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内外合治血栓性浅静脉炎68例

时间 : 2009-11-29 20:41:27 来源:www.yxlw.org

[摘要]

张益民 --------------------------------------------------------------------------------   摘要 采用中药辨证施治配合外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68例。结果:治愈52例,显效12例,有效4例,全部有效,治愈率

--------------------------------------------------------------------------------

  摘要 采用中药辨证施治配合外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68例。结果:治愈52例,显效12例,有效4例,全部有效,治愈率为76.5%。

  关键词 血栓性浅静脉炎 中医药疗法 辨证施治 外治法 三黄洗剂

  笔者自1990年3月至1997年11月,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外洗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68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8例中,男41例,女27例; 年龄最小15岁,最大78岁,平均为50.6岁;病程最长3个月,最短1天。发病部位:发于上肢者19例,下肢者38例,胸壁者11例;诱因:静脉输液致病者20例,伴下肢静脉曲张者22例,并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者17例,有外伤史3例,不明原因6例。

  1.2 诊断标准:发病部位在上肢、下肢或胸腹壁浅层静脉;局部红肿疼痛,状如索条或成块、成片状,触痛拒按,肢体活动不利,重者可见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慢性期局部红肿消退后留下硬索条,并有色素沉着。

  1.3 辨证分型: ①湿热凝滞,血瘀络阻型(40例):症见局部红肿疼痛灼热,状如索条,触痛拒按, 肢体活动受限,伴恶寒发热,心烦不眠,肢体浮肿,舌质暗有瘀斑、苔白腻,脉细数或弦数。此型多见于急性期。②气虚血瘀,脉络凝结型(28例):多因急性静脉炎迁延而致。症见局部皮下索条状硬结,皮色紫暗或褐色,可有轻度触痛,局部或患肢浮肿。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内服

  2.1.1 湿热凝滞,血瘀络阻型:治以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方药:银花30g,连翘15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泽兰叶15g,当归尾12g,鸡血藤30g,猪苓15g,泽泻15g,木通9g,赤芍15g,甘草6g。发于上肢者加片姜黄、桑枝;发于下肢者加牛膝、木瓜;发于胸壁者加桔梗、川楝子;疼痛加元胡、川楝子、乳香、没药。

  2.1.2 气虚血瘀,脉络凝结型:治以益气活血,通络散结。方药:当归15g,元参24g,赤芍12g,红花9g,茯苓15g,白术12g,黄芪24g,石斛18g,炮甲珠15g,桃仁9g,鸡血藤30,甘草6g。局部疼痛,余热未尽者加银花、连翘;肢体浮肿,足部疼痛者加防己、猪苓、菟丝子、枸杞子;肢冷怕凉者加桂枝、白芥子;索条周围皮肤紫暗肿硬者加丝瓜络、钩藤、首乌藤、水蛭。

  以上方药,均为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

  2.2 中药外洗:黄芩15g,黄柏15g,大黄9g,朴硝10g,蒲公英30g,五倍子20g,红花25g。用冷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30分钟,取煎液约500ml,熏洗患处。 每日1剂,熏洗2~3次。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1991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 《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有关标准。 痊愈:局部炎症消退,索状物消失,无任何自觉症状(除皮肤遗色素沉着外),3个月内未复发。显效:局部红肿疼痛基本消失,仍可触及条索状肿物,肢体活动基本正常。有效:局部红肿消失,仍可触及较明显的索条状肿物或硬块,活动时或触之疼痛。无效:局部红肿及索条状硬结无明显变化。

  3.2 治疗结果:68例中,治愈52例,显效12例,有效4例,全部有效,治愈率为76.5%。

  4 体会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指发生在浅层静脉内腔的炎症,并伴有血栓形成,好发于四肢及胸腹壁。在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可发生于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属支;上肢常发于头静脉、贵要静脉。在胸腹壁,可发生于胸腹壁浅静脉。发于四肢者,多由输液所致。该病属于中医脉痹等范畴,多由湿热之邪外侵,以致气血瘀滞,脉络滞塞不通所致。因此在治疗上采用清热利湿,和营和血之法。所选方中,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当归尾、泽兰叶、鸡血藤、赤芍、炮甲珠活血化瘀通络;猪苓、泽泻、木通利湿;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元参、石斛补益气血;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祛邪之效。

  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局部外用三黄洗剂清热解毒燥湿。如此内外并举,故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另外,由于引起该病的常见因素是静脉注射或点滴,因此在行相关治疗时,对血管及其附近的组织,操作应特别轻巧,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


收藏该论文到书签
上一篇: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检查的介质选择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60例临床观察Tags: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内外合治血栓性浅...”相似的文章

更多>>

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疾病

(1)体检患肢活动受限,病变局部以隆起条索状或粒状结节状静脉为中心的皮肉肿胀,红热,触痛和触到质地硬韧的条状,柱状,结节状静脉肿区,急发型期过后,肿胀渐消退,局部呈暗红色色素沉着,条索,粒状,结节状静脉...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