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肾皮质髓质脓肿

动物病理精品课程

时间 : 2009-11-29 17:06:20 来源:www.jzit.name

[摘要]

第十四章动物器官病理>>第一节皮肤病理│第二节淋巴结病理│第三节心脏病理第四节呼吸器官病理│第五节脾脏病理│第六节肝脏病理第七节胃肠病理│第八节肾脏病理│第九节生殖器官病理第十节脑脊髓病理│第十一节肌肉、关节、骨骼病理第十四章动物器官病理第八节肾脏病理

动物肾脏形态不一,牛为表面有沟的多乳头肾、猪为表面光滑的多乳头肾、鸡的肾脏为多对排列在腰椎两侧,马、羊、犬为表面光滑的单乳头肾。肾脏外有包膜,肾门有血管、输尿管、淋巴管;肾脏切面可见到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肾脏的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肾脏除具有排泄功能外,对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还参与调节血压和红细胞生成。动物生命活动过程中,肾脏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损害,而发生相应和病理变化。肾脏常见病理有肾脏血液循环障碍(贫血、充血、淤血、出血、梗死),肾脏退行性病变(萎缩、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等),各型肾炎(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化脓性肾炎),肾病(中毒性肾病、低氧性肾病等),肾盂及输尿管结石,肾盂扩张、积水等。本节主要介绍各型肾炎和肾病。一、肾炎肾炎(nephritis)是指以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的炎症变化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生部位和性质,通常把肾炎分为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和化脓性肾炎。(一)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是以肾小球的炎症为主的肾炎。炎症过程常常始于肾小球,然后逐渐波及肾球囊、肾小管和间质。根据病变波及的范围,肾小球肾炎可分为弥漫性和局灶性两类。病变累及两侧肾脏几乎全部肾小球者,为弥漫性肾小球肾炎;仅有散在的部分肾小球受累者,为局灶性肾小球肾炎。1.病因与发病机理引起肾小球肾炎的原因尚不完全明确,随着对肾脏结构和功能认识的提高和免疫学的进展,对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近年来,应用免疫电镜和免疫荧光技术证实肾炎的发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血液循环内的免疫复合物沉着在肾小球基底膜上引起的,称为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另一种是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与宿主肾小球基底膜发生免疫反应引起的,称为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型肾小球肾炎。(1)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在外源性抗原(如链球菌的胞浆膜抗原或异种蛋白等)或内源性抗原(如由于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自身组织破坏而产生的变性物质等)刺激下产生相应的抗体,抗原和抗体在血液循环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在肾小球滤过膜的一定部位沉积而致。大分子抗原抗体复合物常被巨噬细胞吞噬和清除,小分子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容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随尿排出,只有中等大小的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能在血液循环中保持较长时间,并在通过肾小球时沉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基底膜与脏层上皮细胞之间。如用免疫荧光法检查,沿毛细血管基底膜表面见有大小不等不连续的颗粒状物质。此型肾炎属Ⅲ型变态反应。(2)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型肾小球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型肾小球肾炎的发生是由于某些抗原物质的刺激致使机体产生抗自身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并沿基底膜内侧沉积而致。引起此种肾炎的原因可以是:在感染或其他因素作用下,细菌或病毒的某种成分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形成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自身肾小球基底膜的抗体,在感染后机体内某些成分发生改变,或某些细菌成分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性,这些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既可与该抗原性物质起反应,也可与肾小球基底膜起反应,即存在交叉免疫反应。用荧光法检查时,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呈均匀连续的线状分布于基底膜内皮细胞一侧,称为线型荧光型肾炎,属于Ⅱ型变态反应。2.类型与病理变化肾小球肾炎的分类方法很多,分类的基础和依据各不相同。根据肾小球肾炎的病程和病理变化,一般将肾小球肾炎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大类。(1)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起病急、病程短,病理变化主要在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和肾球囊内,通常开始以血管球毛细血管变化为主,以后肾球囊内也出现明显病变。病变性质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三种变化,但不同病例,有时以增生为主,有时以渗出为主。眼观: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变化不明显,以后肾脏轻度或中度肿大、充血,包膜紧张,表面光滑,色较红,所以称“大红肾”。若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肾脏表面及切面可见散在的小出血点,形如蚤咬,称“蚤咬肾”。肾切面可见皮质由于炎性水肿而变宽,纹理模糊,与髓质分界清楚。镜检:主要病变是肾小球内细胞增生。早期,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肿胀增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滤入肾球囊内,肾小球内有少量白细胞浸润。随后肾小球内系膜细胞严重增生,这些增生细胞压迫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阻塞,肾小球呈缺血状。此时,肾小球内往往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内细胞增多,肾小球体积增大,膨大的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几乎占据整个肾球囊腔。囊腔内有渗出的白细胞、红细胞和浆液。病理变化较严重者,毛细血管腔内有血栓形成,导致毛细血管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坏死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致使大量红细胞进入肾球囊腔。不同的病例,病变的表现形式不同,有的以渗出为主,称为急性渗出性肾小球肾炎;有些以系膜细胞的增生为主,称为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有严重大量出血者称为急性出血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上皮常有颗粒变性、玻璃样变性和脂肪变性。管腔内含有从肾小球滤过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这些物质在肾小管内凝集成各种管型。由蛋白凝固而成的称为透明管型,由许多细胞聚集而成的称为细胞管型。肾脏间质内常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及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白细胞浸润。(2)亚急性肾小球肾炎。亚急性肾小球肾炎可由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化而来,或由于病因作用较弱,病势一开始就呈亚急性经过。眼观:肾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质度柔软,颜色苍白或淡黄色,俗称“大白肾”。若皮质有无数瘀点,表示曾有急性发作。切面隆起,皮质增宽,苍白色、混浊,与颜色正常的髓质分界明显。镜检:突出的病变为大部分肾球囊内有新月体形成。新月体主要由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和渗出的单核细胞组成。扁平的上皮细胞肿大,呈梭形或立方形,堆积成层,在肾球囊内毛细血管丛周围形成新月体或环状体。新月体内的上皮细胞间可见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性渗出物。早期新月体主要由细胞构成,称为细胞性新月体。上皮细胞之间逐渐出现新生的纤维细胞,纤维组织逐渐增多形成纤维―细胞性新月体。最后新月体内的上皮细胞和渗出物完全由纤维组织替代,形成纤维性新月体。新月体形成一方面压迫毛细血管丛,另一方面使肾小囊闭塞,致使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严重破坏,影响血浆从肾小球滤过,最后毛细血管丛萎缩、纤维化,整个肾小球呈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颗粒变性,由于蛋白的吸收形成细胞内玻璃样变。病变肾单位所属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甚至消失。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后期发生纤维化。(3)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可以由急性和亚急性肾小球肾炎演变而来,也可以一开始就呈慢性经过。慢性肾小球肾炎起病缓慢,病程长,常反复发作,是各型肾小球肾炎发展到晚期的一种综合性病理类型。眼观:由于肾组织纤维化、瘢痕收缩和残存肾单位的代偿性肥大,肾脏体积缩小,表面高低不平,呈弥漫性细颗粒状,质地变硬,肾皮质常与肾被膜发生粘连,颜色苍白,故称“颗粒性固缩肾”或“皱缩肾”,切面见皮质变薄,纹理模糊不清,皮质与髓质分界不明显。镜检:大量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所属的肾小管也萎缩消失,纤维化。由于萎缩部有纤维化组织增生,继而发生收缩,致使玻璃样变的肾小球互相靠近,这种现象称为“肾小球集中”。有些纤维化的肾小球消失于周围增生的结缔组织之中。残存的肾单位发生代偿性肥大,表现为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扩张的肾小管管腔内常有各种管型。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并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附:肾小球肾炎常见疾病1.急性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急性型临床呈败血症经过,其病理变化特点为全身性小血管壁变性,从而导致各内脏器官出血,或引起组织坏死和梗死。急性猪瘟的肾脏病变的主要特点是出血和急性肾小球肾炎。其中肾脏的出血最为明显。经常有小点状出血。最少时见出血点稀疏散在,量多时密布整个肾脏表面,肾脏色泽变浅呈麻雀卵样。肾切面在皮质和髓质均见有点状和线状出血,在肾乳头、肾盂也常见有严重出血。镜检为出血性肾小球肾炎变化。2.住白细胞虫病是由疟原虫科、住白细胞虫属的原虫寄生于禽类白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血孢子虫病。主要病变特点为内脏器官及肌肉组织广泛性出血及形成灰白色裂殖体结节。急性期肾脏病变的特点是肾脏周围常见大片血液,甚至大部分或整个肾脏被血凝块覆盖。镜检,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脂肪变性乃至呈渐进性坏死。肾小球呈急性渗出性肾小球肾炎变化。在部分肾组织、血管壁或其外膜见有不同发育阶段的裂殖体,其外周也见上皮样细胞增生,裂殖体聚结处的肾脏组织呈现出血、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3.猪链球菌病是猪的一种急性高热性传染病,以败血症、关节炎和化脓性脑脊髓膜炎为特征。本病潜伏期短,传播迅速,死亡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节发生最多。本病常伴发有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变化。眼观,肾脏肿胀,质脆,表面有出血花纹。镜检,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肿胀、增生和嗜中性白细胞浸润,部分病例呈明显的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上皮变性,管腔中为管型所阻塞。小叶间及弓形动、静脉的管壁变性与炎症细胞浸润,外膜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炎性水肿,甚至形成小的化脓灶。4.猪沙门氏菌病又称猪副伤寒,主要危害2~4月龄小猪,可呈地方性流行,造成大批猪发病死亡。急性(败血型)猪沙门氏菌病,肾脏的常见病变是皮质部苍白,偶见有细小出血点或斑点状出血,肾盂、尿道和膀胱粘膜也常有出血点。镜检,有些病例出现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并且伴有轻度肾病和透明管型:另一些病例则见出血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内有透明血栓和偶有细菌栓子。病变部的小动脉内还见有纤维素性血栓。5.急性(败血型)猪丹毒肾脏往往发生出血性肾小球肾炎,眼观,肾肿大,在表面和切面常见有少量针尖大或粟粒大的出血点;肾小球呈充血和出血。镜检见肾小球充血,球囊内积有浆液性或血液性渗出物。间质中有灶状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脂肪变性或渐进性坏死,管腔内有透明管型或颗粒管型。在部分肾小球和间质毛细血管内见有细菌集落,且常伴有嗜中性白细胞浸润。(二)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肾炎是在肾脏间质发生的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为原发病变的非化脓性肾炎。⒈病因与发病机理本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感染、中毒性因素有关。某些细菌或病毒性传染病如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副伤寒、犬瘟热、猪大肠杆菌病等多有间质性肾炎的病变,青霉素类、先锋霉素、磺胺类药物过敏及寄生虫感染等都可引起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肾炎常同时发生于两侧肾脏,表明其发生是毒性物质在排泄过程中经血源性途径侵入肾脏而引起的。炎症首先从肾小管间的间质开始,表现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并有成纤维细胞增生。由于间质中增生和浸润的细胞压迫肾小管和肾小球,可使肾小管和肾小球发生萎缩和崩解消失。若大量的肾单位被破坏,患畜往往死于尿毒症。⒉类型与病理变化根据间质性肾炎炎症波及的范围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1)弥漫性间质性肾炎。眼观,急性弥漫性间质性肾炎的肾脏稍肿大,被膜紧张容易剥离,颜色苍白或灰白,切面间质明显增厚,灰白色,皮质纹理不清,髓质淤血暗红。亚急性和慢性弥漫性间质性肾炎的肾脏体积缩小,质度变硬,肾表面凹凸不平,呈淡灰色或黄褐色,被膜增厚,与皮质粘连,剥离困难,切面皮质变薄,皮质与髓质分界不清,这种肾炎眼观和显微镜下与慢性肾小球肾炎都不易区别。镜检,急性弥漫性间质性肾炎的间质小血管扩张充血,结缔组织水肿,白细胞浸润,浸润的白细胞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细胞波及整个肾间质。肾小管及肾小球变化多不明显。当转为慢性间质性肾炎时,间质发生纤维组织广泛增生,随着纤维组织逐渐成熟,炎性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许多肾小管发生颗粒变性、萎缩消失,并被纤维组织所代替,残留的肾小管则发生扩张和肥大。肾小囊发生纤维性肥厚或者囊腔扩张,以后肾小球变形或皱缩。在与慢性肾小球肾炎鉴别诊断时,许多肾小球无变化或仅有轻度变化是其主要特点。(2)局灶性间质性肾炎。眼观,在肾表面及切面皮质部散在多数点状、斑状或结节状病灶。病灶的外观依动物不同而略有差异。在牛,尤其是犊牛,病灶较大(豌豆大到蚕豆大),稍膨隆,呈灰白色,有油脂样光泽,称为白斑肾;犬间质性肾炎病灶较小,为圆形或多形的灰色小结节;马间质性肾炎病灶更小,通常为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结节,小病灶可以融合成大病灶,严重者也可发展成为弥漫性间质性肾炎。附:动物常见的几种以间质性肾炎为特点的疾病1.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我国己从牛群中分离出9种以上的血清型钩体,其中以波摩那型钩体最为多见。慢性牛钩体病常具有特异性的间质性肾炎病变。眼观,肾皮质或肾表面出现灰白色、半透明、大小不一的病灶,病灶有时呈灰黄色,表面略低于周围正常的组织,切面坚硬、柔韧,髓质内也有类似的病变。病理组织学检查,肾皮质、髓质的间质内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占优势的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透明变性,肾小球囊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有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皱缩或纤维化。肾曲小管内有嗜伊红碎屑。肾直小管扩张,有管型形成。集合管上皮细胞增生。在受损的肾病变区内经常可见合胞体细胞与朗罕氏巨细胞,这些巨细胞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时所形成的。镀银染色时,肾曲小管,肾小球囊内仍能发现钩体。2.恶性卡他热是由恶性卡他热病毒所致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常可引起间质性肾炎变化。眼观,肾脏肿大、柔软,呈黄红色,明显充血,被膜散发点状出血,在皮质的表面可见白色病灶。此即为非化脓性间质性肾炎病灶,容易被误认为梗死灶。大多数肾小球及间质血管周围均有多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及嗜酸性白细胞浸润,浸润严重的肾小球和血管因受压而发生萎缩和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肾盂、输尿管及膀胱显现急性出血性卡他性炎变化。3.禽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的呼吸道病,简称传染性支气管炎。本病原有许多血清型,其中肾毒株感染后可导致间质性肾炎的发生。眼观肾脏肿大,色苍白,肾小管扩张,充满尿酸盐,外表形成细白线状的网。镜检感染早期只见远曲肾小管和集合尿管扩张和间质有灶状淋巴细胞浸润。中期在肾间质中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广泛浸润以及少量成纤维细胞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尿酸盐沉积,管腔中可见由变性上皮细胞和异染细胞组成的管型。后期肾间质见淋巴小结形成,其他炎性细胞成分减少,部分肾小叶皱缩。偶见肾小管上皮再生或完全恢复。4.兔脑炎原虫病兔脑炎原虫病是由免脑炎原虫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原虫病。可发生于多种动物,其中以兔的感染率最高。间质性肾炎是诊断本病的一个主要特点。眼观,以肾脏病变的不同形态可将之大致分为三型:一是斑点型,肾脏体积稍肿大,表面见皮质增厚,皮、髓质界限清晰可分,但有的部位皮、髓质的境界不清。肾脏质地脆弱,被膜易剥离。二是凹陷型,肾脏体积正常或稍小,表面散布一些小灰色凹陷病灶,质地坚实。切面上可见凹陷部从皮质到髓质有小束状行走的纤维,被膜不易剥离。三是皱缩型,肾脏体积明显缩小,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色泽灰白。切面见皮质与髓质分界不清,具有束状行走的纤维,被膜不能剥离。镜检,间质有局灶型或弥漫性结缔组织增生和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重者,增生的结缔组织压迫和取代部分肾小球。有的形成中心为被变性、坏死、脱落上皮和原虫堵塞的肾小管或坏死组织,外有单核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并见少量成纤维细胞增生所构成的肉芽肿。肾小管上皮肿胀,发生颗粒变性。病变严重时,常在集合管的管腔中见到坏死脱落的上皮形成的细胞性管型。间质中毛细血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充血。肾小球多无明显改变,有时可见代偿性肥大。用革兰氏和Goodpasture氏染色,在增生的结缔组织中、附近的肾小管上皮内和肾小管腔的坏死组织中均可见到脑炎原虫集落,虫体多呈圆形、球杆状,偶见杆状或梨籽形。5.羊布氏杆菌病山羊和绵羊的布氏杆菌病通常多为隐性感染,一些慢性重症病例可发生间质性肾炎的变化。间质性肾炎主要表现为间质中淋巴细胞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特异性的布氏杆菌结节常发生于肾脏,该结节可以是上皮样细胞结节,也可以是增生性结节,二者外围均有明显的淋巴细胞增生,有的甚至形成淋巴小结的形象。结节所在部的肾实质萎缩消失。(三)化脓性肾炎化脓性肾炎是指肾实质和肾盂的化脓性炎症,根据病原的感染途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肾盂肾炎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组织因化脓菌感染而发生的化脓性炎症。通常是从下端尿路上行的尿源性感染,常与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炎症有关。(1)病因与发病机理。细菌感染是肾盂肾炎的主要原因,主要病原菌是棒状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大多是混合感染。尿道狭窄与尿路阻塞都是引起肾盂肾炎的重要因素。尿路阻塞导致尿液蓄积,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炎症,细菌沿尿道逆行蔓延到肾盂,经集合管侵入肾髓质,甚至侵入肾皮质,导致肾盂肾炎。(2)病理变化眼观:初期,肾脏肿大、柔软,被膜容易剥离。肾表面常有略显隆起的灰黄或灰白色斑状化脓灶,脓灶周围肾表面有出血。切面肾盂高度肿胀,黏膜充血水肿,肾盂内充满脓液;髓质部见有自肾乳头伸向皮质的呈放射状的灰白或灰黄色条纹,以后这些条纹融合成楔状的化脓灶,其底面转向肾表面,尖端位于肾乳头,病灶周围有充血、出血,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清楚。严重病例肾盂黏膜和肾乳头组织发生化脓、坏死,引起肾组织的进行性脓性溶解,肾盂黏膜形成溃疡。后期肾实质内楔形化脓灶被吸收或机化,形成瘢痕组织,在肾表面出现较大的凹陷,肾体积缩小,形成继发性皱缩肾。镜检:初期,肾盂黏膜血管扩张、充血、水肿和细胞浸润。浸润的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形成溃疡。自肾乳头伸向皮质的肾小管(主要是集合管)内充满中性粒细胞,细菌染色可发现大量病原菌,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间质内常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充血和水肿。后期转变为亚急性或慢性肾盂肾炎时,肾小管内及间质内的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形成明显的楔形坏死灶。病变区成纤维细胞广泛增生,形成大量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纤维化形成瘢痕组织。2.栓子性化脓性肾炎栓子性化脓性肾炎是指发生在肾实质内的一种化脓性炎症,其特征性病理变化是在肾脏形成多发性脓肿。(1)病因与发病机理。病原是各种化脓菌,这种化脓菌多来源于机体其他组织器官的化脓性炎症。机体其他组织器官的化脓性炎症的化脓菌团块侵入血流,经血液循环转移到肾脏,进入肾脏的化脓菌栓子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及间质的毛细血管内形成栓塞,引起化脓性肾炎。(2)病理变化眼观:病变常累及两侧肾脏,肾脏体积增大,被膜容易剥离。在肾表面见有多个稍隆起的灰黄色或乳白色圆形小脓肿,周边围以鲜红色或暗红色的炎性反应带。切面上的小脓肿较均匀地散布在皮质部,髓质内的脓肿灶较少。髓质内的病灶往往呈灰黄色条纹状,与髓放线的走向一致,周边也有鲜红色或暗红色的炎性反应带。镜检:在血管球及间质毛细血管内有细菌团块形成的栓塞,其周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在肾小管间也可见到同样的细菌团块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后浸润部肾组织发生坏死和脓性溶解,形成小脓肿,脓肿范围逐渐扩大和融合,形成较大的脓肿,其周围组织充血、出血、炎性水肿以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二、肾病肾病是指以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一类病变,是由于各种内源性毒素和外源性毒物随血液流入肾脏而引起的。外源性毒物包括重金属(汞、铅、砷、铋和钴等)、有机溶剂(氯仿、四氯化碳)、抗菌素(新霉素、多粘菌素)、磺胺类以及栎树叶与栎树籽实等,内源性毒素是许多疾病过程中产生的并经肾排出的毒素。毒性物质随血流进入肾脏,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一)坏死性肾病(急性肾病)坏死性肾病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和中毒病。眼观:两侧肾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质地柔软,颜色苍白。切面稍隆起,皮质部略有增厚,呈苍白色,髓质淤血,暗红色。镜检:急性病例的特征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管腔内出现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早期由于肾小管上皮肿胀,肾小管管腔变窄;晚期肾小管中度扩张。经一周时间后,上皮细胞可以再生。肾小管基底膜由新生的扁平上皮细胞覆盖,以后肾小管完全修复不留痕迹,但动物多在大量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时发生肾功能衰竭而死亡。(二)淀粉样肾病(慢性肾病)淀粉样肾病多见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眼观:肾脏肿大,质地坚硬,色泽灰白,切面呈灰黄色半透明的蜡样或油脂状。镜检: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入球动脉和小叶间动脉及肾小管的基底膜上有大量淀粉样物质沉着。所属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颗粒变性、透明变性、脂肪变性、水泡变性和坏死。病程久者,间质结缔组织广泛增生。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动物病理精品课程”相似的文章

更多>>

肾皮质髓质脓肿疾病

实验室检查:除尿液分析 和尿培养阳性外,其他检查结果同肾皮质脓肿,这是由于肾皮质髓质脓肿与肾盏肾盂相通之故,与肾皮质脓肿相比,本症血培养阳性率更高。 影象学检查:超声和CT是肾皮质髓质脓肿最基本和有效的...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