的两种不同反应,服药已微除,是因方药对证,然而毕竟得病多日不解,较之伤寒病初起略有不同。其初起者可一汗而解,多日者,必外邪郁闭较重,阳气受郁遏亦重,服药后交争较剧,故产生不同反应。反应较轻者,可出现发烦,目瞑,然后正胜邪却,其结果必然汗出邪解。阳气重的“阳”字,在此指热邪而言,阳气重即热邪重,重者可能发生衄血,为阳气郁怫太甚,损伤阳络所致。然而,汗血同源,不得汗解,可从衄解,一衄之后,外邪得泄,郁阳可伸,亦为病解之兆,所以这种衄血俗称红汗。
服麻黄汤后衄乃解,是病愈的机转之一,临证时仍须仔细观察病情,如衄血不多,且衄后病情随之减轻,脉静身和,方为佳兆。若衄血较多,更兼舌绛苔燥,身灼热等,则为病势发展,波及营血,应以清营凉血为主,切不可再投辛温发汗之剂。否则狂、斑、痉、厥无所不至,临证时当慎之又慎。
(三)太阳伤寒自衄者愈**
1、提要:太阳伤寒自衄者愈。
2、原文: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原文第47条)
3、解析:“脉浮紧,发热,身无汗”,属太阳伤寒表实证无疑。太阳伤寒表实证若未经发汗,则必使阳郁邪迫于营分。其体壮者,常因机体自抗能力的发挥而祛邪外出,其邪气外出的途径常常是鼻衄,通过鼻衄将营分之邪祛出体外,是以自衄代麻黄汤。衄后脉静身和,其证为佳兆,反之则为病势发展。
(四)伤寒表实失汗致衄证治**
1、提要:伤寒表实失汗致衄证治。
2、原文: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原文第55条)
3、解析:伤寒脉浮紧,应以麻黄汤发汗,使外邪随汗而解。今当汗失汗,邪无从出,壅逼阳络,迫血妄行,因而致衄。衄后表证仍在者,仍以麻黄汤发汗解表。本条与第47条、第46条俱为表实证的衄血,但第47条是未经服药而衄血,其病邪随衄而解;第46条是已经服药,邪热较盛的衄血,其邪亦随衄而解。本条是因失治而衄血,衄后病邪仍未解,脉证如故,故仍以麻黄汤治之。共25页: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顶一下(0)0%踩一下(0)0%------分隔线----------------------------上一篇:药学论文浅谈《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伤寒论义理辨析”相似的文章

更多>>

伤寒疾病

(一)常规检查 包括血象,尿和粪的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常减低,约(3~5)×10^9/L,分类计数见中性粒细胞减少伴核左移,淋巴,单核细胞相对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如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超过2%或绝...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