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锁骨骨折

解剖钢板(钩状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42例

时间 : 2009-11-30 01:10:16 来源:journal.haoyisheng.com

[摘要]

解剖钢板(钩状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42例时间:2009年06月01日18:42来源:中国当代医药杂志

作者:王明钢,赵建军,张衍景,周军,于宝占,崔健

作者单位:河北徐水石油物探(东方公司)中心医院,河北徐水072555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骨折的可靠治疗方式。方法:锁骨骨折42例患者,使用锁骨解剖钢板(钩状钢板)内固定,观察其疗效。结果:锁骨解剖钢板(钩状钢板)内固定组患者接受度、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锁骨解剖钢板(钩状钢板)内固定为明显移位锁骨骨折一种较理想治疗方式。

[关键词]锁骨骨折;内固定;解剖钢板(钩状钢板)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4(b)-039-02

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4%[1],治疗方法主要分为手法整复外固定和内固定两种方法,文献报道的锁骨骨折治疗方法超过200种,但许多方法被证实是繁琐、疼痛,甚至是危险的[2]。2000年1月~2007年12月,使用解剖钢板(钩状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42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42例,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18~74岁,平均39.2岁。骨折类型均为闭合性,简单骨折2例,粉碎骨折40例(严重粉碎骨折26例,合并肩锁关节脱位14例)。骨折部位:锁骨中1/3处31例,锁骨外1/3处11例。

1.2治疗方法

以骨折为中心沿锁骨作一长6~10cm横切口,显露骨折断端,清理血肿或肉芽组织,少量剥离骨膜及软组织。夹持两骨折端Cocker钳固定,如为粉碎性骨折先将大的骨折块用细钢丝或粗丝线捆绑复位固定,也可用拉力螺钉固定,然后选用6~8孔的锁骨解剖钢板置于锁骨上方固定。若骨折线过于靠近锁骨外端不能置3枚螺钉或合并肩锁关节脱位,则用锁骨钩状钢板固定。逐一钻孔,攻丝,拧入螺钉固定。术后伤口内置引流条24h,患肢三角巾悬吊制动2周。

本组治疗42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本组患者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钢板松动予以辅助外固定骨折愈合,未发生钢板断裂并发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上举均达正常范围,无发生关节僵硬。36例患者1年后取出内固定物,无发生再骨折。

3.1锁骨骨折的分类及治疗

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主要发生在中1/3,占80%左右。该处骨折一般仅有中度移位,“8”字绷带可以充分作用于骨折外侧段外展后伸肩关节对抗斜方肌与胸大肌的牵拉作用,因此理论上外固定可以治疗此处骨折。外1/3骨折时外固定困难,建议手术治疗。内1/3骨折发生率很低,多是老人,并且移位少见,多采用保守治疗。

3.2保守疗法

手法复位“8”字外固定法作为锁骨中1/3骨折的传统治疗方法,可以使绝大部分患者获得一个具有良好功能的肩关节。因其不破坏骨折断端血供,断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处于微动状态,骨折愈合快。但畸形愈合发生率高,影响美观,且存在外固定并发症,生活不便,患者往往难以忍受外固定所致的疼痛及限定姿势,常发生松动或自行解除,更有观察不细时可引起血管、神经压迫症,使部分患者难以接受而选择手术。本组患者有9例因难以耐受外固定而要求手术。

3.3克氏针固定法

克氏针固定锁骨骨折一般具有以下优点[3]:①操作简便,小切口形成瘢痕少,能满足患者外观需求。②符合微创操作:髓内固定仅需暴露骨折断端,对骨膜剥离少,软组织损伤小,轴心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固定,骨折愈合快,内固定物取出方便。其缺点是对抗轴向应力作用不够,易出现钢针滑动[4],针眼感染,以及肩部制动时间过长导致继发性肩周炎等并发症,并且锁骨呈“s”形,有时两侧难以插入足够长度的克氏针,尤其当骨折碎片多,复位后靠断端间碎片嵌压支撑时,可因碎骨片的移位诱发针的滑动,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端成角。

3.4钢板固定法

钢板固定法具有固定可靠稳定、并发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早等优点[5-6],但最好避免使用1/3管钢板――管壁薄固定力不足及普通加压钢板――锁骨呈“s”形,塑形不便易致固定不可靠。推荐使用重建钢板或解剖钢板。使用解剖钢板

本组治疗42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本组患者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钢板松动予以辅助外固定骨折愈合,未发生钢板断裂并发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上举均达正常范围,无发生关节僵硬。36例患者1年后取出内固定物,无发生再骨折。

3.1锁骨骨折的分类及治疗

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主要发生在中1/3,占80%左右。该处骨折一般仅有中度移位,“8”字绷带可以充分作用于骨折外侧段外展后伸肩关节对抗斜方肌与胸大肌的牵拉作用,因此理论上外固定可以治疗此处骨折。外1/3骨折时外固定困难,建议手术治疗。内1/3骨折发生率很低,多是老人,并且移位少见,多采用保守治疗。

3.2保守疗法

手法复位“8”字外固定法作为锁骨中1/3骨折的传统治疗方法,可以使绝大部分患者获得一个具有良好功能的肩关节。因其不破坏骨折断端血供,断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处于微动状态,骨折愈合快。但畸形愈合发生率高,影响美观,且存在外固定并发症,生活不便,患者往往难以忍受外固定所致的疼痛及限定姿势,常发生松动或自行解除,更有观察不细时可引起血管、神经压迫症,使部分患者难以接受而选择手术。本组患者有9例因难以耐受外固定而要求手术。

3.3克氏针固定法

克氏针固定锁骨骨折一般具有以下优点[3]:①操作简便,小切口形成瘢痕少,能满足患者外观需求。②符合微创操作:髓内固定仅需暴露骨折断端,对骨膜剥离少,软组织损伤小,轴心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固定,骨折愈合快,内固定物取出方便。其缺点是对抗轴向应力作用不够,易出现钢针滑动[4],针眼感染,以及肩部制动时间过长导致继发性肩周炎等并发症,并且锁骨呈“s”形,有时两侧难以插入足够长度的克氏针,尤其当骨折碎片多,复位后靠断端间碎片嵌压支撑时,可因碎骨片的移位诱发针的滑动,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端成角。

3.4钢板固定法

钢板固定法具有固定可靠稳定、并发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早等优点[5-6],但最好避免使用1/3管钢板――管壁薄固定力不足及普通加压钢板――锁骨呈“s”形,塑形不便易致固定不可靠。推荐使用重建钢板或解剖钢板。使用解剖钢板置于锁骨上方,符合张力带原则,而且操作方便,大大节省手术时间,一般在局麻下就可完成。钢板固定虽然愈合时间较长,但因其固定牢固可靠,尽管不能负重,但患者可以早期活动,对肩关节粘连、生活影响最小,患者容易接受。

操作时注意[7-9]:①保证骨折两端各有3枚螺钉,(如图1~2)骨折线过于靠外者,外侧不能打入3枚螺钉,或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时使用钩状钢板,并修复相关韧带组织(如图3~4)。②保留与碎骨片相连的软组织,当钢板形成支撑时,将碎骨片连同软组织用可吸收线缝扎于钢板上,大骨片用螺钉固定。有明显骨缺损要植骨。③内固定螺钉穿透两层皮质以防松动,当电钻打下方孔时用力不要过大,磨过即可,不必用下方骨膜剥离子保护,以免损伤骨膜血供。④当骨折线位于冠状面时可自前向后打入1~2枚拉力螺钉加强固定。⑤骨折愈合前不可参加体力劳动以防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本组以此为原则未出现钢板断裂、感染、锁骨下神经、血管、肺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1例8周骨折线仍可见时即参加农业劳动,发生螺钉松动,但钢板未断裂,骨折畸形不明显,予以“8”字绷带辅助外固定后骨折愈合。总之,对难以耐受外固定及移位明显锁骨骨折患者推荐使用解剖钢板(钩状钢板)固定。

[1]邱贵兴,戴克戎.骨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9.

[2]候春林,王诗波,吴韬.锁骨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0-43.

[3]黄海华,叶林根.不同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0):1334-1335.

[4]赵文苗.锁骨骨折髓内固定的改进[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8(11):767.

[5]华益雄.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6,9(2):184.

[6]陈伟兵,沈国平,彭永岳.钢板治疗锁骨骨折253例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6):475.

[7]刘家旭,陈煜,袁斌.重建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30.

[8]石大山,王珏.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折78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7):31.

[9]贾新斌,赵晋社.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0):49.

投稿电子信箱

journal@mail.haoyisheng.com


备注:投稿作者务必注明详细通

信方式及电子信箱

《当代医学》杂志创刊15周年关于《当代医学》变更旬刊的通知在线论坛医学论文写作发表流程临床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程序如何识别正规医学刊物的特点晋职称发论文如何避免受骗?医学论文作者及作者单位的书写论文中英文参考文献缩写规则在线论坛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解剖钢板(钩状钢...”相似的文章

更多>>

锁骨骨折疾病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影象学检查,锁骨骨折常发生在中段,多为横断或斜行骨折,内侧断端因受胸锁乳突 肌的牵拉常向上后移位,外侧端受上肢的重力作用向内,下移位,形成凸面向上的成角,错位缩...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