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细菌性痢疾

论文:细菌性痢疾的中医辨治,论文

时间 : 2009-11-28 22:38:37 来源:www.govyi.com

[摘要]

细菌性痢疾的中医辨治,[摘要] 细菌性痢疾是西医临床常见的消化道传染性疾病,因其传染性强,易于流行,故本文从中医学角度对该病进行了辨证,并提出了中医治疗法则,以便有效地治疗和预防该病,免费论文,今日

[摘要]细菌性痢疾是西医临床常见的消化道传染性疾病,因其传染性强,易于流行,故本文从中医学角度对该病进行了辨证,并提出了中医治疗法则,以便有效地治疗和预防该病。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中医辨证;中医治疗
  
  细菌性痢疾中医又称“滞下”、“赤沃”、“赤白痢”,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冻为主症,是夏秋季常见的消化道传染性疾病。
  1细菌性痢疾的病因
  中医认为,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主要是人体正气虚弱和外感时邪、饮食所伤,而外邪与饮食又往往互相影响,一般多属饮食伤中,复加感受时邪而发病。
  1.1饮食所伤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重要原因
  “素问”就以“饮食不节,起居不时”为致痢之因。如饮食不当,进食肥甘厚腻或误食馊腐秽浊不洁之食物,酿生湿热,积于肠胃;或贪食生冷瓜果,聚为寒湿,留滞肠道。故唐“千金方”有“赤痢为疳湿”、“皆由暑月多食肥浓油腻”之说。
  1.2外感时邪和正气虚弱也是导致细菌性痢疾发生的原因
  夏秋之季,暑湿等时邪蒸腾,侵犯人体,挟肠中湿滞,郁积不化,成为痢疾,甚则传播流行,称为“疫痢”。清代陈士铎《石室秘录》谈到“痢疾之病,多起于夏天之郁热,又感水湿雨露之气以成之”则充分说明了痢疾与气候的湿、热有关。人体正气虚弱,必然使脾胃运化失健,导致胃肠虚弱,故风冷暑湿之邪,乘虚而入,引起细菌性痢疾。
  2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辨证
  张景岳曰:“凡治痢疾最当察虚、实,辨寒、热,此泻痢中最大关系,若四者不明,则杀人甚易也。”故细菌性痢疾的患者除了根据发病时日、腹痛、里急后重,便次频繁和痢下的排泄物等临床表现辨识外,更重要的是应用“望、闻、问、切”四诊,找出它的病位(表、里)、病性(寒、热),结合患者的体质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作为临床辨治的依据。
  2.1辨“表”、“里”
  元代朱丹溪云“其或恶寒发热、身热俱痛,此为表症”,故细菌性痢疾的患者如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出现者,则可视为表证,常见于菌痢的初起阶段,是机体抵抗力和病邪作斗争的初期,病变处于外在和浅在。“里证”则和表证相对,“其或腹痛后重,小水短,下积,此为里症”,说明此时肠内的病变严重,和表证比起来,病变已发展至内在和深在的时候。
  2.2辨“寒”、“热”
  明代张景岳曰:“凡泻痢寒热之辨,若果是热,则必畏热喜冷,不欲衣被,渴甚,饮水,多亦无碍,或小便赤涩而痛,或下痢纯血鲜红,脉息必滑实有力,形气必躁急多烦……”可见“热证”症状明显、来势凶猛,说明此时正邪搏斗剧烈,病邪亢盛而机体抵抗力也正强。“寒证”与“热证”恰恰相反,寒证是出现在病邪未去,机体抵抗力趋向衰沉之时,“或口不渴,身不热,喜热手熨烫,是名挟寒”“身凉不渴,溺清者为寒”,痢下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或如鱼脑,舌淡苔白,脉濡缓。
  2.3辨“虚”、“实”
  张景岳云:“实症之辨,必其形气强壮,脉息滑实,或素纵口腹,或多腹满坚痛,及平少新病,脾气未损者,微者行之和之,甚则泻之”,说明实证病人平素体质强壮,发病多因饮食不当,消化道刺激物充斥所致。而“虚证”患者则“形体薄弱,有颜色青白者,有素禀阳衰者,有素多痰者……有年衰脾弱者……总在脾虚之辈多有此症”。
  3细菌性痢疾的中医治疗
  根据菌痢的分析归纳结果,视其病邪在表、在里,属寒、属热和患者体质的是虚、是实,应给予灵活的随症治疗,现分述如下:
  3.1解表
  菌痢初起夹有表症,发热恶寒、头身重痛无汗者,可用解表法,使之“得汗而解”,治宜扶正解表达邪,方选人参败毒饮加减。药用人参益气扶正,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合川芎从半表半里之际领邪外出,枳壳、茯苓、桔梗宣通三焦,甘草调和诸药,共成扶正祛邪功。若表证已减,痢犹未止,可用香连丸调气清肠;或表证兼湿滞者,可用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滞。
  3.2导滞
  菌痢初起,但无表症,体强滞甚,腹满坚痛之“实证”者,可用导滞法。治宜调气导滞,通腑排毒,方选木香化滞汤加减。药用木香、香附辛香利气,柴胡、草蔻、橘皮、半夏疏肝醒脾和胃,当归、红花和血调气,再配以厚朴化滞除胀。若下利不畅、实滞甚者,可用小承气汤泻下,排除毒物。
  3.3清热解毒
  用于菌毒亢盛,下痢赤白、腹痛、里急后重、疫毒炽盛者,治宜“凉解分利,但使邪去”,方选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药用葛根解肌发表散热、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下利,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厚肠止利,配以金银花、白头翁、马齿苋、木香凉血解毒,行气治痢,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若见高热神昏谵语者,可同时吞服安宫牛黄丸,以增加其清热解毒及开窍清神之力。
  3.4行气和血
  用于腹痛、里急后重、赤白混百度中搜索:细菌性痢疾的中医辨治
谷歌中搜索: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论文:细菌性痢疾...”相似的文章

更多>>

细菌性痢疾疾病

(一)血象:急性病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有中等度升高,慢性病人可有轻度贫血。 (二)粪便检查:典型痢疾粪便中无粪质,量少,呈鲜红粘冻状,无臭味,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培养可检出致病菌...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