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上隐斜

眼肌病信息列表

时间 : 2009-11-29 00:31:22 来源:www.jkwhy.cn

[摘要]

眼肌病分类,概述及相关眼肌病信息

共有30条眼肌病信息斜视治疗延误不得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少年儿童斜视患病率已超过1%,斜视同近视和弱视等眼病一样,已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一大病症。斜视是指患者双眼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一只眼注视目标,另一只眼便会偏离目标,两只眼的位置不能对称。斜视多发病于儿童时期,发病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共同..为什么有的儿童眼睛会斜视眼睛斜了,医学上叫做“斜视”,向鼻侧斜叫“内斜视”,向耳侧斜叫“外斜视”。有些孩子生下来眼睛是很好的,可是到了三四岁,却忽然变成斜眼了。有人说,这是欧了“怪风”;有人说,是见了强烈的阳光,等等,其实都不是。人们的正常眼睛,既能看远近,又能左顾右盼,上下运动,而且.两只眼睛总是一起活动。这主要是每只眼..专家访谈:儿童斜视要早治专家介绍:吴夕--1982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一直从事眼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于儿童斜视、弱视的诊断与治疗。牛兰俊--1970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85年在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对儿童眼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人:斜视是一种什么样的眼病呢?牛兰俊斜视是一种很常见的眼部疾病,..看电视易引发儿童歪头性斜视前不久,阔别10年的同学突然来电求援,说他那年仅5岁的女儿近来看电视老是歪着头、眼睛斜斜地看着电视屏幕,纠正不一会儿又故态复萌,问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我们知道,人的眼球之所以能左右上下自如地转动,主要依靠眼球旁的6条眼肌间的平衡运动。这些肌肉又受神经和大脑的支配。一旦大脑、神经或6条肌肉中..斜视的治疗方法儿童斜视的发病原因不同,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1)根据斜视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无症状的隐斜视,因儿童的融合和辐辏能力较强可不作任何治疗,但有的隐斜患儿近距离视物后有眼胀、眼眶酸痛、头痛等视疲劳症状,可适当治疗。内隐斜要散瞳、验光,远视者配合适眼镜,外隐斜可作辐辏训练以加强双眼内转肌的..部分儿童斜视不要治疗结果尚好童年时期的交叉眼(内斜视)能够影响正常的视力发育,但在一些儿童中,能够不经过治疗而自然恢复。在另外一些儿童中,不会自行解决而早期干预如眼肌的手术能够矫正这种交叉并帮助正常的视力发育。《先天内斜视观测性研究》是用来确定患有交叉眼但不需要手术能自愈的百分数,以及不能自行矫正需要手术的儿童的特征。根据研究..斜视近视长期不矫正可能会造成弱视爸爸妈妈们都很在意自己孩子的眼睛是否近视,对弱视却不甚了了。殊不知弱视也是一个相当严重的儿童健康问题。弱视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若不及时矫正治疗,对视功能危害很大,不仅视物不清,还会造成缺乏立体视觉。治疗弱视的最佳年龄是学龄前,超过12岁就难以治愈,如果进入成年,治疗弱视则基本无望。弱视反过来可造成..小儿斜视:需早日改斜归正小儿斜视是一般父母比较会注意的视力问题,可是斜视最重要的问题除了造成外观上的显著差异,最重要的是不正常的眼位会影响视力发育,未能实时治疗就可能造成弱视。斜视可分为内斜视、外斜视及垂直斜视,其中以内斜视最常见、外斜视次之。小孩的先天性内斜视发生原因至今一直不明,在医界有的认为是大脑无法融像造成正眼难以..恒定性外斜视【概述】随着间歇性外斜视的进展,外斜突变为恒定性,即经常处于外斜状态。可以为交替性,即交替性外斜视,或一眼有注视倾向。如果外斜开始于视觉尚未发育成熟期,可以是单眼注视并有弱视。在大多数患者,外斜是由于间歇性外斜失去代偿而引起的,这些患者,一般无弱视。【治疗措施】1.矫正屈光不正远视+2.00D+3...儿童时期易发生斜视的原因(1)发育不完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使斜视的发生。人的单视功能是后天逐渐发育的,这种功能建立与视觉功能一样是反复接受外界清晰物像的刺激,逐渐地发育和成熟起来的。婴儿出生后2个月只有大体融像,精确融像功能的建立要持续到5岁以后,立体视..斜视的危害有哪些由于斜视影响美观,斜视儿童常被人起绰号,给儿童心理蒙上阴影而造成其孤僻及反常心理。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斜视儿童斜眼的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多见于单眼性斜视。交替性斜视患者双眼视力可能均正常,但是却仅能用一眼注视,除了不如正常人看物视野开阔外,更重要的是没有融像能力和立体视觉,不能准确分辨物体的前..谨防婴儿期带养失当导致斜视有时我们可能看到一些相貌端庄、漂亮活泼的儿童,因眼睛斜视,常给人一种异样感觉。斜视不仅影响人的外观,年龄稍大后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而且还容易形成视力障碍,比如弱视,其严重性往往大于外观上的斜视本身。不过,儿童斜视大多是可以避免的,关键是要及早预防。儿童为什么会发生斜视呢?人的眼球壁附着有六条肌肉,..孩子得了斜视怎么办?斜视,顾名思义就是原本应该相对称的两眼球位置出现了不对称,视功能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怎么发现确定孩子有没有斜视呢?从发病时间上要注意几个特定时期:一是孩子出生睁眼后,观察其两眼眼球是否对称;再是孩子长到5―6个月抱起来看东西的时候有没有两眼眼球活动不同步同方向或歪头现象;三是2―3岁时有没有..隐斜视[概述]眼球仅有偏斜趋向,但能被大脑融合机能所控制,使斜视不出现,并保持双眼单视。这种潜在性眼位偏斜,称为隐斜视。绝对正位眼很少,约占10%,90%的人有隐斜,多为轻度水平性隐斜而无症状。根据眼位元潜在性偏斜方向分为:内隐斜、外隐斜、垂直性隐斜和旋转性隐斜。其中内隐斜和外隐斜(两者亦称为水平性隐斜)..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概述】共内性斜视(concomitantstrabismus)是指双眼视轴分离,眼外肌其神经支配的无品质性病变,在各个方向,不论何眼为注视眼,其偏斜度均相等。非共同性斜视,依注视眼不同,其偏斜度不相等,如患眼注视时,偏斜度加大,眼外肌骨力不足或麻痹是非共同性性斜视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有眼外肌牵制(..矫治斜视我们的眼珠所以能够运动自如,转来转去,主要是依靠管理眼球的六条肌肉的平衡运动。这六条肌肉又受神经和大脑的指挥,如果大脑、神经或一条或几条肌肉运动发生故障,就会引起斜视。斜视有两种,一种是麻痹性的,主要由于外伤、细菌、病毒等伤害了脑子(多在脑后出现斜视)或脑子里长了瘤子而引起,这种不多见。现在主要谈谈..麻痹性斜视的治疗1.病因治疗病因检查确无阳性所见或证明病情已停止发展时,始可采取其他措施,如药物疗法、物理疗法等。2.药物治疗(1)肌肉注射维生素B1、B12、ATP,血管扩张剂(2)口服碘化钾(3)皮质激素及抗菌素可治疗神经炎及肌炎(4)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5)抗胆碱脂酶药治疗重症肌无力(6)滴眼剂3.光学疗法小..斜视应该早期治疗斜视除影响美观外,还可造成功能上的不良后果。如果在视觉发育期内(12岁以前)及时治疗,除了可矫正眼球偏斜外,还可以使斜颈现象消失,脊柱弯曲及面部发育得到调整,也为立体视觉的发育清除了障碍。如果视力发育成熟后进行治疗,则仅仅呢吧、能矫正眼球的偏斜,斜视眼的视力不会提高,也不能获得双眼单视的功能,对工作..远视易引起内斜,近视易引起外斜?正常人看远是不用调节的,看近时则需要用+3.0D的调节就够了。但对于远视者而言,看近所用的调节则需加上远视度数。眼睛看近物时产生近反射,调节的同时使双眼内转产生集合辐辏,高度远视的患者看物体比正常人多用调节,从而使其比正常人多产生辐辏,眼球呈现一种过度内转状态,也就出现了内斜视,这种情况多见于+2...间歇性外斜视【概述】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entexotropia)是介于外隐斜与共同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是指视轴常常分开,最初是在看远时发生,当看远时,融合性散开幅度超过融全性集合幅度,即产生外斜,间歇性外斜视发生之前,先有外隐斜。【治疗措施】1.睫状肌麻痹屈光检查有明显屈光不正,特别是散光和屈光..第一页1[2]最后一页共30个信息页次:1/2页
关键词: 眼肌病 疾病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眼肌病信息列表”相似的文章

更多>>

上隐斜疾病

1.体格检查:应用交替遮盖法 ,马氏杆 检查法科去定有无隐斜;三棱镜法,隐斜计可准确测定隐斜度数。 2.辅助检查:应进行屈光状态的检查。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