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新生儿惊厥

新生儿惊厥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时间 : 2009-11-28 01:00:38 来源:www.med126.com

[摘要]

新生儿惊厥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新生儿惊厥中医病因病机病理生理症状体征,中医诊断标准诊断治疗,西医诊断标准诊断治疗,实验室诊断影像诊断,预防康复,中医疾病诊疗

  疾病名称(英文)neonatalconvulsion拚音XINSHENGERJINGJUE别名中医:急惊风,慢惊风,西医疾病分类代码新生儿疾病(儿科)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新生儿惊厥是指在新生儿期由于各种疾病或病理变化,使脑部兴奋性过高引起神经元过量放电,表现为肌肉抽动,并有伴肌张力和意识改变的临床症候群。中医释名西医病因①围产期损伤,如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②宫内感染及围产期感染;③代谢异常,如低血糖、低血钙、高血钠及低血钠、胆红素脑病等;④遗传代谢病,如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症等;⑤先天脑发育畸形,如脑发育不全、小头畸形、脑积水等;⑥遗传缺陷,如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色素失禁症、维生素B6依赖等;⑦药物。有时几种因素同时存在。中医病因季节地区人群强度与传播发病率惊厥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其发生率约为5‰的活产婴儿,早产儿发生率更高。发病机理中医病机急惊风的病因多由外感时邪或暴受惊恐所致。新生儿肌肤薄弱,腠理不密,寒暖不能自调,极易感受外邪,由表入里,由卫转气,郁而化热化火,火甚生痰,热极生风。主要病机为热、痰、惊、风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病位主要在心肝二经。慢惊风的病因多由喂养不当,或吐泻之后,脾胃损伤,脾虚肝旺,肝风内动,而引起虚风。亦可由于急惊邪恋不解,迁延不愈,正气已虚,肾阴亏损,水不涵木,致虚风内动。病在肝经,与脾肾有关。病理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急惊风皆属实证,临证需辨别病邪,辨明表里,辨其病证。一般来说,在表为邪之轻浅,病情较轻,在里为邪之深重,病情较重。慢惊风多为虚证,亦可见虚中夹实之证,临证需辨明伤阴伤阳之不同,虚寒虚热之有异。
一、急惊风
1.感受风邪
主证:发热,烦躁,四肢拘急,双目上视,牙关紧闭,甚则壮热不退,手足躁动,舌质红苔黄,指纹色暗红。
分析:本证多由于感受风邪,入里化热,引动肝风所致。热灼经脉,肝风内动,故见四肢拘急,牙关紧闭等症。邪热逆传心包,扰其心神,故见烦躁。邪郁肌表,可见发热。邪热入里,其势壮盛,则壮热不退。
2.感受暑邪
主证:发热恶风,继而壮热,项强烦躁,四肢抽掣,惊厥不止,口渴、便秘,舌质红,舌苔黄,重者持续高热,反复抽搐,神志不清
分析:本证多由于感受暑邪,郁遏肌表。暑邪上扰,经气壅滞,而见项强。暑热之邪熏灼筋脉,以致高热生痉。病重时暑邪化热化火,热极生风,劫伤阴液,筋脉失养,故见反复抽搐。
3.暴受惊恐
主证:面色时青时赤,频作惊惕,甚至惊厥,偶有发热,大便色青,舌无异常变化,指纹淡而滞。分析:本证多由于暴受惊恐,气机逆乱所致。惊则伤心,神志不宁,气机逆乱而见惊惕。肝经本色上泛,君火不守,上越于面,故见面色时青时赤。
二、慢惊风
1.脾胃虚弱
主证:脾阳虚者:精神萎靡,嗜睡露睛,面色萎黄,四肢欠温,抽搐无力,时作时止,舌淡苔白,脉细弱。胃阴虚者:皮肤干枯,目眶凹陷,烦躁,口渴,唇红,手足蠕动,舌红绛,无苔,脉细数。
分析:本证多由于脾胃损伤,土虚木贼而致。因虚生风,故抽搐无力,似搐非搐,时作时止。若阴液耗伤,筋脉失养,则手足蠕动。
2.脾肾阳虚
主证:精神淡漠,面色s白,额汗不温,四肢厥冷,手足蠕动,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微弱。
分析:本病多由于脾阳虚弱,阴寒内盛,损及肾阳,而成慢脾风。为本病危重阶段,临床多见纯阴无阳之候。
3.肝肾阴亏主证:虚烦低热,手足心热,震颤瘛S,舌光红绛少津。
分析:本证多由急惊风经久不愈而致。阴虚生热,故见虚烦低热。阴不潜阳,水不涵木,筋脉失养,故抽搐无力。
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应详询病史,包括母亲疾病史、妊娠经过及分娩史。全面体格检查,包括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根据初步印象选择必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如血糖、钙、磷、镁之测定,血培养,尿液找巨细胞包涵体;头颅超声检查,头颅X线摄片及CT检查,硬脑膜穿刺,腰椎穿刺等。将上述资料行综合分析后才能得出比较确切的诊断。发病病史母孕期健康情况及用药史,是否近亲婚配,有无家族癫痫史。围产期有无妊娠高血压、产程延长、难产、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史,有无产伤、羊膜早破及感染史。生后喂养情况,有何种感染性疾病及黄疸程度等。症状体征(一)惊厥发作类型
1.轻微型:是新生儿期惊厥最常见的一种发作类型,无肢体强直或阵挛抽动。表现为眼球水平或重直位偏斜,眼睑反复抽动,眨眼,流涎,吸吮及咀嚼动作,呼吸暂停,上下肢体呈现游泳样或踏板样动作。
2.多灶性阵挛型:是发生于儿个肢体,呈移行性,由一个肢体移向另一个肢体或身体一侧移向一侧的游走性、阵挛性抽动。有时一个肢体的限局性阵挛性抽动持续很长时间,然后出现其他部位的抽动。常伴有意识障碍。
3.局灶性阵挛型:是指身体某个部分限局性阵挛发作。如一个肢体或一侧面部抽动,可蔓延至同侧其他部位。常无意识障碍。
4.强直型:表现为四肢强直性伸展,有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并伴有头后仰。常伴呼吸暂停和眼球上翻,脑电图常有明显异常。
5.全身性肌阵挛型:此型新生儿期少见。表现为上肢和/或下肢同步性抽搐动作,常表示有弥漫性脑损伤。
(二)伴随症状各种引起惊厥的疾病,均可有各自疾病本身的临床表现。如低血糖可有面色苍白,肌张力减弱,反应低下;颅内出血可有兴奋、嗜睡、凝视、尖叫、前囱膨隆及肌张力、腱反射的改变;化脓性脑膜炎可有全身感染症状及神经系统表现等。
体检电诊断影像诊断头颅透照试验,头颅B超,脑电图,CT检查,必要时做磁共振检查。实验室诊断宫内感染实验室检查:血IgM测定,母亲及婴儿TORCH特殊抗体IgM及IgG测定等。血液1.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增多症时,血红蛋白>220g/L,细细胞压积>65%。2.血生化:测定血糖、钾、钠、氯、钙、镁、磷等,必要时测血、尿氨基酸及血氨。3.血气分析:注意是否有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以及酸中毒表现尿粪便脑脊液脑脊液检查:注意外观是否混浊、血性,细胞数、蛋白及糖含量是否正常,必要时送细菌培养。其他诊断免疫学组织学检验西医鉴别诊断1.新生儿一些正常状态:正常新生儿由睡眠转为清醒时,可有突然的惊跳样动作。饥饿或哭闹时可有阵颤样动作及下颌或四肢抖动,易误为惊厥。但不伴有其他神经精神异常,脑电图正常。不影响智力及运动发育。
2.新生儿睡眠肌阵挛:是正常新生儿睡眠中常见的肌阵挛样动作,表现为肢体或面部肌肉突发性惊跳样动作,与惊厥发作类似。但无引起惊厥的原发病,精神运动发育正常,脑电图无异常放电。
3.新生儿破伤风:有旧法接生史,生后4~7天发病,典型表现为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及面肌痉挛等,每遇声光等刺激时症状加重,脑电图一般无痫样放电。脐部分泌物涂片及厌氧菌培养可见致病菌。
。中医类证鉴别疗效评定标准预后并发症西医治疗治疗原则以控制惊厥,去除病因及对症处理为主。
一、控制惊厥
新生儿惊厥的治疗措施与年长儿不同,在未找出病因前按下述顺序治疗。
1.先用20~25%葡萄糖10~15ml静脉注射,如抽搐停止,证实为低血糖,继续静点葡萄糖每分钟8~1Omg/kg,尽快进食,4~6小时监测血糖1次,正常后24小时逐渐减慢速率,48~72小时停药。
2.如仍继续抽搐,则以10%葡萄糖酸钙2ml/kg稀释1倍后静脉注射,有效者为低钙血症,需继续补钙4~5天(静脉或口服)。
3.50%硫酸镁0.1~0.2ml/kg肌注或2.5%硫酸镁2~4ml/kg静脉滴注,如止惊则为低镁血症,改口服10%硫酸镁,每次1~2ml/kg,每日2~3次,疗程5~7天。
4.维生素B650~1OOmg静脉注射。
5.以上药物均无效则给予止惊剂。苯巴比妥、安定为常用止惊药。苯巴比妥负荷量15~2Omg/kg静脉缓慢注射或肌注,维持量为每日3~5mg/kg口服;安定0.1~0.3mg/kg稀释后慢推至惊厥停止。如上述药无效还可选用苯妥英钠,负荷量15~2Omg/kg,溶于生理盐水中快速静滴,12小时后给维持量每天5mg/kg。
二、病因治疗治疗原发病十分重要,如上所述对低血糖、低血钙等的治疗,其他如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及感染等引起者,均应根据各自疾病的处理原则,给予及时的治疗。
三、对症处理:注意吸痰及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绀者给氧,呼吸暂停及抽搐频繁者,可予持续或间歇正压给氧,以维持患儿正常的通气、换气功能。脑水肿时用地塞米松每次0.1~0.5mg/kg,每6小时1次,或20%甘露醇每次0.25~0.5g/kg,每4~6小时1次。为改善脑代谢及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可给予ATP、1,6二磷酸果糖等。
中医治疗急惊风当惊风发作时,应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惊厥。抽止后根据辨证所得,依据清热、豁痰、镇惊、熄风为原则,区分主次缓急,按其主因主证而施治。慢惊风虽属惊风范畴,但似搐非搐,无惊可疗,无风可逐。若误用逐风镇惊之剂,非徒无益,反而有害,因慢惊风由虚生风,属于虚风,治病必求其本,"虚者补之"是慢惊风的治疗原则。
一、辩证选方:
(一)急惊风
1.感受风邪
治法:清热开窍,熄风镇惊。
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水牛角1Og,钩藤、桑叶、菊花、川贝、白芍各6g,甘草3g。痰多加天竺黄、胆星;抽搐加菊花、僵蚕;神志不清加菖蒲、远志。
2.感受暑邪
治法:清热祛暑,开窍镇惊。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水牛角1Og,生地、丹皮、连翘、玄参、竹叶各6g,山栀、黄连各3g。痰多加远志、天竺黄;呕吐加藿香、佩兰;抽搐加钩藤、郁金。
3.暴受惊恐
治法:镇惊安神。
方药:安神丸加减。茯神、橘红各6g,人参、五味子各5g,当归、甘草各4g。痰多加远志、半夏;手足抽搐加钩藤、菊花;眠不安者加酸枣仁。
(二)慢惊风
1.脾胃虚弱
治法:脾阳虚者温运脾阳,抑木扶土。胃阴虚者,酸甘化阴,清热平肝。
方药:脾阳虚者理中汤加减。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各3g,钩藤、白芍各6g。胃阴虚者连梅汤加减。生地、麦冬、阿胶各6g,黄连、乌梅各3g,钩藤、天麻各4.5g。
2.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回阳救逆。
方药:固真汤加减。人参、附子、肉桂各3g,龙骨、牡蛎各6g。痰多加菖蒲、竹茹;病程较长加蜈蚣、地龙。
3.肝肾阴亏
治法:育阴潜阳,滋水涵木。
方药:大定风珠加减。龟板、鳖甲、牡蛎各1Og,白芍、阿胶、五味子各6g,麦冬、甘草各3g。阴虚潮热加地骨皮、银柴胡。
二、其它疗法:灌肠:鲜地龙数条,洗净,捣烂,加开水、白糖适量取汁。频频灌肠。
三、专方验方
1.蒿柴薇丹汤:青蒿1Og,银柴胡1Og,白薇1Og,丹皮1Og,菊花6g,大青叶1Og。水煎,每日1剂。适用于新生儿惊厥高热不退者。
2.清热散:朱砂24g,琥珀15g,钩藤15g,薄荷1Og,滑石45g,柿霜30g,豆蔻15g,甘草45g。共为细面。每服0.3g,日服3次。适用于新生儿惊厥惊叫不安者。
3.防惊汤:蝉衣6g,钩藤8g,甘草8g,珍珠母1Og,炒枣仁1Og,栀子4g,黄连3g,防风3g,杭白芍8g,青黛3g。水煎服。每疗程服4周,第1周每日1剂,以后隔日1剂。适用于新生儿惊厥热退风止,善后调理。
4.天竺黄散:天竺黄、川郁金、山栀子、白僵蚕、蝉衣、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服0.3g,以薄荷汤送服。适用于新生儿惊厥痰多者。
5.牛黄丸:牛黄0.3g,炒蝉蜕0.3g,大黄15g,黄芩15g,龙齿15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每服3g,薄荷汤送服,日服2次。适用于新生儿高热惊厥。
中药1.保婴散:具有除痰、定惊、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新生儿惊厥痰涎壅盛者。每服0.3g,日服2次。
2.救急散:具有解表清热,镇惊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新生儿惊厥属内热积滞,外感风寒者。每服0.3g,日服2次。
3.婴宁散:具有驱风、除痰、定惊、开窍的功效。适用于新生儿惊厥痰涎壅盛者。每服0.2g,日服2次。
4.保幼化风丹:具有清热散风,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新生儿惊厥里热明显者。每服1/2丸,日服2次。
5.保婴夺命散:具有镇惊熄风,清热豁痰的功效。适用于新生儿高热惊厥者。每服0.3g,日服2次。
6.小儿镇惊散:具有镇惊解热的功效。适用于新生儿惊厥属痰涎壅盛者。每服1/2丸,日服2次。
7.婴儿安片:具有祛风镇惊、消食、化痰、退热的功效。适用于新生儿高热惊厥者。每服1/2片,每晚服1次。
。针灸1、体针:惊厥者取双涌泉穴或人中、合谷穴,采用强刺激,提插捻转法;高热者取曲池、大椎穴,采用强刺激,并十宣放血;牙关紧闭者取下关、颊车穴,采用中强刺激。
2.贴敷:山栀、桃仁各等量。山栀为末,桃仁捣成泥,以面粉、鸡蛋清适量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日1次。推拿按摩急惊风欲作时,大敦穴上拿之,或鞋带穴拿之。惊风发作时,身向前曲者,将委中穴下掐住;若身向后抑,即将肘上鬼眼穴向下掐住。惊风停止后,揉运五经,推脾土,揉陴土,揉五指节,运内八卦,分阴阳,推上关,揉涌泉,揉足三里穴。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引起的原因多种多样,治疗主要应针对原发病,就惊厥本身来说,可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予以控制,以防止反复惊厥而引起脑缺氧、脑水肿。惊厥发生时一般首先使用针刺疗法,可取人中、涌泉、合谷等穴,指压或毫针强刺激,如无速效可随即用镇惊药物,如10%水合氯醛、苯巴比妥纳、安定等。惊厥控制后,需进一步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原发病,消除病因,方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护理康复预防历史考证...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新生儿惊厥中医治...”相似的文章

更多>>

新生儿惊厥疾病

(一) 体检:全面的体格检查是十分重要的,惊厥类型,头围大小,肌张力变化,黄疸程度,颅内压增高征等均有助于诊断。 (二) 辅助检查: 1、血糖 ,电解质测定 ,异常提示相应的代谢异常,如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