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胃肠道外瘘

保守治疗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 病例报告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时间 : 2009-11-28 04:08:08 来源:www.39kf.com

[摘要]

保守治疗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属于病例报告栏目,主要讲述了胃镜示: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行胃癌根治术,术中见胃角背侧4cm×5cm×5cm大小肿块,与周围组织、胰腺粘连,腹腔内多处粘连,幽门上下、胃左

病历摘要患者,女,50岁,反复中上腹疼痛半月余,伴呕吐胃镜示: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示:胃角腺癌分化差。行胃癌根治术,术中见胃角背侧4cm×5cm×5cm小肿块,与周围组织、胰腺粘连,腹腔内处粘连,幽门上下、胃左动脉周围多处淋巴结肿大,行远端胃大部切除、经结肠后Billroth-Ⅱ式胃肠重建术,右上腹侧留置引流管,于切口右侧另戳窗引流。术后第4天胃肠功能恢复,拔除胃管,开始进流质。术后第5天腹腔引流管出现棕黄色样液体,量约200ml,考虑十二指肠残端瘘,即予以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加强抗感染治疗及支持疗法,并密切观察腹痛及腹部体征变化,做好切再次手术准备。患者腹腔引流通畅,每天量约200~300ml左右,偶有腹痛,654-2肌注可缓解,未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B超多次检查无明显腹腔积液。于术后第8天伤口拆线,并开放饮食,未出现腹痛等不适,腹腔持续负压闭式引流,每天量约200~300ml,呈淡棕黄色液体。于术后4周末,考虑瘘管形成较牢固,用60%泛影葡胺行瘘管造影,见造影剂直接进入十二指肠,进一步证实诊断。术后第5周开始采用间隙水压法治疗,引流量逐日减少,至第6周每天量约30~50ml,拔除引流管后瘘管愈合。瘘管周围皮肤轻度炎症经氧化锌软膏处理后痊愈。

2讨论十二指肠残端瘘是胃大部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死亡率较高,目[1],其发生在术后5~8天,可突然发生右上腹剧烈疼痛,随即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表现。处理原则:(1)充分腹腔引流。如引流通畅,无须另做切口引流。如引流不畅,并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须即手术。(2)保护皮肤免受漏出的消化液刺激。(3)给予足够的营养。禁食者予以全胃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或胃肠内营养,在胃十二指肠瘘早期,只要没有腹膜炎表现,肠道有功能,即可进行肠内营养[2]。本病例诊治体会:(1)手术中右上腹侧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从引流液的颜色、性状的变化中及时作出了诊断。(2)腹腔引流管接负压球持续闭式引流,在此病例引流完全通畅,未出现腹膜炎体征,避免了再次进腹手术,使保守治疗获得成功。(3)瘘管形成较牢固后采用间隙水压法治疗,促进了瘘管内口的痊愈。

1鲁恩赐.十二指肠外瘘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外科专家经验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580.

2屈新才,陈通达.早期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在术后胃十二指肠外瘘治疗中的作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2):124.

(收稿日期:2003-09-08)

作者单位:200030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医院骨外科

编辑李年令)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保守治疗十二指肠...”相似的文章

更多>>

胃肠道外瘘疾病

1.一般病人的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为主。 2.对伴有腹膜炎者,病因不明者,或怀疑为胃肠道恶性肿瘤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或“C”。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